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趙:一個「90後」的成長史

2021-01-11 澎湃新聞

大家都叫他「小趙」,即便他留了一臉鬍子,長得高高壯壯——年紀大的人這樣叫他也就罷了,偶爾冒出個楞頭小子也這樣叫。

「小趙」真名叫趙昶通,是一名攝影師、紀錄片導演。他用影像記錄過世的親人、變遷的家鄉、貧困山區的孩子……他的作品屢次獲獎,有社會機構還出資,為他鏡頭下的孩子們蓋了一所學校。

他自己也曾被一位導演拍攝,片名叫《少年小趙》。在那架時光攝影機裡,20歲的少年穿著軍裝,揮舞國旗,大步穿行在山西平遙的街頭,嘶聲吶喊:「中國加油!還我釣魚寶島,放我船長!」

趙昶通在平遙街頭揮舞國旗。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片子截取的是主人公19歲到22歲,生命長河的一小段。在這段河流裡,有人說照見了青春,有人說映出了時代。

趙昶通早已順流而下,長到27歲。「小趙」成了他的標籤,有時他也會在朋友圈分享《少年小趙》的海報,擺拍張給少年點菸的照片,樂呵呵地說:「挺可愛的,虎頭虎腦,愣頭愣腦,有一股敢闖敢拼的勁兒。」

「就像有誰在他心頭,那麼輕輕地碰了一下」

初中團委書記梁喜兵對這個小孩印象深刻。有一次關於國家主題的演講比賽,趙昶通又是主持人又是參賽者,他講得激情澎湃,臺下學生的熱情也被激發出來,達到狂熱。

那時趙昶通迷戀平遙歌手郭蘭英,上網下載《我的祖國》《南泥灣》,放在英語學習機裡聽。

他還喜歡《九九豔陽天》,「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那河~邊」,越唱越覺得旋律好聽,就像有誰在他心頭,那麼輕輕地碰了一下。

趙昶通高中時的打扮。

回憶這些,主人公也說不清這種情愫從何而來。

他出生於1990年12月26日。在山西平遙古城大院長大,爸爸畫畫,後來也搞裝修,打些零工,愛打麻將。媽媽在學校門口擺攤賣炒冰,從早忙到晚,顧不上兩個孩子。

趙昶通和一群孩子雄赳赳氣昂昂地奔向城牆,像小土猴一樣從水口上鑽進鑽出。他們把城牆當戰場,拿著樹枝當槍使,學著電影裡的模樣歇斯底裡地呼喊:「同志們,殺呀!衝呀!」「保衛平遙古城!保衛平遙人民!」

每年9月中旬,是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很多攝影人來平遙採風。趙昶通看到在城裡晃悠、左瞄右瞅的怪人們,果斷拔出腰間的手槍(玩具)大喊:「不許動!」

那幫人見著這個鼻涕未乾、髒兮兮的小孩,大笑著用鏡頭瞄準了他,「啪」「啪」幾聲脆響,把他變成了相機裡的小人。怎麼就將人放進去了?小孩百思不得其解。

趙昶通特別喜歡聽故事,纏著掉了門牙的老爺爺給他講,「咱平遙古城是一隻金烏龜,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就是龜背上的花紋……」他越聽越玄乎,小雞啄米似地點頭,真以為平遙古城是一隻大烏龜。

2007年中考,趙昶通英語只考了二十幾分,無緣城裡的高中,媽媽託人給他送到縣職業高中,上了半年,成績還是不理想。他喜歡畫畫,又嚮往攝影,因此轉班改學美術。

雖然成績不好,但他在課外活動上的勁頭絲毫未減。他對平遙民俗、建築等極感興趣,翻閱《縣文物志》、《平遙縣誌》、《古城覽要》一類的書籍,和當地許多文史民宿研究專家成了忘年交。一到周末就跨上大梁車,去書中介紹的地點實地「考察」,立志「走遍平遙」。

在QQ日誌裡,他記錄了2008年6月19日第一次出發前的心情——就在我收拾好行囊準備出發時,牆上的老掛鐘敲響了,當、當……一下、兩下,當第三聲鐘響剛落,我的身體似乎迸發出無窮的力量,我猛地推開門大步流星向前奔去,我看見前面大龜一直在朝著我憨笑,它在呼喚我:「孩子,過來吧!」

