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需要多少代混血,才能變成白人?那黃種人呢?答案想像不到

2020-12-05 騰飛說史

人類在膚色、髮型和臉型上的差異,是很晚才形成的,在古DNA研究技術未取得重大發展之前,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一般認為人類種族的形成是在現代智人出現之後,全世界的人類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並且屬於同一個物種,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為什麼有這樣的斷定呢?因為世界各地的各個種族都可以和所有地區的人類實現通婚,並且產生具有生育能力的下一代,在生物界,所謂的同一個物種,就是指彼此之間可以產生具有生育能力的下一代。

關於人類種族形成的原因,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一般認為是地理隔離,人類起源於非洲,大約在10萬年前開始陸續走出非洲,遷徙到各個地域的人類因地理隔離,缺乏大規模的互動,在適應了當地不同的自然環境之後形成了膚色、髮型和臉型的差異。

南非的一個混血家庭,不同的膚色

第一:金髮碧眼的歐洲人是如何形成的?

在分子生物學和古DNA研究技術未取得重大發展之前,人們一般認為人類種族的形成是在智人出現以後,但是,具體的時間是無法確定的。現在,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古DNA研究技術的發展,人類膚色形成的原因正在逐漸被解密。

人類的膚色分為深色皮膚與淺色皮膚,而黃種人、黑種人和白種人的說法,其實並不科學,因為黃種人的皮膚也屬於淺色皮膚,而且有些東亞人的皮膚比歐洲人還要白。因此,人類的膚色應該分為深色皮膚與淺色皮膚,其中SLC24A5、SLC45A2、TYRP1、KITLG這四個基因,與人類的膚色密切相關。

SLC24A5和SLC45A2基因被認為是歐洲人形成淺色皮膚的主要因子,人類的膚色在古人類的遺骸中並不會體現,因為人死之後,皮膚會迅速腐爛,但是,卻能在DNA中體現,DNA是可以保留幾千年甚至是數萬年的,因此,我們只要對古人類的DNA進行測序,就能知道歐洲人淺色皮膚形成的時間。在20世紀的70年代,義大利遺傳學家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認為歐洲人的淺色皮膚,形成於6000年前,即農業產生之後,這一推斷在後來的遺傳學研究中不斷被證實,SLC24A5衍生的等位基因是淺色皮膚色素沉著的主要因子,在西歐人群中比較常見,SLC45A2基因也是歐洲人淺色膚色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歐洲人淺色皮膚是在1.2萬年前至6000年前形成的,與農業的出現密切相關。在此之前,在歐洲生活的採獵人群的皮膚都是深色的,頭髮是黑色的,而眼睛則是藍色的。人的眼睛的色彩,主要分為三類,黑色、藍色和棕色。藍眼睛在歐洲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很高,科學家對歐洲舊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者的遺骸進行了研究,古DNA的研究表明,歐洲採獵者的皮膚雖然是深色的,但是,眼睛卻是藍色的,HERC2基因與藍眼睛的出現密切相關。

歐洲人的白色皮膚,形成時間很晚

歐洲人的金色頭髮,則來源於古代歐亞北部人,古代歐亞北部人同樣也是通過古DNA研究而推斷出來的人類群體,古代歐亞北部人是人類的一個種族,如同今天的歐洲人、東亞人和美洲原住民一樣,但是,古代歐亞北部人的純種後代已經不存在了,他們的基因融入到了其他人群當中去了,今天的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人口,有古代歐亞北部人的血統,比例在5%至40%之間。印第安人繼承了三分之一的古代歐亞北部人的血統,剩下的三分之二的血統則是古代東亞人貢獻的,又由於古代歐亞北部人還遷徙到了歐洲的西部,融入到了歐洲人當中去了,因此,印第安人與中國人、英國人、美國人其實都有血緣關係。

人類走出非洲之後,有一部分人群遷徙到了歐亞大陸的北部,形成了古代歐亞北部人,古代東亞人與古代歐亞北部人在西伯利亞相遇並融合,遷徙到了美洲,形成了美洲原住民,還有一部分古代歐亞北部人則遷徙到了歐洲,與歐洲的採獵人群融合,並給歐洲人帶來了金色的頭髮。因此,歐洲人、東亞人與印第安人都有部分共同血統。

