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星佑
春節快要到了,想好怎麼安置你的狗和貓了嗎?寄養在寵物店又擔心,帶回家辦寵物託運又太麻煩而且有風險。這時候,也許你希望有一個養狗界的「大眾點評」或者養狗界的 Uber ,可以查找附近靠譜的寄養點或者寄養人。
最近美國一個共享遛狗的應用 Wag 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了。紐約時報消息,1 月底軟銀確認向遛狗軟體 Wag 投資 3 億美元。這個在 2015 年推出的 app,最初的用戶主要集中在洛杉磯和和紐約,現在已經擴展到全美 100 多個城市。
(圖片來自 Wag)
Wag 可以說遛狗界的 Uber,工作比較忙的寵物主人可以在 Wag 上發布自己的遛狗需求,而在 Wag 上執行遛狗任務的人也會經過平臺的審查和篩選。自己家的狗出去遛彎的時候,主人可以在手機上實時看到路線、運動時間、大小便的情況。遛狗半小時的費用為 20 美元起。
Wag 也提供寄養供需的信息交換,在 Wag 上可以預定寄養點,在早上還可以在 App 內看到自家汪星人的照片,汪星人最晚睡得好不好?住在寄養點情緒怎麼樣? 這些情況都能可以一目了然。
像 Wag 這樣為養狗人士提供服務的應用,還有 DogVacay、Rover 等。美國是寵物消費第一大國,2016 年美國人在自家的寵物身上花費了高達 628 億美元,大約是中國寵物消費市場的 3.5 倍。
中國寵物消費市場也在快速增長。狗民網發布的《2017 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寵物貓狗數量已經達到 8746 萬隻,其中養狗佔比為 60.3%,養貓的佔比為 39.7%。寵物行業的市場規模在 2017 年已經達到了 1340 億元,並將在未來三年保持年均 30.9% 的增長。
國內寵物市場的崛起,除了宏觀上的經濟發展,還有就是,無論是子女成年後離家的父母,還是在異地獨自生活的空巢青年,都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養一隻寵物來陪伴自己。
在寵物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下,與之相關的網際網路產品也在不斷冒出來。2 月初有媒體報導,貓卡小程序已經完成了天使輪融資,這款在 2017 年 12 月上線的小程序曾在今年年初風靡貓奴圈,養貓人士可以在上面為自己的貓創建身份,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讓好友投餵虛擬罐頭,而對沒有貓的朋友來說,那真是個雲吸貓的好去處。
(Dyson Groom Tool,圖片來自戴森官網)
此外,寵物相關的智能硬體也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寵物監控攝像頭、智能餵食機、定位追蹤器、智能牽引繩、寵物跑步機、防走失項圈等等,狗語翻譯機也出現了,連戴森也出過一個寵物梳毛器。
寵物商品電商平臺如波奇網、E 寵商城、有寵、狗民網等,寵物社交平臺如鈴鐺寵物等還保持著相對正常的運營,但是在以寵物美容和寵物寄養的 O2O 服務類產品,在經過 2015 年的紅海後,從 2016 年開始,不少就運營維艱甚至倒閉了。
(左邊為寵物,右邊為小狗在家)
在寵物寄養這個剛需上,除了直接找線下的寵物店解決,線上也開始出現像寵屋、小狗在家、寵託邦這些寵物寄養平臺,這些平臺相當於寵物界的 Airbnb,提供寄養服務的個人或機構,在上面發布信息,而需要尋找寵物寄養的養貓養狗人士,可以根據位置找到附近的寄養家庭。
(閒魚 App 上的寵物寄養信息)
在閒魚 App 上,節假日幫忙養貓養狗也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副業,以廣州家庭寄養貓咪為例,價格為 20-50 元一天不等。在上面發布信息的,有寵物店,也有個人。
但寵物界的共享經濟沒有這麼簡單,貓狗是相當敏感的動物,都有它們的性格、喜好和生活習慣,換了主子伺候,總會鬧下脾氣。選擇家庭寄養,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讓寵物有自由走動的空間,不會整天被關在籠子裡,那麼寵物傷人,或者損壞寄養家庭物品的狀況,就很有可能會發生。
另一方面,寵物在陌生環境裡,因為照顧不周等各種原因導致生病、受傷、丟失甚至死亡,也是有可能的。雖然一些寄養信息平臺上,申請成為寄養家庭需要通過審核,並且有相應的寄養保障和賠償標準,但各位貓奴狗奴們,你們會捨得將自己的毛孩子送去陌生人的家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