少年把史料、文物現狀和調研見聞都寫成文章,寫了約五六萬字,連續投稿當地文協刊物《平遙文學》。一來二去,被納入文協,他成了唯一一個「90後」會員,其餘會員有老幹部,有中國作協成員。

平遙文學協會副主席張金花覺得,這個「90後」特別有熱情,每次都積極參加縣文聯組織的紀念黨的生日、國慶之類的活動,「像我們小時候那種特別崇拜英雄,熱愛黨,熱愛國家,國家需要我們就可以奮不顧身衝上去的感覺。現在像這種年輕人太少了。」

他還玩貼吧,以網名「古城芳草」在平遙貼吧發表文章。導演範傑正想拍攝《走遍平遙》,給他留言「尋古城芳草」,還留了電話。沒一會兒,趙昶通就打來電話找他聊,兩人很投緣。就這樣,範傑成了他電影入門的引路人,趙昶通一有時間就往他那跑。

後來山西省有一個關於生態汾河的攝影大賽,少年跟範傑借相機參賽,拍成《汾河的故事系列組照》,得了二等獎,獎金2000元。

「衣服後畫了個毛主席」參加升旗儀式

在學校,趙昶通也是風生水起,他是校學生會的宣傳部長,負責升國旗考核、設計板報。

他自撰「宣傳部計劃覽要」,寫道:「升旗是每個星期一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於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迸發愛國熱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還在學校成立了「吉甫文學社」,自製社旗,採風證,帶領社員們外出採風,祭拜已故革命軍人;積極參加校內外迎接2008年奧運會、2009年建國60周年徵文、演講、歌唱比賽。

「吉甫文學社」外出採風。

2009年,趙昶通被學校評為「感動校園十大人物」,作為代表,給全校二十幾個班級進行了巡迴演講。

趙昶通覺得自己真有演講的天賦,本來打了個草稿,一上臺就扔了,噼裡啪啦講個四五十分鐘,「什麼樣的人才是有作為的人?能夠把理想付諸行動的人才是有作為的人,」好多年後他發現自己依然記得這個開頭,覺得「就像搞傳銷的……」

那時候學校統一著裝白校服,老師批評美術班的學生在校服後面亂寫亂畫:大寫個「葬」字、畫個殺馬特髮型的卡通:劉海遮眼睛、遮鼻子、遮嘴巴……

趙昶通拿紅黑中性筆在衣服後畫了毛主席,招搖地穿著校服去參加升旗儀式,竊喜自己「給老師憋出內傷」。

趙昶通上高中後才知道:毛主席也生於12月26日。他覺得「似乎是冥冥中的一種力量」,他特別崇拜毛主席,迷戀那個時代的歌曲、海報、衣服。

他花了100塊錢買了套軍裝。那時候他心中的100塊,大概抵上現在的1000塊。弟弟記得哥哥對那套軍裝「惜如珍寶」。家裡人要疊起來,哥哥緊張:「別亂動!」

趙昶通不僅買了軍裝,還買了配套的鞋子、果綠色的軍用水壺、寫著「為人民服務」的軍包。

弟弟心裡偷偷想過要穿,但是哥哥哪能讓?軍裝對趙昶通來說是盛裝,盛裝只有在重要場合才能登場。

9名男生的慶國慶遊行

2006年,建國60周年,堂哥參加閱兵,小趙也想做點「有意義的事」。

他在各個班級召集了60位品學兼優的同學,準備在9月中旬平遙國際攝影展時,上街來一場迎接建國60周年的「平遙90後愛國遊行」。

說是遊行,他也沒有概念,之前知道奧運遊行,感覺是「歡慶」。他查資料,遊行要去公安局備案。也不能就自己莫名其妙去備案,少年去找縣文學協會開了介紹信,拿著信去公安局。

他拉了500塊錢贊助,找同學設計了60件遊行T恤、掛在身上的遊行名牌,覺得特別激動。不成想,最後60個人只剩下9個。

2009年9月20日,10點1分,9個男生拉著條幅一同走出大街,揮舞國旗,大喊「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萬歲」!

