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期間宅在家,對於我這樣兩天不出去就渾身難受的人來說非常難熬,哈哈哈。那就在家整理整理以前的照片,寫寫遊記,過過乾癮就當是「雲旅遊」了。期待這次疫情趕快過去,我們可以走出家門走進這美麗的大自然!
文章內所說的所有景點都並非是疫情期間去的,如果大家要去的話,務必一定要提前給景區打電話確認是否已經開放,以免白跑一次;
正文開始
廈門之行最值得一遊的是哪裡?浮躁的塵世間能讓心靈安寧的是哪裡?千年歷史的佛教聖地又去哪裡尋覓?那麼就來廈門的「南普陀寺」吧!
從貓街出來,沿著思明南路往東走大約200米就到了南普陀寺,山門上書「鷺島名山」,倒也不負虛名。南普陀寺歷史悠久,它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
踏入此門,進入佛門,遠離塵世煩惱,哪怕是暫時的也好。現代人這一生,活的太累太累,偶爾放空一下,也是自己難得的一次放鬆;
對了,門口有免費的香,自行領取就可以,別在門口就一次燒完了啊!裡面還有很多燒香的地方,我就是不知道,一次性就在門口燒完了,哭啊!
南普陀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後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從天王殿開始進入南普陀寺;
普陀大家都知道,但為什麼它要叫「南普陀」,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感覺命名方式與「南少林」一個原理;
南普陀寺在建築上與其他寺廟有很大的不同,南普陀寺雖然是寺廟,但同樣具有典型的閩南建築特色,概括就是「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給人的感覺就是莊嚴肅穆中也有那麼一點靈氣,不至於太壓抑;
看這雕梁畫棟,其規模程度,嘆為觀止,特別是在細節上的精益求精,體現了閩南匠人的精湛工藝,佩服!
牆上都雕刻著佛教故事,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
這個法器我也不知道叫啥名字,一面寫著「南無吉祥王菩薩」,一面寫著「南普陀寺」,底部已經被遊客摸得鋥光瓦亮;
大悲殿,基本已經快到南普陀寺的後面了,再後面就是藏經閣了,一般藏經閣都是建在最後面的;
無我,唉!又有誰能真正做到?
南普陀寺很多這種花,這花的名字很正能量:五星花,哈哈哈!不過開成一片的倒也很壯觀!
屋簷下的神獸,仔細看像是鳳凰騎在龍身上,我記得鳳凰在龍上面只有清末那段特殊時期才有的,為什麼南普陀寺會有這樣的雕像呢?百思不得其解;
看房梁,看看這木建築工藝,太牛了!
穿過南普陀寺就到了五老峰,五老峰海拔只有185米,對,你沒看錯,只有185米,對比一下:北京百望山海拔210米,香山海拔575米,北京最高峰靈山的海拔是2300米,這185米的海拔也就將將與百望山差不多,所以,登上五老峰很輕鬆的,一點難度都沒有,一路看到80多歲的老人都輕鬆登頂;
不過,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五老峰位於南普陀寺後面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雲繚繞,雲下叢林蔥鬱,隱約如垂長鬚,遠遠望去,好像是五位鬚髮皆白、歷盡人間滄桑的老人,翹首遙望茫茫大海。這還是廈門八大景之一"五老凌霄"勝景呢;
偶然拍到的一個出家人,看打扮應該是雲遊僧人,無論世間多麼嘈雜,依舊淡然飄過,問世間,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如此「淡泊人間」,阿彌陀佛!
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繼續往上攀登,一條窄窄的登山道,這卡在中間的石頭,是怎麼掉下來又正好卡在這個位置的?大自然就是神奇;
太虛大師的舍利塔,太虛大師出生在清代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玉佛寺示寂於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於浙江海寧,近代著名高僧。太虛大師圓寂後,廈門分得舍利多顆,三十七年由其皈依弟子蔡吉堂、許宣平、虞愚等為建舍利塔於虎園路半山堂。1984年遷建於南普陀寺後五老峰山頂太虛臺上。大家路過可以拜一拜;
廈門市花,無處不在的三角梅,哈哈哈!
這就是「石燕尾脊」吧,我國古代敬天,而屋脊上的「鳥」有如天使,是一種通天的靈物,能通天敬神,燕尾脊由此而來。燕尾脊是正脊做成曲線的形狀,兩端往上翹起,類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為二,像燕子的尾巴一樣。在閩南地區,只要稍微大點宮廟上都可見到。好像除了閩南,其他地區真沒見過如此色彩斑斕的裝飾;
下午4點多,在南普陀寺門口遇到了僧人邊走邊誦經,後面跟著很多居士,場面莊嚴肅穆,應該是有一個具體的名稱的,我實在記不得了;
從邊門出來繞一圈又從邊門回去,如果你正好遇到了,請停下您的腳步,默念「阿彌陀佛」;
寫在最後:
如果您來廈門旅遊,南普陀寺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旅行地;如果您信佛,南普陀寺是一個修行的好地方;如果您對歷史感興趣,那麼南普陀寺的千年歷史更值得您慢慢品味;
對了,南普陀寺的素齋和素餅也是一絕,來了別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