古代歐亞北部人給歐洲帶來了金髮

古代歐亞北部人的典型代表,就是馬爾他男孩,馬爾他男孩的遺骸在伊爾庫茲克附近被發現,距今2.4萬年。2013年,科學家從馬爾他男孩的遺骸中提取了DNA,相關的研究表明,馬爾他男孩與美洲原住民、歐洲人都有一定的血緣關係,說明古代東亞人在西伯利亞與古代歐亞北部人發生了融合,並遷徙到了美洲,與此同時,古代歐亞北部人還遷徙到了歐洲,為歐洲當地的人群貢獻了部分血統。歐洲人的金色頭髮與KITLG基因有關,並且是古代歐亞北部人帶來的。生活在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亞人也擁有金色的頭髮,金髮在歐洲以外的人群中十分的罕見,但是,在美拉尼西亞人中間就比較常見,而美拉尼西亞人的金色頭髮是獨立進化的,與決定歐洲人金髮的基因沒有多少關係,美拉尼西亞人的金髮與TYRP1基因相關,這是趨同演化的結果。

第二:東亞人的淺色皮膚

我們一般認為東亞人是黃種人,我們的皮膚是黃色的,但是,在古DNA研究領域,東亞人的膚色則稱之為「淺色皮膚」,用「淺色皮膚」的概念,也許更科學。現代智人在最開始的時候,皮膚是深色的,既不是現在的白皮膚,也不是黑皮膚,而是介於白色與黑色之間的深色皮膚。由於長期的地理隔離,歐洲人和東亞人演化出了淺色皮膚,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的皮膚則變黑了。正如美拉尼西亞人與歐洲人金髮形成的原因一樣,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淺色皮膚,同樣也是趨同演化的結果。當然,東亞的古DNA數據不如歐洲豐富,在中國和日本,有大量的古代人類留下來的遺骸,並未提取DNA進行研究,東亞的古DNA研究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我們只能根據有限的基因數據,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斷。

OCA2基因衍生的His615Arg等位基因與東亞人的淺色皮膚的形成密切相關,His615Arg等位基因的分布,在東亞頻率最高,其次是東南亞,然後是東歐。與此同時,DCT、MC1R和ATTRN基因可能是影響東亞人膚色的潛在基因,相關的結論,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東亞人黃色皮膚形成的時間,需要比對古遺骸中的DNA才能確定。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東亞人和歐洲人淺色皮膚的形成,是趨同演化的結果,是由不同的基因決定的,而且歐洲人的白色皮膚形成的時間很晚,大約在6000年前至7000年前左右,而藍眼睛、金色頭髮的形成時間則比較早,歐洲的採獵人群是深色皮膚、藍眼睛、金頭髮。那麼,白色皮膚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在第三節中將會詳細講述。

古羅馬人的金色頭髮

第三:人類的深色皮膚

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有皮毛,動物的毛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但是,一般而言,毛脫去以後,裡面的皮膚的顏色都是淺色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得到,雞、狗、豬的皮都是淺色的。人類的身上,一開始也有毛髮,在後來的進化過程中,毛髮逐漸退化,而毛髮退化的原因是為了散熱、更好地排汗,這有助於人類進行狩獵活動。自然選擇傾向於選擇那些汗腺發達、毛髮少的人類,於是,人類就逐漸失去了毛髮。毛髮退化以後,直接裸露在陽光之下的就是淺色的皮膚了,為了抵禦陽光,人類演化出了深色皮膚,即皮膚色素開始沉著。因此,10萬年前至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現代智人,其皮膚肯定是深色的,這一結論在遺傳學上同樣有證據,人類演化出深色皮膚大約是在120萬年前,結合考古發現,我們可以知道,這一階段是匠人退出,直立人出現的年代。

人類大約是在10萬年前開始陸續走出非洲,當人類從赤道附近,走向高緯度地區時,深色皮膚成為了人類生存最不利的因素。高緯度地區缺乏陽光,而陽光能夠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深色皮膚不利於高緯度地區的人類合成維生素D,深色皮膚的人由於基因突變而產生了淺色皮膚,自然選擇傾向於選擇那些淺色皮膚的人類,於是,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類全都變成了淺色皮膚。