趙昶通在事後記錄了那一日的心情。

「今天,我要控訴!我要歇斯底裡的控訴!『90後』的我們並非是迷茫的一代、並非是頹廢的一代、並非是失敗的一代,『90後』的我們完全能夠肩負起歷史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去實現人生價值、去追求自己的美好明天!」

「膽怯頓時消失,似乎是冥冥中在召喚,心中的熱血不覺沸騰。」

九個男生沿著平遙主街,來回走了兩公裡左右。在留下的照片裡,隊伍最前方的趙昶通揮舞大旗,感覺快飛了起來。

高漲的少年熱情引起了很多遊客的關注,紀錄片導演杜海濱也在。

2008年奧運會,2009年建國60周年,讓30多歲的杜海濱開始思考「愛國」,卻遲遲沒有找到答案。碰巧他遇到了這個滿腔愛國熱情的19歲小夥子,想做個紀錄片,思考個體與國家的關係。趙昶通爽快答應,他覺得這是件正能量的事。

遊行歸來的趙昶通又上報紙又上電視,在平遙當地引起不小的反響。學校老師知道後,沒批評他,畢竟做的不是什麼壞事。文協成員趙靜聽說後,覺得這個孩子有膽識,有「先鋒氣質」。

但趙昶通回家後不敢炫耀自己在外的「英勇事跡」,免得找罵被打,不正經上學弄這些幹什麼?

平遙少年坐上火車看世界

趙昶通高考落榜了。

校園裡的「風雲人物」,沒有考上大學,他覺得是莫大的恥辱,沒臉見人,他決定復讀。媽媽王旭平託人把他送進了職業學校復讀班,他「收斂」了不少。

2010年9月,中國漁船在釣魚島海域和日本巡邏船相撞,日方扣押了中國船長。在20歲少年的心裡,這是件大事,要表達自己的看法。他拿出了「盛裝」。

趙昶通身著軍裝揮舞國旗走上街頭,在平遙街頭聲嘶竭力吶喊:「中國加油!還我釣魚寶島,放我船長!」

趙昶通帶領同學在平遙街頭遊行。

紀錄片導演全程記錄了這次遊行。遊行結束後,趙昶通在鏡頭前回憶過程,「有一個人,他竟然問我說,喂,你這幹一天多少錢,我心中怒火中燒,真想揍他一頓」。

在人群看不到的地方,趙昶通從兜裡掏出一瓶可口可樂,是一個路人塞給他的,「這個可口可樂不能拿出來,讓人們看見這麼愛國的行為,放上一個可口可樂簡直是變味兒。」

比起兒子的宏偉壯志,父母還是希望他好好讀書。復讀那一年,他成了家裡重點保護對象,家中奉行並堅定貫徹一條原則:一切為了趙昶通,為了趙昶通的一切。

媽媽王旭平跟兒子說不要讓杜導來拍了,耽誤學習。趙昶通沒答應,但還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學習壓力。早上5點,他會從睡夢中猛然驚醒,提上暖瓶跑下樓,周圍黑黢黢的,還有狗叫,教室裡沒來電,他就用充電檯燈照明。

一年後,趙昶通考上大學了,西南民族大學,攝影專業。家裡放起了鞭炮,父母特別開心,不等問,他們就逢人便說:「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學,在天府之國的成都」。

家裡為第一個大學生舉辦了升學答謝宴。

宴會那天,趙昶通喝了白酒,對著拍攝組聊起了家裡的情況。說著說著,他就哭了。

趙昶通覺得自己對不起弟弟,他那麼小就不上學,把掙的錢都給了家裡。一旁的弟弟聽到哥哥這樣說,先是尷尬地笑,不讓他講,勸不住,把哥哥從鏡頭前架走。

那些話趙昶通大概在心裡憋了好久,他從小聽到父母因為交學費而吵架。他想出人頭地,想活出個人樣,不要讓別人小看他們兄弟。

終於,從小「不敢走出城牆外,覺得城牆外是外國」的平遙少年,背著行李和臉盆,坐上火車,去看世界了。

「她那麼直接、大膽,小趙卻乖乖的,好像,還享受其中」

「媽呀,我們班上還有退伍軍人過來讀書啊」,趙昶通的出場讓大學同學李明東吃了一驚:頭戴解放軍式樣的帽子,穿了一身軍裝,拉著寫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指揮部」字樣的行李箱,人長得也成熟。

