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閱讀:焉支山下讀昭君《上元帝書》

2020-12-03 直擊生活現場

焉支山下,讀昭君《上元帝書》

周 步

王昭君名叫王嬙,號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四大美人有多美,後世用八個字來概括:沉魚落雁,羞花閉月。這八個字分別代指四大美人和四個典故。落雁指的就是王昭君。漢朝和親的隊伍到了大漠胡天的時候,黃沙滾滾,馬嘶雁鳴,昭君心緒難平,遂於馬上彈奏《琵琶怨》。哀婉悽切的旋律,透過長空,南飛的大雁也為絕世佳人的遭際聞聲傷痛,忘了扇動翅膀而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這當然是杜撰,但這個故事來源真實。「落雁」由此成為王昭君的專用詞和女性貌美的代稱。

昭君祖籍南郡秭歸(今湖北興山)。晉朝時期,為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妃、王明君等,所以後世的詩人多以「明妃」為題入詩。如杜甫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李白詩: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王安石詩: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等等,大抵如此。

王昭君應該是一個知書達理人家的孩子,天資聰慧,容貌出眾。昭君出脫的俏麗俊美的那一年,漢元帝擴充後宮天下選美,昭君有幸被選,來到長安。依照慣例,畫師為秀女畫像,呈獻皇帝,予其定奪。能得到皇帝的寵幸,那是天下女子夢寐以求的事情。但王昭君的點子有些背:一個叫毛延壽的畫師沒有得到王昭君的好處有意將她畫醜了,於是,昭君久居深宮,無緣面君。五年後,匈奴求婚,昭君主動請纓,原意出塞和親。就在王昭君即將遠嫁的時候,漢元帝發現王昭君與畫像截然不同:王昭君實在太美了。然君無戲言,不能失信於民,豈能失信於國?貴為天子的皇帝也無法挽回這個已經成事實的尷尬局面。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昭君去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往北一帶。古長安到呼和浩特一千多公裡的路途,在畜力為行的年代,那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漢元帝時期,大漢和匈奴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匈奴內部互相爭鬥,形成了五個單于各自為政的局面,經過多年的混戰,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內外交困,便親自來到長安,朝見宣帝於甘泉宮,尋求漢朝的幫助。漢元帝時,再次入朝,自請為婿,願結永好。漢朝雖強,但與匈奴多年的戰爭,早已是疲憊不堪,漢朝也需要南匈奴的力量來制止北匈奴的發展,於是便答應了呼韓邪單于的請求。昭君出塞,給大漢迎來了近五十餘年和平共處的發展階段,中國歷史上和親的女子中,可以說昭君功績巨大,影響力最深遠。

但昭君在匈奴生活的並不幸福。這些,從王昭君遠嫁匈奴之後的一首詩中便可看出,這首詩篇名《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遊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這首詩自始至終都在抒發一種思念故國的愁怨。昭君初嫁時,芳齡十九,而呼韓邪單于已年近五旬。和昭君生活了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於是,昭君復嫁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復株累單于名叫欒提雕陶莫皋。和欒提雕陶莫皋生活了十一年後,昭君去世。昭君一共生育一子兩女。一個漢文化的環境中長大的女子,其「憂心惻傷」,也就不難理解了。

久居深宮五年無緣面君,呼韓邪單于求婚,昭君請纓出塞,遠嫁和親,我們不難想像昭君下了多大的決心。依照漢朝女子和親的慣例,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但昭君去意已決。就在昭君拜別大漢天子即將踏上出塞之路的一刻,漢元帝劉奭才發現昭君實在太美了,簡直是美若天仙。然相見之日,便是永別之時。皇帝被畫工實實在在的糊弄了一把,這怎能不使他惱怒?昭君出塞之後,漢元帝怒殺毛延壽。無須諱言,這件事的背後完全是漢元帝對昭君愛慕之情所產生的對毛延壽的無比忿恨。昭君出塞不到半年,漢元帝病逝,享年42歲。

昭君出塞快要踏上匈奴土地的時候,給元帝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後世取名《上元帝書》。《上元帝書》近一千字,其文辭之優美,情感之真摯,以及昭君忠君報國之心和雖死猶榮之志,足以秒殺所有的決心書和請戰書。書信稍長,但實在值得一讀:

妾嬙拜別紫氣,將染多塵。凡諸都會班聯之士,關塞甲冑之戍,無不譽聖明,以為輕色而重信也。

大漢天子,播德四塈,繄茲單于,畏威來朝,請臣請婿,是用稽首。陛下命擇美人,爰冊閼氏。妾不揣薄命,振衣請行,荷沐聖顧,千萬眷注。

然中華之所以貴於外邦者,以其有信耳。陛下豈以一女子失信於呼韓邪哉。承命以來,馳車而至漢關矣。陛下亦鑑而憐之,豪而壯之耶。今朝廷妖氛日靖,邊陲日寧,上有明鑑之君,下有和衷之臣。而妾以一婦人,遠嫁要荒,自當朝夕納誨賢王,戒戢部長,敬供厥守,以無貽帝命,羞鼎鼎芳心,不敢委諸草莽。

自古和邊興利,歷歷不數,而我高祖皇帝用劉敬策,嬪長公主為閼氏。陛下今日令妾武故事,妾敢不竭忠盡誠,恢封疆之鴻圖,舒朝廷之隱慮乎。

妾生於秭歸,父母兄弟臣於王朝。妾雖閨處,固帝恩之遺搫帨也。不自鄙薄,漫驕顏色,得入掖庭,邇年以來,痴衷未詠昭陽之扇,騃情不買長門之賦。陛下命畫工塗筆宮人,妾自以為鳳得梧枝,魚遊碧府,得少伸忱。而畫工遽張貪喙,兼以丹青吝筆,錯點眉花,空使楊柳泣於雪岸,芙蓉瘠於霜條,玉貌冰心,兩相怨恨。時或琵琶訴情,僅能訴人音響,不能訴人肝腸。一旦天命遙臨,妾乃酸腰而起,此正妾見奇之日也。蛾眉應妒於形影,丰采應憐於御輦。今萬裡行事,主持中外大局,又非宮中爭妍效嬌之態矣。關門一字,時達天聽,君主已矣。家鄉邈矣,父母生妾不辰,費青春於寂殿,委香軀於穹廬,毋亦妾之先臣,荷重國恩,幽明難報,故生妾以奉朝堂,異日史策青名,固亦妾遇之不幸而猶幸也。

近聞陛下命搜京師畫工,下之金吾,此輩小人耳,即萬千死罪,惜何足辱,然陛下為天下社稷主,賜一女於外國,固以賤魂屏棲於風霜,亦妾所甘心為國家辦事,而何有於畫工哉,恐天下聞之,必以陛下為戀妾之色,即呼韓邪知之,亦不自安,顧陛下憐妾之言,赦畫工之罪,則妾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妾今別矣,妾至漢關,效月支公主婚烏桓事。一拍胡笳,一曲琵琶,音薦蒼雲,腔存丹靄。上謝君王之德,下泣父母之恩,千秋萬歲,傳我陛下有女臣嬙,持節邊庭,則妾之勳名,庶幾俟霍嫖姚,比傅介子。不猶痛快於帷幄燕私金屋貯嬌者哉,故妾悲而復壯,壯而又憐,敵愾勝氣,淋漓紙上。異日登燕支山,令諸婦人盡削五顏,淡掃眉黛,奉效至尊,應不笑王嬙有此丈夫妙用也。關門漢月,以雄妾夢,生離死別,玉門無期,罔叩所陳。

這篇文章基本概述了昭君的生命軌跡和出塞前後的情感歷程,以及她甘願獻身漢家天下、為國效力盡忠的思想報告。昭君對自己的容貌有十足的信心,可惜小人作弊,畫工張嘴就要錢,無錢就畫醜了自己。五載青春,芳齡虛度,如楊柳在大雪中哭泣,似芙蓉在冰霜中枯萎。直到她被確定以公主的身份和親匈奴的時候,才得到皇上的覲見。真如昭君信中所言,那一刻,天下的美人都在嫉妒我的樣貌,皇帝您身邊的臣子都會暗戀我的丰姿。但現在,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宮中爭寵鬥豔的女子了,於萬裡之外,主持中外大局,為朝廷做事,為陛下分憂。這樣一個深明大義、氣節高貴而又美若天仙的女子,眼睜睜的看著從自己的後宮走向別人的氈帳,怎能不使皇帝惱火、忿怒於畫工呢?