人類在採集和狩獵的時代,食物來源非常的豐富,因此,依靠採集和狩獵的人群,可以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D,雖然,自然選擇傾向於選擇那些淺色皮膚的人類,但是,白色皮膚的出現,還要等待農業發明之後,因為農業出現之後,人類的食物來源就比較單一了,通過食物攝取維生素D變得更加困難,於是,那些擁有深色皮膚、藍色眼睛和金色頭髮的歐洲採獵人群,就逐漸擁有了白色皮膚。新月沃地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農業的地方之一,這裡的農業以種植小麥和飼養山羊、綿羊為主,農業人群的出現意味著人口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來自於安納託利亞的農業人群迅速向歐洲西部擴散,逐漸取代並融合了當地的採獵人群。

北極圈附近同樣缺少陽光,為什麼因紐特人皮膚沒有變白呢?因為因紐特人沒有農業,他們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他們可以從食物中補充大量的維生素D。位於南半球的塔斯馬尼亞島,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區,這裡的氣候與西歐類似,但是,生活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住民同樣也沒有進化出白色皮膚,原因也是這裡的原住民仍然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

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住民

此外,淺色皮膚的形成還與性選擇有關,如果人們喜歡淺色的皮膚,那麼,擁有淺色皮膚的人則更有機會擁有後代,當然,性選擇同樣也是自然選擇的一部分。如果說人類膚色的形成是適應不同環境的結果,是在自然環境的壓力下進化出來的,那麼,人類發色的形成則更有可能與性選擇有關了,古代歐亞北部人因基因突變而產生了金色頭髮,由於人們喜歡金色的頭髮,所以,擁有金色頭髮的人群就更容易擁有更多的後代,久而久之,金色頭髮就逐漸擴散了開來,伴隨著人口的遷徙,古代歐亞北部人把金色頭髮帶給了歐洲人,美拉尼亞人進化出金色頭髮,也與性選擇有關,這就是說擁有深色皮膚和淺色皮膚的人都可以擁有金色的頭髮,因為頭髮的色彩不會影響人類的生存,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更有可能與性選擇有關。

第四:普希金的曾外祖父

人類進化出淺色皮膚,不過是6000年前至1.2萬年前的事情,因此,黑人如果長期生活在高緯度地區,並從事農業,通過自然選擇,仍然有可能進化出淺色的皮膚。但是,在現代社會,黑人不可能依靠自然選擇進化出淺色皮膚了,現代人的食物來源也更加的廣泛,非洲人來到高緯度地區生活,不可能因缺乏維生素D而無法生存。在現代社會,人們更有可能通過基因交流而改變了自己的膚色,相比於自然選擇的漫長,基因的交流則更加的迅速。俄國著名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的曾外祖父是非洲人,他來自於喀麥隆,他的名字叫阿布拉姆·彼得羅維奇·漢尼拔,阿布拉姆於1698年出生,他是一位非洲酋長的兒子,後來,在與土耳其人的一場戰爭中,阿布拉姆被綁架了,他被送到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當時,俄國的外交官正在奧斯曼帝國為俄國宮廷挑選奴隸,阿布拉姆被作為禮物送給了彼得大帝,他來到俄國之後,彼得大帝與他的關係非常好,阿布拉姆在俄國接受科學、軍事學、藝術方面的教育,還成為了俄國的一名數學老師,阿布拉姆在俄國娶妻生子,到了普希金這一代已經看不出黑人的特徵了。

普希金的外曾祖父

1831年,普希金與娜塔莉婭結婚,他們育有4個子女,普希金的女兒娜塔莉婭後來嫁給了拿騷的尼庫勞斯·威廉王子,娜塔莉婭的女兒,也就是普希金的外孫女,名叫娜傑日,娜傑日出生於1896年,後來她嫁給了英國王室,我們從娜傑日的照片也可以看得出來,她完全就是一個歐洲人了,從阿布拉姆到娜傑日,不過只有五代人的時間。因此,如果一個非洲人完全融入到一個白人群體中,那麼,經歷了五代人(200年左右)之後,他的後代就完全是白人的特徵了。同樣,一個黃種人完全融入到了白人當中,他的後代,很快也會失去黃種人的特徵,一個白種人完全融入到黃種人當中,他的後代很快也會失去白種人的特徵。