胡潛玩「b—box」,跟人打招呼以「yoyoyo」開場。而趙昶通的床頭貼了兩張海報,一張毛澤東,一張周恩來。

趙昶通的大學宿舍。

雖然扮相獨特,但同學們都覺得趙昶通人還不錯,一見面就熱情打招呼,上來就握手自我介紹。

軍訓時,趙昶通和李明東分享了打飯絕招:打一塊米飯,拿三個盤子,三角、三角和四角地打,這樣能打出兩塊錢的效果。

李明東一邊覺得這傢伙奇葩,一邊又覺得他懂事,就著幾毛錢的大白菜豆腐,人家都吃菜吃飽,趙昶通吃米吃飽。

說到吃的,山西少年離不開家鄉的味道。他在超市發現山西陳醋時如獲至寶。

系主任賀飛覺得遇到了個「神奇」的學生。下課趙昶通和他一起吃飯,從軍用挎包裡掏出了一瓶山西陳醋,什麼都往上面蘸一下,還要給別人都嘗嘗。

上大學,趙昶通立志要好好學習。他曾下決心:上大學絕不談戀愛,將來一定回平遙。

杜海濱用鏡頭記錄了少年的初戀。趙昶通喊姑娘小蔣幫他曬被子,小蔣從宿舍拽拽衣襟跑出來,問他怎麼不叫男生幫忙?少年不回答,眼裡含笑。

小蔣是班裡成績最好的姑娘,趙昶通覺得她身上有一種「特別好特別好的品質」,就是學習特別用功。姑娘是四川人,漂亮,潑辣。

杜海濱感到有趣的是,本以為小趙會找到一個聽他講過去的女朋友,沒想到找到一個對他的志趣沒有多少感覺的姑娘,她那麼直接、大膽,小趙卻乖乖的,好像,還享受其中。

說起「戀愛」,鏡頭前的趙昶通半躺在宿舍椅子上,兩手疊在腦後,笑得合不攏嘴,滿臉甜蜜:「不知道為啥,感情上的事情好像不由主觀。」

女朋友雖然起初覺得趙昶通很「奇葩」,但相處下來覺得他很熱心,會照顧別人,傻萌傻萌的。

談了戀愛的趙昶通依然認真學習。第一節大學語文課,老師張仲裁講王觀堂先生的紀念碑銘,講「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趙昶通聽得入神,背誦了《碑銘》全文,幾年後還能脫口而出。

張仲裁對趙昶通印象深刻,幾年以後他收到了趙昶通從清華大學拍下的《碑銘》原文。他記得趙昶通上課時永遠坐在第一排,課堂討論上,即便很多同學反對他,他也不退縮,據理力爭。

趙昶通入了校學生會宣傳部,也參加很多課外活動,比如「一二九」的時候,參加配樂詩朗誦。

同學們一起彩排,「寒風凜冽,哀鴻遍野,華夏大地曾在屈辱中哭泣」,音樂聲響起,趙昶通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讓同學們把手放在一起,大聲喊「加油」!

大學第一個生日,他和朋友們去了KTV。女朋友給他唱了生日快樂歌,他給朋友們唱了革命歌曲。

李明東記得,大家聽到後笑懵了,都是他爸爸輩的歌,但又覺得趙昶通唱得特別好聽,後來李明東也不知不覺跟著哼起來了。

B-box少年胡潛起初覺得,相比室友,自己的喜好更酷,他們各玩各的,並不表露對彼此的想法,後來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有瘋狂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

他們倆常交流電影、紀錄片。胡潛記得趙昶通當時看的是批判現實主義的電影,像賈樟柯、田壯壯的。趙昶通還找了大量文史類資料閱讀,越看越感興趣,像個無底洞。

「我希望教育能夠改變人的命運!」

大一暑假,趙昶通和胡潛、小蔣報名去大涼山支教。趙昶通是支教隊的隊長,隊伍裡有個同校的彝族大學生陳花,幫大家做翻譯,和當地村民溝通。

儘管去之前大家就聽說了大涼山很貧困,但貧困程度似乎還是超過他們的想像。

孩子們每天拿著比自己還高的柴火,走幾個小時山路來上課,學校裡沒有電,沒有水,沒有廁所。很多孩子不會說普通話,不會簡單的算術,也不知道家鄉以外的地方。

小蔣驚訝於孩子們對於「中國」沒有概念,以為日本很大,對2008年奧運會無動於衷。她教孩子們認地圖,想讓他們了解中國很遼闊,很強大。

趙昶通從基本的漢語拼音開始教起,教他們說「我是中國人」。他帶孩子們學唱國歌,去買了國旗,在山上給孩子們舉行了人生第一次升國旗儀式。

升旗前,趙昶通對孩子們說:「我希望教育能夠改變人的命運!」他舉著國旗,帶著孩子們高喊,「中國萬歲!」有搗蛋鬼接著話尾,「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萬歲,萬萬歲!」

