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 星期四 晴轉陣雨 氣溫26-37℃
212蟹
【原文】蟹,味鹹,寒。主腦中邪氣,熱結痛,喎僻面腫,敗漆。燒之致鼠。生池澤。
《名醫》曰:生伊洛諸水中,取無時。
案《說文》云:蟹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鱔之穴無所庇,或作,蛫蟹也。
《荀子》勤學扁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所寄託。《廣雅》云:蜅蟹,蛫也。
《爾雅》云:螖蛫,小者。郭璞云:或曰即蟚螖也,似蟹而小。
圖片來自百度
【摘記】
1【釋名】〔宗奭曰〕此物之來,秋初如蟬蛻殼,名蟹之意。必取此義。〔時珍曰〕按傅肱《蟹譜》云:蟹,水蟲也,故字從蟲。亦魚屬也,故古文從魚。以其橫行,則曰螃蟹。
2【集解】〔弘景曰〕 蟹類甚多,蝤蛑、擁劍、蟛螖皆是,並不入藥。海邊又有蟛蜞,似蟛螖而大,似蟹而小,不可食。〔頌曰〕 今淮海、汴京、河北陂澤中多有之,伊洛乃反難得也。今人以為食品佳味。俗傳八月一日取稻芒兩枝,長一二寸許,東行輸送其長。故今南方捕蟹,差早則有銜芒。須霜後輸芒方可食之,否則毒尤猛也。其類甚多。六足者名蛫,音跪,四足者名北,皆有大毒,不可食。〔時珍曰〕 蟹,橫行甲蟲也。外剛內柔,於卦象離。骨眼蜩腹,?腦鱟足,二螯八跪,利鉗尖爪,殼脆而堅,有十二星點。雄者臍長,雌者臍團。腹中之黃,應月盈虧。其性多躁,引聲噀沫,至死乃已。生於流水者,色黃而腥;生於止水者,色紺而馨。佛書言:其散子後即自枯死。霜前食物故有毒,霜後將蟄故味美。〔宗奭曰〕 取蟹以八九月蟹浪之時,伺其出水而拾之,夜則以火照捕之,時黃與白滿殼也。
3【修治】 〔時珍曰〕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為佳口。但久留易沙,見燈亦沙,得椒易?。得皂莢或蒜及韶粉可免沙?。得白芷則黃不散。得蔥及五味子同煮則色不變。藏蟹名曰蝑蟹,音瀉。
蟹
4【氣味】鹹,寒,有小毒。 〔弘景曰〕未被霜,甚有毒,雲食水莨所致。人中之,不療多死也。獨螯獨目,兩目相向、六足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骨,頭背有星點,足斑目赤者,並不可食,有毒害人。冬瓜汁、紫蘇汁、蒜汁、豉汁、蘆根汁,皆可解之。 〔鼎曰〕娠婦食之,令子橫生。〔宗奭曰〕此物極動風,風疾人不可食,屢見其事。〔時珍曰〕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動風,木香汁可解。詳柿下。
5【主治】胸中邪氣,熱結痛,喎僻面腫,能敗漆。燒之致鼠。 《本經》。
〔弘景曰〕仙方用之,化漆為水,服之長生。以黑犬血灌之,三日燒之,諸鼠畢至。〔頌曰〕
其黃能化漆為水,故塗漆瘡用之。其螯燒煙,可集鼠於庭也。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別錄》。
散諸熱,治胃氣,理經脈,消食。以醋食之,利肢節,去五臟中煩悶氣,益人。《孟詵》。
產後肚痛血不下者,以酒食之。筋骨折傷者,生搗炒罯之。《日華》。
能續斷絕筋骨。去殼同黃搗爛,微炒,納入瘡中,筋即連也。《藏器》。
小兒解顱不合,以螯同白及末搗塗,以合為度。《宗奭》。殺莨菪毒,解鱔魚毒、漆毒,治瘧及黃疸。搗膏塗疥瘡、癬瘡。搗汁,滴耳聾。《時珍》。
【附方】
1.溼熱黃疸:蟹燒存性研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日服二次。《集簡方》。
2.骨節離脫:生蟹搗爛,以熱酒傾入,連飲數碗,其渣塗之。半日內,骨內穀穀有聲即好。幹蟹燒灰,酒服亦好。唐瑤《經驗方》。
3.中鱔魚毒:食蟹即解。《董炳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