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渤海黃海海冰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裡,北方港口煤炭貨運受阻

2021-01-09 慢傳快訊

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中國渤海黃海海域的海冰面積已超過1.3萬平方公裡,導致北方港口煤炭貨運受阻。

據中國官方媒體央視新聞2021年1月7日消息,根據中國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最新公布的監測結果顯示,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域海冰覆蓋總面積已達到13,873平方公裡,其中在冰情最重的渤海遼東灣,那裡的海冰外緣線已達到39海裡(約72公裡)。

據新浪財經消息,在寒潮大風的影響下,環渤海港口作業受到了明顯制約,相關港口的船舶受到交通管制,導致煤炭外運受阻,中轉港煤炭轉運受限,這對於庫存低位、急需補庫的下遊用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對處於上升通道的港口煤價來說卻是助力。

報導稱,根據天津海事局發布的信息,自北京時間2021年01月06日8時20分起,天津港水域風力達到9級,對天津港主體港區、大沽口港區、高沙嶺港區、大港港區實施臨時交通管制措施,禁止船舶進出港與移泊。

受此影響,北方主要煤炭裝船港口的所有船舶受到海上交通管制,不得進行船舶運輸作業。環渤海港口作業幾近停止,封航至今尚未解除。

另據中國煤炭資源網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6日6時至1月7日6時,環渤海港口合計錨地船舶為139艘,較前一日增加11艘,合計吞吐量為99.1萬噸,較前一日減少49.3萬噸。