趙昶通在大涼山支教,紀錄片拍攝團隊跟隨。

隊員彝族姑娘陳花因為支教才認識趙昶通,覺得隊長笑呵呵的,對每個人都很溫和。她記得孩子們去山上找野生蘑菇給老師吃,有人擔心吃了會中毒,隊長堅持不能辜負學生的愛心。

隊長有天晚上還特地問她,家裡人是怎麼教育她的,能讓她堅持讀書。看著當地貧困的狀況,趙昶通覺得陳花爸爸特別厲害。

他還去找當地孤寡老人,買酒給老爺爺喝,給當地村民拍了很多照片。

從大涼山回來,趙昶通把照片洗了出來,寄給村民。村民們愛惜這些照片,好多家都掛在了牆上。

趙昶通給大涼山孩子拍的照片。

後來,趙昶通幾乎每年都回大涼山,去給孩子們拍照、攝像、帶些物資。

他記得,第二次去的時候,孩子們在屋裡烤火,小臉小手凍得通紅。他進屋到牆角拍照,有幾個小孩認識他,忽然一個小孩帶頭唱起了國歌,一堆孩子都唱了起來。

趙昶通熱淚盈眶,他知道孩子們不會說漢語,用國歌跟他問候。

「我若是曾經那個顢頇少年」

支教回來的夏天,趙昶通爺爺家的房子拆遷,幾個月後爺爺過世了。

家鄉也變得陌生。

他在QQ日記裡寫道:「樸素的古城變得濃妝豔抹,人潮熙熙攘攘嚴重影響平遙人居住的環境,出行不便,物價飛漲。今日的古城全然不是我初識它的模樣。」

趙昶通決定拿起攝像機,找出爺爺當年唱戲到的影像帶,用鏡頭記錄爺爺和家鄉的故事。

他想用影像,讓後人知道爺爺是誰。在大涼山,彝族人從小背家譜,這讓趙昶通很觸動,他不知道自己爺爺的爺爺是誰。

趙昶通意識到這是傳統文化的斷層,親戚越走越遠,人們也不再受「不偷不盜不搶」的宗族榮譽感的制約。

他想把親人和家鄉拍成一部紀錄片,覺得無論從社會價值體系還是藝術表達來看,都是有意義的。

爺爺過世後,杜海濱的紀錄片也停止了拍攝。片子末期,趙昶通剃了個光頭,同學們說他變成了個憤青。

從2009年到2012年,杜海濱和攝像劉愛國長時間跟著趙昶通生活、拍攝,也刻意和少年的生活保持距離,儘量不幹擾他的成長。

只是每次拍攝,少年不免都要被問什麼是愛國?

拍攝結束後,沒人再來追問他,但他心裡卻不斷冒出問號:為什麼愛國,為什麼上大學?這些問題甚至讓他成宿睡不著覺。

大三以前,趙昶通專業成績優異,各項活動也很積極,老師們很喜歡他;大三以後,他開始外出實踐,通過各種拍攝項目去了北京、上海、西藏……

他每年照例去大涼山給孩子們拍片,也把部分照片拿去參賽,作品《大涼山公益影像》獲得第六屆佳能感動典藏攝影大賽金獎。

有基金會關注到,拿出100萬,給當地孩子們建了一所學校——向日葵小學。這是趙昶通認為自己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至少孩子們冬天上課不會挨凍了。

他也回家給爸媽拍照,在他們24年前合照的城牆上,以同樣的姿勢重拍一張,照片得獎,獲得一次去泰國旅遊的機會。他把機會給爸媽,讓他們第一次坐了飛機,出了國。

不經意間,趙昶通的裝扮開始變了,他開始蓄長發,包頭巾,打耳洞,添了幾件民族風的上衣。

再見朋友時,有人說他像契丹人,有人說像藏族人,有人懷疑他是不是正在拍清朝戲。

他和學校老師保持良好的聯繫,自己的每一步計劃都和老師商量。老師們認可趙昶通的作品,更認同他的人品。趙昶通翹課外出拍片,老師們開綠燈,期末作業用他的實踐作品來代替。