普希金的外孫女

第五:種族歧視形成的真正原因

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都是現代智人,人類種族的形成是很晚的事情,歐洲人淺色皮膚的形成不過是6000年至7000年前的事情,最早可追溯至1.2萬年前,而且歐洲人的金色頭髮,是古代歐亞北部人帶來的。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群,都是不斷融合、混血之後而產生的,世界上沒有所謂的血統「純淨」的民族,現在生活在美國的黑人有80%的血統來自於16世紀至19世紀的黑人奴隸,同樣,美國的白人血統也不是「純淨」的,他們也有大量的來自其他人群的血統。

美國人向西擴張,徵服印第安人的土地

在新航路開闢之前,各個地區的人們都認為自己的文明是先進的,認為周圍的人群都是蠻族,最初的時候,農業人群認為採獵人群是野蠻的,文明出現以後,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認為周邊的民族是野蠻的,西周時期的中國也有「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說法,但是,當時的人從來沒有認為野蠻人是因為生物原因而低人一等的,這種差別更多的是文化的原因而造成的,從未出現「種族主義」與「種族歧視」。新航路開闢之後,歐洲人認為白人優越,認為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則低人一等,是為其海外擴張作辯護的,為了徵服和奴役印第安人、黑人,他們將種族的差異歸結為生物原因,這就更加方便他們肆無忌憚地徵服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古DNA與遺傳學的研究表明,現代智人起源於非洲,世界各地的人群都是不斷混血而產生的,歐洲人淺色皮膚的形成不過是6000年至7000年前的事情,歐洲人最初的皮膚是深色皮膚,這些觀點與種族主義的某些觀點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方法看待人類起源,看待人類種族的差異,而不能背離科學事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黃白黑棕四種人沒有生殖隔離?黑人需要幾代才能「洗白」?
    但無論膚色差異有多大,人與人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白人可以和黑人結婚,黃種人也可以和棕色人種結婚,不會出現孕育不了後代或孕育劣質後代這類問題,甚至有人認為,跨人種的結合反而會孕育出更聰明後代。因此,根據膚色來劃分的4種人實際上還是一個物種,用膚色劃分人種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現在得益於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學家可以根據遺傳染色體和線粒體來追蹤人類祖先,從而了解人類繁衍史,相信對人類發源地有一個更全面的看法。那麼黑人需要幾代混血皮膚才能「洗白」呢?
  • 黃種人、黑人和白人各自發展了幾萬年,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在一個半世紀前,科學家將人類按膚色分為3個不同的人種(種族):黑種人、黃種人及白種人,細分之下還有棕色人種。這幾大人種之間不僅膚色差異大,而且體格、毛髮和眼睛顏色、某器官長度等等都不一樣。但無論差異有多大,各個人種之間都不存在生殖隔離,可以自由結合併繁育後代,混血兒到處可見。
  • 白人的定義標準是什麼?白人與白種人有什麼不同?應該如何區分?
    如果西班牙裔接受同化,則美國白人依然佔多數。如果不接受同化,美國就會變成一個西班牙混血國家那麼這個策略是什麼時候開始玩脫了呢?大概冷戰後這三十年,大量的拉丁美洲人移民美國。阿拉伯和穆斯林各國其實都是通過語言、宗教、生育、混血、移民這些方法不斷同化、壯大而來的。所以美國人當然害怕,害怕無法同化西班牙人,最後美國會變成一個拉美式的西班牙語國家。有色人種其實在其次,阿拉伯人和西班牙人這些地中海白人的特點是越混血白人越多,因為它本身標準不一樣。混成棕色皮膚就是白人,這一點和要求金髮碧眼的日耳曼人不一樣。
  • 衣索比亞黑人為何那麼漂亮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非洲是人類起源的大陸,從現在開始,黑人也應該是人類的起源。但是應該領導世界的黑人卻因為進化緩慢而成為世界上最落後的人。特別是在現代,非洲黑人已經完全被排斥在世界主流之外。而且從種族的進化外觀來看,最好的是黃種人和白種人,所以整體外觀很好看。