這封書信開篇便是對大漢天子「輕色而重信」的誇讚,之後,更是對漢元帝「唯其有信」氣度的稱頌。王昭君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到了漢家的邊關,即將踏上異邦的土地,而心中滿滿的是對故國的無限眷戀。從這封信中我們完全可以窺見到離別一刻漢元帝對王昭君的萬般不舍。但昭君毅然辭別大漢天子,去了未知的遠方。如書所呈,從此往後,昭君生命的走向,只能是將樂聲獻給蒼茫的雲海,柔情告慰火紅的丹霞,以自己卑微的靈魂,去抵擋塞外強勁的風霜。昭君得知漢元帝下令搜捕畫工和衛士之事後,反而勸解皇上,應以天下為重,此輩小人,即使千刀萬剮,又有何益?「況且讓天下人知道了,還以為是陛下貪戀我的美色才這樣做。要是讓呼韓邪單于知道了,也會心生不安。」透過這些文字,我們對昭君日後的所作所為和千千萬萬的人民對她的愛戴與敬仰,也就不難理解了。

毛延壽還是被殺。因為昭君,呼韓邪單于並沒有因此感到不安。

《上元帝書》這篇文字最後一段提到了幾個人物和幾處地名。這幾個人物分別是月支公主、霍嫖姚、傅介子。這幾個人物都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卓越貢獻彪炳史冊的漢室人物。幾處地名分別是漢關、燕支山、玉門。漢關是從古長安去往匈奴帝國的一處關隘,燕支山就是河西走廊中部的焉支山。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於此大敗匈奴之後,焉支山由此成為勝利的象徵。玉門即玉門關。玉門關在漢代的時候,是踏入國門、回歸故土的寓意。昭君出塞之前的漢甘露三年(公元前49年),解憂公主七十歲那年,才得到皇帝的特批,回到大漢。而解憂公主之前更多的和親公主,就連「生入玉門關」的機會都沒有。那一刻,王昭君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場生離死別,她的心中怎能不是萬般悲傷。

「……異日登燕支山,令諸婦人盡削五顏,淡掃眉黛,奉效至尊,應不笑王嬙有此丈夫妙用也。」這是《上元帝書》最後一段的文字。這段文字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希望將來有一天,陛下您登上著名的焉支山,請讓所有的嬪妃洗盡鉛華,淡掃眉黛,跟在您的身邊,您一定不會笑話我王嬙有大丈夫的妙用。王昭君沒有來過焉支山,但她知道焉支山,更希望有朝一日,大漢天子登高望遠,雄視天下,那一刻能夠想起她這個遠赴大漠的女子。這段話有情也有愛,有怨也有恨,有傷也有痛,有悲也有苦。這擲地有聲、字字泣血的文字,傳遞出的,是昭君委屈而無奈的淚痕和凌然博大的胸襟,以及高貴向上的品格。這大概也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感動無數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文人墨客為昭君著墨最多的原因。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這是王昭君墓碑上的一首詩。誠如斯言,王昭君和親匈奴,使得幾代太平,若按功論定,確實可比衛青和霍去病了。一個人的生命,也只有與國家興亡、民族興衰緊密相聯,才能突顯其意義,彰顯其價值。昭君出塞,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華夏大地上影響最深遠、傳播最廣泛的故事之一。

2019.10.30

原載《蘭州日報》2020-08-24

周步,甘肅山丹人。作家,詩人。寫作題材以西部歷史散文居多。作品獲沂蒙精神文學獎、張之洞文學獎等國內三十多個獎項。作品入編《2002年中學生最喜愛的文學作品》等多個文學選本。多部作品被拍攝成電視散文等在電視臺、廣播電臺朗誦播出。