2014年,趙昶通被選為老生代表給新生入學致辭,他把大一第一節語文課分享給了學弟學妹。同年,他被提名第九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

臨近畢業,曾經決心畢業後一定回平遙的少年,寫了一篇《回不去的家鄉》。

「我若是曾經那個顢頇(音:mān hān)少年,沒有出過遠門,只是悠然地活在我的小城,我的故鄉當中,也許尋一份簡單的差事,也許開一個小店,但是會很滿意富足。」

出了門的少年決定創業。

2015年,他和李明東在成都合夥創辦公司,大學老師們也幫他。他也常提攜學弟學妹,優先照顧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的。

他是李明東眼裡的工作狂,常工作到半夜兩三點,對拍攝細節要求嚴苛。領路人範傑看他現在拍片,「他就想把鏡頭拍好,他不會考慮為了這個鏡頭花了多少錢,鑽牛角尖做到他心中滿意為止。」

趙昶通和大學同學合夥創業 。

趙昶通依然在為大涼山、平遙古城拍紀錄片,這是一個耗時長久的事。公司平日裡也接拍一些廣告宣傳片,微電影等。

不管哪一類,趙昶通要求自己一年裡一定做出幾個拿得出手的片子,哪怕錢少賺一點,要在創作力最旺盛的時光,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2017年7月末到8月中旬,趙昶通去北京進修電影,在那裡遇到了杜海濱。他們如今是好朋友,聊生活也聊業務。

「如果你可以穿越回七年前」

杜海濱把趙昶通四年的成長剪成紀錄片《少年小趙》,片子在國際上獲獎。

從2015年開始,趙昶通和導演去各地參加放映會,時常面對問答環節中的尷尬問題。

杜海濱在2013年給片子配音時,讓趙昶通看過粗剪片,他不發表意見。杜海濱追問,趙昶通說尊重導演。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他靜靜坐在最後一排,心裡不安。

現場問答環節,有一個觀眾對所有人說:「小趙是一個真實的人物,我們無權指責他的過去,所以小趙如果你在場,你也放寬心。」

他從心底感謝那個觀眾。

趙昶通喜歡《阿甘正傳》,把英文名也起作Forrest,希望單純做自己,認真努力做喜歡的事,期望傻人有傻福。

他很少主動跟朋友提起《少年小趙》,看過片子的親友各有各的感受。

媽媽王旭平把片名記成《快樂小趙》,她只看過一次,看到兒子上大學謝師宴上哭的那段,她也忍不住流淚,覺得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初戀女友小蔣第一遍看片頭時,「哇,怎麼這樣?通哥牛呀。」她從不知道自己交往過近三年的男友做過這些。片子看下去,她會深深感動。

攝影師劉愛國回顧片子,覺得一個鮮活的生命在幾年裡,有意識地自由成長,就像一棵樹,在不斷長高時,有些枝葉長大,有些會萎縮。

趙昶通變了裝束,卻也沒有和過去刻意劃清界限。他會穿著民族風T恤搭迷彩褲,去北京學習也拿著曾經拿頂軍帽。他如今最貴的衣服是去年花了四千多塊買的皮衣,美國原產A2飛行衣,想了好幾年,咬牙買下的。

如今趙昶通

(右)

的打扮。

他迷戀軍裝風格的衣服,覺得這些衣服酷,都有自己的歷史。

如今的趙昶通依然喜歡紅歌。小時候不知道歌曲背後的意味,單純迷戀曲調,現在一樣迷戀,覺得那些老歌裡有打動人心的東西。

只不過偶爾,他也會改編一下。比如在鐵路邊拍片時唱起:「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呦,十八歲的『大爺』坐在鐵路邊……」