  • 中國人是怎麼變成黃種人的?一個隱私部位留下了證據,性的選擇與進化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一共有三大人種,分別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其中白種人是數量最多,也是分布最廣的人群,像歐洲和美洲,在人們的印象裡就都是白人為主,他們一般有著金色的頭髮,藍色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但卻是不太耐老,大部分白色人種在四十歲左右就開始老化,皮膚跟氣質立馬大不如從前。
  • 拉丁裔是屬於什麼種族,為什麼美國的拉丁裔不算白人?可算知道了
    導語:拉丁裔是屬於什麼種族,為什麼美國的拉丁裔不算白人?可算知道了我們都知道其實美國有很多不同皮膚顏色的人群,除了美國本土的白種人,還有外來的黃種人,黑種人的。那麼為什麼他們明明是白色的皮膚卻不叫他們白人呢?這是因為他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白人。由於他們的某父母是不同種族的人,所以他們的血統就不太純,在美國看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白人。而判斷一個人是哪一種人?不是根據她的膚色,而是根據他的種族基因的決定。既然拉丁裔的父母是不同種族的人那麼拉丁裔就算是一種混血,他們的血液裡面是很有非白種人的基因的。
  • 身體最強壯的黑人,為何始終無法產生超級大國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人類最早產生於非洲地區,而且從現在來看,基本上最早的人類可能都是黑人。雖然此後因為人口的遷移,產生了不同的人種,尤其是白人,黃種人等人種。但是無論如何,其實到現在為止,黑人在進化上,那是身體最強壯的,比白人和黃種人都強壯很多。所以其實黑人在戰爭等層面,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 NBA那些膚色白的黑人球員,庫裡湯神你身上的白到底是什麼白?
    不過聯盟中有這樣一類球員,他們的膚色並不黑,甚至接近黃種人和白種人,但他們卻是黑人球員。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有很多混血人種,而美國法律規定只要擁有黑人血統就是黑人球員。下面堂哥就來盤點幾個聯盟中「白色」的黑人球員,不得不承認人種的身體素質還是有差距的,只是表面膚色掩蓋了他們,這些球員哪個你最想不到?
  • 同為南美洲的國家,為何巴西的混血兒更多,而阿根廷的白人更多?
    同為南美洲國家,又是鄰國,為何感覺巴西遍地混血兒,而阿根廷白人血統相對純正呢?因為在阿根廷的人口中,白種人佔總人口的97%以上,而這些白種人主要是西班牙和歐洲移民的後裔。 那麼,巴西人口的膚色構成,具體又是怎樣的呢?
  • 長相最好看的黑人國家,被稱為「美女之國」,國家一貧如洗
    作為人種來說,一般認為混血那是最好看,而其次是白人和黃種人,而長相最醜的就是黑人。這也是在世界審美中,黑人為何都被認為醜陋的主要原因了。但是其實黑人中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跟醜陋,而下面這個國家,就是例外,堪稱長相最好看,最漂亮的黑人國家,被稱為「美女之國」,國家卻至今一貧如洗。這個國家就是有非洲的中國之稱的衣索比亞。
  • 美國混種通婚:為啥黑人比亞洲人更受白人美女歡迎,美女說出實話
    眾所周知,婚姻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既然世間有了男女有別的觀念,自然在繁衍後代的時期,需要男女分工。而婚姻的由來,自然成為促就繁衍的一個過程。受益於經濟、文化的全球化擴張,混種通婚已成為這個時代較為普遍的一種婚姻方式。這種建立在人種區別之上的婚姻,也被叫做「異族通婚」。
  • 印度獨特的種族文化:達羅毗荼人膚色很黑,但不屬於黑人