相關焦點

  • 大量閱讀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那要看讀什麼書
    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閱讀。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
  • 深閱讀、淺閱讀:還是要啃書
    平常生活中,我主要還是讀自己喜歡的書。不管這書獲多大的獎,銷路多好,如果不喜歡,我不會讀。反過來,我如果喜歡,即使這書默默無聞,我也讀。只有讀自己喜歡的書,才能觸動你、引發你的思考,在情感上和觀念上產生共鳴,獲得滋養。當然,我也不排斥暢銷書,只要是我喜歡的。比如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書中最打動我的就是關於「愛與契約」的問題。為此,我專門寫過一篇讀後感,收在《在愛中學會愛》這本散文集中。
  • 王昭君對漢朝的意義,不僅是帶來和平
    古人所繪的王昭君王昭君之前,就有先例《昭君出塞》是京劇的傳統戲目,現代作家曹禺亦曾寫過劇本《王昭君》。西漢元帝時期,王昭君嫁給了匈奴呼韓邪單于,這段故事自古以來不知感動了多少人。早在唐代,李白及白居易都曾寫過以王昭君為題材的詩詞。日本平安時代文學家大江朝綱曾寫過關於王昭君的七言律詩,《今昔物語》裡有關於王昭君的故事,就連雅樂及能劇裡也有著以王昭君為主題的戲目。《漢書》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其妻王昭君女也
  • 散文:愛上網絡,愛上閱讀
    愛上網絡,愛上閱讀 作者:心之聲   今天早上起床後先打開電腦,登錄了散文在線網站。在裡面看了一篇文章《你若安然,我便心暖》作者:高山流水。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我看後很感動。我很喜歡他的寫作風格,讀其文,品其人。從他的文章中能感覺到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人。前些天曾在文學網審核文章的時候看過他寫的一篇文章,我幫他審核完寫了編者按。今天我又在散文在線網站看到了這位朋友的文章。  網絡裡的文學網站眾多。在網站發表文章的人也不少,我去過很多家網站,也看過不少文章,不管去哪個網站,都能看到熟悉的名字和他們寫的文章。在他們的文章裡我學到了不少知識。
  • 程小純:散文的閱讀和寫作,離不開修辭
    散文讀起來有趣兒,可是答題仍然需要按照方法和套路。近日程小純梳理了答題方法,再舉一篇文章來展現方法如何使用。  程小純表示,關於散文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和作用,通常有以下兩個提問方法:  第一,品味文章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1.
  • 散文力,人生力——讀周曉楓的《有如候鳥》
    【光明書話】作者:化城(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 當我們在閱讀某一文本時,文本所命名的體裁形式會影響我們的閱讀要求。從事了二十多年的散文寫作,她一直保持著對散文「被動的忠貞」,時間的迤邐鍛鍊著茂盛的寫作欲望,散文是偏安,她只要那一隅與之對話。最近出版的《有如候鳥》一書收錄了周曉楓近兩三年來十餘篇散文新作,飽含她對往昔,對人與人關係的諸多刻骨陳情。《有如候鳥》 周曉楓 著 作家出版社《布偶貓》是訴諸暴力的畸形親密關係。
  • 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
    閱讀+行走+展示 項目式學習讓紅色閱讀「動」起來 「觀成閱讀要升級,不僅要讀文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這是觀成實驗學校校長李潔本學期開學時講的一段話。 李校長介紹,學校一直倡導孩子們多讀紅色經典,然而,紅色經典往往讀起並不輕鬆,如何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亟急需解決的問題。從本學期開始,觀成嘗試帶領學生採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研讀紅色經典。
  • 從識字到自主閱讀,重磅推薦我家3歲娃一路學過看過的書
    很多人問我,你是怎麼教賴賴識字然後走向自主閱讀的?其實認真想想,我也沒什麼訣竅,無非就是多讀書。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秘籍的話,就是我把賴賴讀的書按照難度做了一個「分級」。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我的閱讀有幾個系列,哲學、人類學和傳記、小說、詩歌、散文和攝影,其中哲學又有中國思想、理性主義,存在主義和現象學、語言學、自由主義幾種路徑。最近,讀了一些文言文,翻來覆去讀了一輩子,比如《論語》(最近還用毛筆抄了一遍)《易經》《莊子》《老子》《聖經》《世說新語》《奧義書》《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
