蠍子螃蟹竟有共同祖先?這種古生物化石存在種種信息,真是如此嗎

2021-01-16 奇物紀

叢林從來都是很多生物中意的棲息地,因為這種地貌一般存在著廣闊的生存空間和充足的食物,因此吸引了不少種類的昆蟲、哺乳動物、爬行類動物很早就紮根叢林。說到原始叢林,我們可能會想到毒蛇、毒蜘蛛等對人類並不友好的生物,其中毒蠍子也是一種可怕的存在。根據研究發現,幾乎地球上所有的蠍子都是有毒的,只要人類被它們帶毒的尾巴蟄一下,很快就會出現中毒現象。如果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救治,很可能就此送命了。

蠍子是昆蟲世界中獨特的存在,它們到了每年的十一月份左右就會開始準備進入冬眠狀態,然後到了來年的四月份再次復甦。即使自己的棲息環境遭遇了乾旱的情況,蠍子也會奮力往地底下鑽,一直鑽到距離地面大約有一米的地方才停止,因為那裡的環境通常比較溼潤。昆蟲學家通過對世界上各種不同蠍子的生活習性進行研究,發現大多數蠍子還是喜歡生活在潮溼涼爽的環境中,這是為什麼呢?對此有專家認為與蠍子的祖先有關,那麼蠍子的祖先又是哪一種動物呢?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古生物學家不斷通過考古來獲得探索機會,最終發現了一種外形和蠍子、螃蟹等多足類動物相似的古生物,並將其命名為羽翅鱟。根據研究羽翅鱟出現在大約距今4.3億年的時期,從它們的化石規模來看這是一種句型爬行動物,體長一般在2.4米左右,甚至還有些個體可以長到2.7米,它們應該是當時地球上體型最龐大的節肢動物了。那麼它和蠍子真的有關係嗎?起初考古學家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從羽翅鱟的身體構造上來看它是一種海洋生物。

後來研究人員轉變了研究思路,陸地上的生物最初不也是從海洋生物進化而來的嗎?再加上他們在巨型羽翅鱟身上發現了許多和蠍子相似的結構,例如羽翅鱟有8條腿,蠍子也有8條腿;羽翅鱟有堅硬的外殼,蠍子也有堅硬的外殼等等,從而初步認為羽翅鱟就是蠍子的祖先。後來有研究表明,羽翅鱟的8條腿中有兩條腿是用來遊泳的,這說明這種生物確實是海洋生物。那麼為什麼後來羽翅鱟離開了自己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去到了陸地上呢?

對於已經適應了原來環境的生物來說,去到新環境是一種冒險,因為陸地上不知道是否有天敵在等著它。可能是當時地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寸草不生的陸地開始被植被覆蓋,從而為很多海洋生物登陸提供了動機。除了蠍子之外,昆蟲學家認為螃蟹、蜘蛛等多足類和節肢類動物都是羽翅鱟的後代。實際上節肢類動物應該是地球上出現最早的一批生物,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約10億年前,這遠遠比哺乳動物的發源期還要早。