相關焦點

  • 近10天遼寧近海海冰面積變化較大呈逐漸消退趨勢
    新華社瀋陽2月24日電(記者徐揚)遼寧省氣象局衛星遙感監測顯示,近10天來,遼寧近海海冰面積變化較大,呈逐漸消退趨勢。最近一次監測顯示,遼東灣海冰面積為16055.9平方公裡,黃海北部海冰面積為2756.1平方公裡,仍都大於2009年同期。
  • 這些港口請注意,渤海黃海海冰冰情或將達到警報標準
    記者6日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了解到,受持續低溫影響,2020年12月底到2021年1月初,渤、黃海海冰冰情快速發展,遼東灣海冰範圍從10海裡左右快速增長到40海裡。預計1月上旬後期,渤、黃海海域冰情將進一步發展,遼東灣最大浮冰範圍將達到50海裡以上,渤海灣、萊州灣將達到10~15海裡,黃海北部將達到10~20海裡。
  • 遼東彎海冰發展迅速 40釐米最大冰厚拉響藍色警報
    )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於2月1日發布遼東灣海冰IV級藍色警報;解除黃海北部海冰IV級藍色警報。  根據2月1日衛星遙感實況圖分析,遼東灣最大浮冰外緣線69海裡,一般冰厚10-20釐米,最大冰厚40釐米,海冰覆蓋面積為18674平方公裡,佔該海域面積的51.9%;黃海北部浮冰最大外緣線22海裡,一般冰厚10-20釐米,最大冰厚30釐米,海冰覆蓋面積為6817平方公裡。
  • \"齊\"心\"魯\"力|黃渤海海冰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原標題:\"齊\"心\"魯\"力|黃渤海海冰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來源:新華社新華社青島1月7日電(記者 張旭東)記者7日從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了解到
  • 1月中旬渤黃海海冰還將穩定發展
    國家海洋預報臺 海冰旬預報根據最新海洋站觀測和衛星遙感監測,1月9日遼東灣浮冰範圍37海裡,黃海北部16海裡,渤海灣14海裡,萊州灣22海裡。預計2021年1月中旬渤海及黃海北部冰情接近常年。各海區最大浮冰範圍與冰厚預報如下:大海都給凍上了!近日受極寒天氣影響,我國沿海部分區域結冰。
  • 山東將推進中韓鐵路輪渡、渤海海峽跨海...
    兩個核心區:西區位於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範圍內,規劃面積37.5平方公裡,東至黃海,西至三亞路,南至桂林路,北至煙臺港西港區南邊界。其中近期規劃區域為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7.6平方公裡建設用地範圍。發揮製造業等傳統優勢,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和配套生產性服務業。
  • 冬季海冰長啥樣?跟隨海洋衛星一起「瞰」→
    每年冬季12月至次年3月,我國渤海和黃海北部都會有結冰現象。大面積海冰凍結海面、封鎖港口,阻礙海上交通,威脅海上生產作業,給沿岸人們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據海洋衛星公眾號消息,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利用目前在軌運行的HY-1C/D,可以實現3天2次的、空間解析度為50m的海冰冰情分析產品,進而應用到預報部門的海冰數值預報中,提高海冰預報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 海洋衛星「眼」中的渤海沿岸海冰
    這次寒潮天氣過程,西北風強勁,渤海以及黃海上空出現細胞狀雲系,形成雲街像瀑布一樣在移動。 從海洋一號C、D衛星海岸帶成像儀圖像產品更加直觀地看到寒潮過後,渤海沿岸冰情變化較大,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長。大連、煙臺、威海一片普降大雪,白雪皚皚。營口、錦州、葫蘆島、丹東、秦皇島、唐山、天津、黃驊、濰坊等市的海岸及萊州灣、膠州灣海冰迅速增長。
  • 南極海冰面積驟減,4年融化200萬平方公裡,網友:企鵝怎麼辦
    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來「急劇」融化,面積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認為,這或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朱基釵 攝4年融化200萬平方公裡 南極海冰急劇減少據報導,1979年至2014年間,科學家們觀察到一個既有趣又令人安心的現象: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正在擴大。
  • 蒙華鐵路完成鋪軌 中國煤炭運輸格局將變
    蒙華鐵路是中國在高速鐵路時代修建的唯一一條國家幹線重載貨運通道鐵路,全長1814.5公裡,跨越蒙、陝、晉、豫、鄂、湘、贛7省區,起點為中國煤炭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三西」地區(內蒙古西部、陝西和山西),貫穿長江中遊城市群,銜接多條煤炭集疏運線路,是點網結合、鐵水聯運的大能力、高效煤炭運輸系統,是繼大秦鐵路之後中國又一條超長距離運煤大通道。
  • 山東港口青島港黃海中部大船錨地(青島部分)獲對外正式發布
    魯網3月16日訊 近日,山東港口青島港黃海中部大船錨地(青島部分),獲山東海事局、董家口海事局對外正式發布。   山東港口青島港董家口港區是山東港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支撐,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儲運中心和大宗貨物集散基地,是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2013年以來,董家口港區累計有18個泊位投產使用,由於董家口港區尚未通過正式口岸開放驗收,只能採取臨時開放審批。
  • 53艘煤炭船滯留中國港口,剛站起來的澳大利亞,啪!又軟了
    據彭博社近日報導稱,已有大約53艘澳大利亞運煤船因為質檢通關程序問題,被迫在中國港口停靠數月。據悉,這些運煤船上有價值高達7億澳元的煤炭還有近千名船員。其實早在之前,澳大利亞國內就流傳著「中國可能叫停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的消息,因為這都是澳大利亞出口的大宗商品,自然引發了澳大利亞國內激烈討論。
  • 又想來中國碰瓷?53艘煤炭船滯留在港口,澳洲:想與中國和平共處
    2019年年初,澳大利亞比誰都擔心中國經濟放緩,因為澳大利亞對中國資金的依賴一直是本土經濟的福音,但如果中國經濟放緩,這種依賴帶來的痛苦不言而喻。2017-2018年,中國高居澳大利亞貿易夥伴第一位,兩國貿易創造了價值1956億澳元的進出口總值,超過了澳大利亞與日本和美國貿易的總和。
  • 北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 溫度升高海水無法結冰
    不過科學家稱,今年11月,北極的海冰面積再創新低,這已是今年第七次改寫紀錄。報導稱,今年11月,北極海冰面積達到910萬平方公裡,比2006年記錄下的最低紀錄還少了80萬平方公裡。而80萬平方公裡比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面積還要大一點。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稱,11月是今年北極海冰面積第七次改寫新低紀錄。羅格斯大學海洋科學家表示,北極的狀況「看起來很不妙」。
  • 2018年鐵路煤炭運量不斷擴大 零散貨運持續收窄
    1月2日,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召開2019年全路工作會議,公布上述信息。2017~2018年中鐵總貨運形勢一片大好,2018年中鐵總計劃國家鐵路貨運量為30.2億噸,年中,中鐵總將此目標調整為31.18億噸,比年初計劃增加了2億噸,但仍超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大宗物資運量的突飛猛進是以犧牲零散貨物運量為代價的。
  • 多因素致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新華社北京電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分析認為,2016年底至2017年初南極海冰面積創下有記錄以來新低,是熱帶和極地地區多重氣象因素共同作用導致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強烈,隨後的拉尼娜現象相對較弱,加上環繞南極的風比平常年份弱得多,眾多因素共同促使南極海冰意外減少。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地球物理通訊》雜誌上發表。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會導致南極羅斯海東部、阿蒙森海和別林斯高晉海等海域異常溫暖。
  • 我國著名的五大海灣,北部灣面積最大,有三個在渤海
    全球範圍內的海灣分布廣而且數量甚多,其中超過100萬平方公裡的就有五個,而我國的小海灣也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下面著重介紹一下我國的五大海灣,對我國而言由於面積較大,它們在地理地圖上比較容易發現。1.遼東灣
  • 研究:南極海冰面積「急劇」下降 或加劇全球變暖(圖)
    中新網7月2日電 綜合報導,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來「急劇」融化,面積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認為,這或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資料圖:NASA在冰川調查任務中,從高空記錄下的格陵蘭島冰川構造。
  • 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系多因素所致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美國科學家新近分析認為,2016年底至2017年初南極海冰面積創下有記錄以來新低,是熱帶和極地地區多重氣象因素聯合作用導致。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地球物理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說,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強烈,隨後的拉尼娜現象相對較弱,加上環繞南極的風比平常年份弱得多,眾多因素共同促使南極海冰意外減少。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會導致南極羅斯海東部、阿蒙森海和別林斯高晉海等海域異常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