趙昶通給海報中的少年小趙點菸。

「如果你可以穿越回7年前,在平遙街頭遇到那個揮舞國旗的少年,你會什麼反應?」

「我和他一起喊。」他毫不遲疑。

「想都不用想,我要給他吶喊助威。應該感觸很深吧,覺得恍如少年。不管他怎麼想的,我覺得他是表達真誠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我家的流浪貓,小可愛的成長史
    (非本人經歷,來自一位小姐姐的分享)最近小可愛跟著小小黃出鏡的概率好大,也有親親說小可愛好可愛。這裡給大家放出一點小可愛的成長史,她小時候真的超可愛的。小可愛的媽媽是第批開始過來吃飯的貓貓之一。小可愛是媽媽的獨生女哦,超級呵護的,她媽媽也是一個標準的彩狸。
  • 《大宋少年志》:少年志氣寫透平凡少年的英雄進化論
    少年本是處於一個不斷試錯又不斷改正的年齡段,然而當少年與動蕩的國家相遇,內因外緣都使他們承擔起保家衛國的責任,這份少年志氣平添了幾分沉重。當然「少年英雄」的稱號並不止是說說而已,少年又該如何成長為少年英雄?
  • 你有記錄過你家狗狗的成長史嗎?沒有的話看看別家狗狗的成長史!
    你有記錄過你家狗狗的成長史嗎?沒有的話看看別家狗狗的成長史!你有記錄過你家狗狗的成長史嗎?沒有的話看看別家狗狗的成長史。那麼它們長大的時候你有給它們記錄過它們的成長史嗎?這隻小金毛在被領會沒多久的時候,網友就給它拍了一張照片,小時候的樣子很是呆萌,腦袋還抬得那麼高。快要長大了,網友又給它拍照記錄了一下,這次腦袋沒有抬那麼高了。金毛已經成年了,網友又拍了一張照片,小可愛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稚嫩了,就連小時候佩戴的蝴蝶結現在都顯得小小的。
  • 阿信》:成長吧!少年
    阿信》熱血版海報  看之前聽很多朋友說,這是一部臺灣小清新電影。再看片名,確實很臺灣。再看海報上彭于晏那一身油光發亮的肌肉腱子,心想應該是一部講體操運動員的臺灣勵志小清新電影吧。看完後卻發現和想像中不一樣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說是超出了想像。它遠非那麼簡單。  《翻滾吧,阿信!》
  • 深度:布拉德利-比爾成長史 從天才少年到第二分衛
    當然,我們所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我們所選參照物不同時,結果也不一樣,如果將他與歷史上那些出了名的分衛比較,那確實差了不止一個檔次,但是當你將其置於當今聯盟,他卻又成為了除了大鬍子之外不可多得的幾位不錯的分衛之一。然而,不管怎麼說,比爾在最近三年來兩次入選全明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實力。這位天才少年,如何一步步地練就現在的實力與狀態,我們接茬聊。
  • 《勇敢的心》楊志剛成長史 詮釋俠氣軍氣男人氣
    楊志剛《勇敢的心》演繹英雄成長史  傳奇大戲《勇敢的心》正在重慶衛視黃金檔熱播,與《鐵梨花》、《紅娘子》塑造的巾幗英雄不同的是,該劇從男性視角出發,通過由楊志剛飾演的霍嘯林在成長蛻變過程中《勇敢的心》中霍嘯林和趙舒成從志同道合到形同陌路,再到無奈成為真正的敵人,這樣一條感情線貫穿始終,是最感動我,也是最能感染觀眾的。」  「郭靖宇本身也是性情中人,無論是兄弟情還是家國情,他都能拿捏的非常到位。應該說,他是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電視劇中,用螢屏人物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勇敢的心》聯合總導演柏杉如是說道。
  • 《大宋少年志》評分極高,元仲辛扮豬吃虎,女主趙簡武功高強
    近段時間,國產劇變化太快,開播半小時撤檔的《九州縹緲錄》,還有突然提檔播出的《大宋少年志》,都讓無數網友驚訝不已,原以為是一部瑪麗蘇愛情劇,誰曾想劇情精彩絕倫,一開播根本停不下來。播出至今,《大宋少年志》的豆瓣評分高達7.7,可見口碑極好。
  • 動畫人物成長史:小丸子依舊小蘿莉,大雄鹹魚翻身,藍精靈認不出
    導語:動畫人物成長史:小丸子依舊小蘿莉,大雄鹹魚翻身,藍精靈認不出還記不記得我們大家兒時看過的動漫呢?在我的童年中,很多的動畫片中有我們看到的不一定又是國漫,其實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到了日漫,我們在不停的成長中,動畫製作也跟著我們在成長中,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
  • 陶企大咖眼中的90後,網際網路成長下的一代人