相關焦點

  • 強大的遠古生物,有可能是蠍子的祖先,什麼導致了它的滅絕
    並且在此之外的是,蠍子的身體構造非常的獨特,它的身體是一節節的,並不是一整個,而且它除了自己有著危險的尾刺,還擁有兩個非常厲害的鉗子,就跟螃蟹一樣,一旦被夾住也是很痛的。 那麼這種造型奇特的生物,在地球上你很難找到第二種,科學家們就很好奇這種生物的祖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 蠍子竟然是海洋生物?科學家發現蠍子化石,揭開遠古真相
    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距今約4.3億年的蠍子化石,驚訝的發現,原來蠍子的祖先竟然是海洋生物。在大約4.3億年之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一種最大的節肢動物——巨型羽翅鱟,它們的身長超過2.6米,平均也有2.4米左右,它們被認為是蠍子的祖先。而且,通過追根溯源,巨型羽翅鱟的後代物種,還包括寄居蟹和蜘蛛。巨型羽翅鱟長什麼樣子呢?
  • 中國新發現一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中國新發現一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2020年08月04日 08:3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 科學家在澳洲發現蠕蟲狀生物化石,很可能是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地質研究團隊在澳洲南部的巖層中發現具有5.5億年歷史的生物化石,這種只有一半米粒大小的蠕蟲狀生物被稱為「Ikaria wariootia」,很可能是現今幾乎所有動物家譜中的共同祖先。
  • 中國新發現一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3日消息,該所與雲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新發現了一枚產自內蒙古烏達煤礦的蠍子化石,這是中國發現的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研究團隊將這枚保存較為完整且精緻的蠍子化石歸入始蠍屬、未定種。截至目前,這是中國報導的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也是世界範圍內報導的第三枚產自二疊紀地層的蠍子化石。
  • 南京古生物所揭秘5億多年前「麒麟蝦」化石
    1984年由南京古生物所科學家在雲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這一謎題的科學研究推向新高潮。澄江動物群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均已出現。30多年以來,澄江動物群中已發現屬於20多個動物門類的280多種動物化石,完整展現了當時的動物群落面貌。
  • 有一種糞便很珍貴——古生物的糞便化石
    在搗鼓糞化石研究的同時,巴克蘭還給自己定製了一張「糞化石桌」,桌面嵌滿經過拋光打磨的魚糞化石,用來招待晚宴肯定別有一番風味。糞化石有什麼用?一塊動物骨骼化石,能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遠古生命的不可思議,這是一坨糞化石無法比擬的,那為何巴克蘭沉迷於其中?
  • 昭通水塘壩古生物研究新發現: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昭通中猴
    該研究結果顯示: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2012年,分子生物學的一項研究推斷金絲猴最早的祖先應是在距今670—730萬年期間由中國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昭通水塘壩發現的化石證實了上述推斷。未來研究團隊還將尋找更多的年代更晚的演化「缺環」,進一步追蹤亞洲環境變化與生物演化的耦合現象。
  • 幸虧有化石為證,否則沒人相信,史前時期的「蠍子」和人一般大
    這是一種已絕跡的古生物,我們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了解它,板足魚是一種節肢古生物,從物種上看,板足魚屬於螯肢魚,從外形上看,它與蠍子十分相似,但從動物的類屬上看,兩者還是有天壤之別的,板足魚最早出現於早奧陶世,因此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
  • 回到寒武紀:雲南澄江展出2萬多件古生物化石
    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展出的2萬多件化石,大部分發掘自澄江化石地,這些化石是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 陳泰敏:咱們這個標本非常特別,叫作昆明魚,它是我們的鎮館之寶,是人類的遠祖,為什麼這樣說呢?是因為它是(5.18億年前)最早的脊椎動物,同時在它的身上已經演化出第一個頭腦,第一個脊椎,第一個心臟,所以它為我們今天人類的基礎器官的構造奠定了基礎。
  • 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
    原標題: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央視網消息:暑假期間去博物館參觀學習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重溫歷史,還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
  • 科學家發現5.2億年前類蝦化石 填補進化論「缺失環節」
    據法新社東京11月4日報導,在現存的所有動物中,節肢動物佔了80%左右,其中包括龍蝦、螃蟹、蜘蛛和千足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擁有堅硬的外骨骼。但節肢動物的進化一直是個謎,因為它們的遠古祖先擁有許多現代節肢動物所不具備的特徵。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2019年剛剛過去,在這一年裡古生物學領域又有什麼重要的新發現呢?最近《Letters From Gondwana》(岡瓦納通訊)就評選出了過去一年中最重要的十大化石發現。
  •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軟骨魚和硬骨魚的共同祖先。   科學家已經知道,這兩種類別是在距今約4.2億年前分道揚鑣的,但兩者最後的一個共同祖先到底是誰卻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如今,從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條小魚化石的腦中發現的秘密可能會提供一些線索。   討論中的化石材料是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具有一個頭骨和鱗片的早泥盆世魚類,距今約4.15億年。
  • 臨沂現5億年前線紋心蝦化石 古生物專家來解密
    線紋心蝦是寒武紀明星動物奇蝦的一種,是當時遠古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物,是一種全新奇蝦類化石。線紋心蝦長相如何?又是如何被專家發現和命名的呢?9月4日,記者聯繫上了臨沂大學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正是唐永剛率先發現了線紋心蝦化石並和權威專家共同研究13年,才揭開了這些奇異遠古生物的神秘面紗。
  • 臨沂現5億年前線紋心蝦化石 古生物專家為您解密
    線紋心蝦是寒武紀明星動物奇蝦的一種,是當時遠古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物,是一種全新奇蝦類化石。線紋心蝦長相如何?又是如何被專家發現和命名的呢?9月4日,記者聯繫上了臨沂大學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正是唐永剛率先發現了線紋心蝦化石並和權威專家共同研究13年,才揭開了這些奇異遠古生物的神秘面紗。
  • 臨沂現5億年前線紋心蝦化石,古生物專家為您解密
    線紋心蝦是寒武紀明星動物奇蝦的一種,是當時遠古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物,是一種全新奇蝦類化石。線紋心蝦長相如何?又是如何被專家發現和命名的呢?9月4日,記者聯繫上了臨沂大學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正是唐永剛率先發現了線紋心蝦化石並和權威專家共同研究13年,才揭開了這些奇異遠古生物的神秘面紗。
  • 臨沂現5億年前線紋心蝦化石古生物專家為您解密
    線紋心蝦是寒武紀明星動物奇蝦的一種,是當時遠古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物,是一種全新奇蝦類化石。線紋心蝦長相如何?又是如何被專家發現和命名的呢?9月4日,記者聯繫上了臨沂大學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正是唐永剛率先發現了線紋心蝦化石並和權威專家共同研究13年,才揭開了這些奇異遠古生物的神秘面紗。
  •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
    在發表於《自然》的研究中,研究團隊找到了魚類登陸過程中的關鍵化石——希望螈,這種長有指骨的魚讓我們窺見生命演化的規律,但它們就是人類的直系祖先嗎?在大約4.2億~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海洋中多種多樣的魚類在掙扎求生,搶奪著有限的食物、棲息地甚至是氧氣資源。而與此同時,廣闊的陸地上卻安靜得多——蕨類植物和昆蟲佔領著大片土地,大片寶貴的生態位仍然虛位以待。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在中生代,朝陽處於熱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區,賦存極為豐富的化石資源,不僅有鳥類,還有魚類、爬行類、兩棲類、哺乳類、鱷類、翼龍類、雙殼類、昆蟲類、植物類等門類眾多的屬種。朝陽古生物化石產於距今1.2 億—1.5 億年的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這一時期正是生命進化史上的關鍵時期。這些寶貴的地質古生物化石遺蹟,對研究生命的起源、進化和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都具有重大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