  • 散文欣賞|我和我的書
    某些愛好大概是天生的,比如我對於書的熱愛。小時候,家裡並沒有什麼書。父親說,他的書在20世紀60年代末都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得了一百多元錢。按當時的物價折算,應該有不少書。80年代以後,家裡經濟條件有所好轉,父親陸續購買了一些傳統文史圖書。到了晚年,他才有安定的環境和餘暇閱讀這些他喜好的文史圖書。
  • 讀龔文宣散文《遠去的風鈴聲》
    讀龔文宣長篇小說《奔騰的灌江》(《新銀行行長》)已兩年有餘。日前讀到四千餘字散文《遠去的風鈴聲》《金融時報》2019年2月1日),感悟大音希聲。  《遠去的風鈴聲》是一篇 「大散文」。記得大散文的概念是由1992創刊的《美文》雜誌提出來的。
  • 小學語文說課稿:《散文家談散文》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散文家談散文》。說課的內容分為:教材分析,新課標理解,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想及教學設計。一、課本分析第三單位的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是「學會念書」「閱讀有奇特的感覺」。
  • 王者榮耀 王昭君篇
    王昭君整體來說操作還是比較簡單,但是清線能力很強,職業賽中也是比較常見的。王昭君這個英雄上分還是很容易的,只要不是碰到那種特別差勁的基本就沒什麼問題。小編就是用王昭君突破鑽石段位的。技能被動:冰封之心,脫離戰鬥後王昭君會獲得寒冰護盾,護盾對物理攻擊者施加冰冷效果(減少目標50%的移動速度與30%的攻擊速度,持續1s)。
  • 五臺女詩人詩作:一部讀不完的書
    一部書,站在家鄉的大街小巷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讀啊讀啊讀出一個聰明睿智的孩子讀出一個超凡脫俗的少年有的說,朱家墳裡長出棟梁草有的說,朱家祖上行善積了德一陣陣讚揚聲接連不斷家鄉風光一部書,立在山青水秀的故鄉父老鄉親讀啊讀啊讀出一個廉潔奉公的人民公僕哥哥嫂嫂說,你是鄉親們的驕傲兄弟姐妹說,你是咱山溝溝裡的榮耀我聆聽著動人的故事廢寢忘食
  • 《古文觀止》歷代中國散文總集,句句經典,代表文言文的真實水平
    巴金他在《談我的散文》中說:「我後來寫了二十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係。」現代語言學大師王力在《怎樣學習古代漢語》中說:「學習古代漢語,我看要多讀些好文章。可以讀讀《古文觀止》。」一般讀者不可能閱讀作家的專集,只能通過閱讀選本來掌握詩文中的精品。詩歌中較流行的選本,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唐詩三百首》;而散文中較流行的選本,則非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古文觀止》莫屬。這兩個選本堪稱詩文雙璧。
  • 讀我的書|鈕敏紀實散文集《五味子》:走進異彩紛呈的非遺故事
    欄目介紹《讀我的書》音視頻欄目 ,由環球網文化頻道獨家出品,分享新書與思考,作家傾聲領讀,倡導閱讀悅生活!
  • 王昭君漫畫10張,40度高溫下也清涼!
    所幸的是,王者峽谷雖然沒有空調,但卻有王昭君!所以本文方哥就給小夥伴們分享一組10張能夠讓自己清涼的王昭君漫畫照片,希望給小夥伴們在40度高溫下創作一個清涼的開黑環境。話說多了太熱,趕緊上圖吧!王昭君2:冰雪背景看到王昭君那冰天雪地的背景,應該還是會感覺到很涼爽的吧?
  • 為什麼你讀了好多書卻什麼都沒記住?
    每到年底,熱愛閱讀的小夥伴們總喜歡盤點下自己今年讀了多少書,列下年度閱讀清單。但很令人傷感的一點是,如果我們想一想書中內容自己記住了多少,很多人就呵呵了。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書中內容卻沒記住。道理很簡單,《認知覺醒》告訴我們,閱讀只是一個輸入過程,如果你閱讀以後不進行回顧思考,只滿足於輸入的過程,知識留存率通常會非常低,幾天之後就想不起自己讀了什麼。許多人沉迷於打卡式閱讀,只追求閱讀量,而很少總結反思自己閱讀後真正學到了什麼知識,這樣做,是形式大於內容了。
  • 散步與散文
    朋友們嬉笑說,難怪你喜歡寫散文,原來你喜歡散步啊。我說沒錯,其實散步就是寫散文。我這個人好靜,不會打麻將、棋牌也不擅長,似乎也就是散步算是自己的鍛鍊方式了。就像寫散文,我散步也追求一種狀態,那就是要儘量保持心情舒暢。心情不好時,周末我喜歡睡覺。心情好了,寫散文就頗有靈感,散步也感覺輕鬆了許多。
  • 年終薦書:多讀點書,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這些書有點多,一時也看不完,各位可以先點個收藏,等書荒的時候再來翻翻。為了方便各位的閱讀,我把書簡單做了個分類,我讀的時候不是按照這個順序讀的。第一類:暢銷書系列1、阿城《棋王》對於阿城的《棋王》,可以說是久仰大名,這次終於完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