    印度不光有白種人中的雅利安-旁遮普人,還有東北部的黃種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此外,印度還有膚色和撒哈拉以南類似的黑人。那麼,印度的黑人是從哪裡來的?達羅毗荼人的膚色很黑,看似和黑人非常的像,但是他們不屬於黑人種族。達羅毗荼人的相貌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捲髮呈黑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南歐的白種人於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達印度,與當地人混合形成達羅毗荼人種,他們創造了哈拉巴文明。公元3000年前的印度土著皮膚就是非常黑的,公元前1750年後,哈拉巴文化逐漸消亡。在雅利安人入侵後,他們就成下被統治的民族。
  • 黃種人的爆發力和彈跳力比黑人低嗎?
    由於體型上的特性(四肢較長),黑人作為一個整體,在爆發力上的確比黃種人有那麼一點點優勢。但隨個體差異和運動項目的不同,這點優勢並不一定能在實際運動中得到體現。膚色的深淺非常直觀,但是膚色受陽光照射強度不同,改變速度很快。這個快是指生物學上的快,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國飛蛾顏色的變化。所以按膚色劃分人種標準就錯了。
  • Snapchat黃種人濾鏡被指責種族主義 遭密集吐槽
    Snapchat的自拍模式為用戶提供了數十款濾鏡,其中有一些會讓你變成貓咪或狗狗,但這款Yellowface濾鏡的作用似乎是讓你「變成」黃種人。 使用Yellowface濾鏡之後,你就會得到一對斜挑的眉毛和眯成一條縫的眼睛,而這種特徵剛好符合西方人對東亞黃種人的刻板印象。很多人在抗議Snapchat時提到了經典電影《蒂凡尼的早餐》對黃種人的刻畫。
  • 南亞黃種人的生活區域已被印度控制
    與之相比,黃種人和黑種人的生存空間都比較小,不過黑種人的生存空間基本沒有變化,並且也比最初有了小幅增長。黑種人原本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慢慢地,拓展到了歐洲和美洲,並且也在非洲之外,建立了一些黑人國家,就比如海地等等。所以說黑人的生存空間也是逐漸增大的,而黃種人的生存空間卻是實實在在的越來越小。
  • 混血兒顏值和智商比純種人高?這位9國混血寶寶給你答案
    混血一定都又聰明又好看?那是你只看見好看的!大家以往對於混血兒的概念往往都是其智商和顏值都優於常人,要說混血最多的那還要數娛樂圈了。比如我們熟知的女星AngelaBaby就是4國混血;歐美歌手TaylorSwift還是6國混血。
  • 四大人種因何而分,膚色黝黑的印度人為何大都被歸為白人
    美洲印第安人種至於東南亞的馬來人種又稱南方蒙古人種或海洋蒙古人種,他們是黃種人與棕種人的混血後代,所以以往也將他們視為棕色人種的一個分支,19世紀的人類學家Blumenbach所提出的人種五分法中就將歐羅巴人種(白色人種
  • 黑人和白人誰更容易曬黑?黑人的膚色還會更黑嗎?答案在這裡
    人為什麼會被曬黑?黑人和白人,哪一個又更容易曬黑呢?膚色較深的黑人、東南亞、美洲原住民等,天生就會產生比白人更多的黑色素。你的體內有足夠多的黑色素,來幫助你免疫紫外線的攻擊,而那些白人則對紫外線更加的敏感! 用過防曬霜的咱們都知道,防曬霜的封面上都會有個SPF多少的標識。就拿SPF15來說,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在太陽下暴曬10分鐘皮膚就會泛紅,但是塗了防曬霜之後,在150分鐘後皮膚才會發生變化。
  • 6歲黑人女孩被白人嘲笑膚色,傷心之下,偷偷拿滑石粉塗白自己
    種族主義是一種臭名昭著的意識形態,信奉種族主義的人主張根據膚色族裔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品質、智商。一般這些人都認為白人天生高人一等,看不起其他膚色的人,而黑人受到的種族歧視往往更為嚴重。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是,現在種族歧視越來越往低齡化的方向發展了。
  • 為何黑人無法產生著名的科學家呢?科學家:其實原因很簡單!
    可是為什麼在世界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上,非洲依然還很落後,甚至非洲的科學家和亞洲,美洲的科學家相比較起來也是有很大差距的呢?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有很多,比如說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等等,可是很顯然,他們並不是黑人出身,都是白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