    他談到90後算是很幸福的一代人,父輩給了太多太好的東西給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了許多的彎路。又談到90後是伴隨著網際網路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思維是離不開網際網路,與父輩相比,很明顯90後是非常依賴網際網路這個虛擬世界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思維是很開放、很前衛,是盧總對90後肯定的地方。但是擺在90後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這群人內部之間的差距在從小的時候就被拉開,因為教育資源不公的問題使得越是發達的地區,90後的所享受的資源比一些不發大的地區的90後要多得多。
  • 《我是特種兵2》收視爆紅:90後顛覆軍旅劇
    在國慶日登陸搜狐視頻和江蘇衛視的《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我是特種兵2),在國慶一周收視率連續排名第一,並在搜狐視頻以近7000萬的點擊量排名榜首,而它以特種兵這神秘的部隊為故事原型,主打硬朗、帥氣的男主角,通過叛逆少年入伍升級並最終戰勝大boss的熱血漫畫模型,成功的影響了大量的90後觀眾,它也成為現代軍旅劇的業內標杆,成為新時代最熱血最
  • 90後的世界:《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閱讀不一樣的人生
    作者:錦上花來源:GPLP(ID:gplpcn)90後的世界很多人說看不懂,然而,未來畢竟屬於年輕人的,我們習慣了60後、70後統治整個世界,我們同樣也要習慣90後在我們身邊的存在。歡迎大家來到GPLP君為90後打造的欄目,《分享90後的世界給你》,該欄目由GPLP君旗下的錦上花同學精心打造——「我是錦上花,我說不上文藝,但讀些村上春樹;說不上潮流,但看些《創造101》;說不上深刻,但看些《肖申克的救贖》。
  • 莫欺少年窮! 《逍遙情緣》小神獸成長之旅讓人驚嘆
    小神獸看起來可愛、人畜無害的樣子,實力也跟真正的大神獸相差很多...但是小神獸可是能夠成長的,總有一天它們也能成為威風凜凜的戰場悍將。小神獸的成長過程十分耐人尋味,它們到底需要經歷哪幾步才能成長為合格的神獸呢?【小神獸進化 模樣大變化】
  • 《高能少年團》開播 王俊凱劉昊然董子健張一山王大陸開啟成長十二課
    少年團集結開啟成長十二課首站烏鎮體驗勞動魅力作為全新偶像對抗挑戰類真人秀,《高能少年團》首次將目光聚焦在90後少年群體,採用多場景互換模式,通過奇思妙想的進階考驗和高能挑戰任務,展現90後少年敢闖敢拼的青春正能量風採。
  • 鬼靈精怪的小趙同學
    小趙12歲,七年級同學一枚,男生。一、初印象軍訓時初見,小趙同學瘦小,性格出挑愛表現。總是試圖營造一種自己是未來班長的氛圍,讓別人喊他班長。天氣炎熱,他有點受不住,想請假,我說可以,會操時也可以不來,在家好好養身體。小趙同學連連擺手:不不不,我可以堅持。
  • 侯明昊大家所懷念的「撿子」,確認過眼神,是成長的少年無疑
    侯明昊大家所懷念的「撿子」,確認過眼神,是成長的少年無疑說起侯明昊,他是最近才火的偶像明星,也是90后里面的顏值實力擔當,知道這個名字還是要歸功於《寒武紀》這部網劇,他於1997年8月出生於北京,長著一副小奶狗的面容,奶萌奶萌的,但是性格卻是屬於小狼狗的類型,總體來說奶兇奶兇的,
  • 追鷹日記:少年成長的寓言
    影片中,成長的符號美學,對畫面、配樂和敘事手法,擬人化的紀錄片表現形式,敘事與煽情恰到好處。一隻是幼年喪父被母親遺棄的雛鷹,一位是幼年喪母被父親冷落的少年,他們都是同類,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邊緣人」在自然法則面前抱團取暖。  原本,少年盧卡斯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阿爾卑斯山,父獵母織,少年享受著家庭的溫暖。然而,因為盧卡斯玩火,母親為救他而葬身火海。
  • 第二章 第二節 後趙
    對其他胡人,後趙實行委任其原有首領官職或遷徒其人民的辦法加以管理。後趙時,禁稱「胡」,要求人民稱胡人為「國人」,稱漢人為「趙人」。這其實是後趙統治者內心自卑和虛偽的表現。黃瓜最初稱為「胡瓜」,自後趙時起才稱為「黃瓜」。建國伊始的後趙,面臨著三個方向上的軍事威脅。
  • 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80、90後在期貨市場畫出自己的奮鬥軌跡
    原創 張田苗 期貨日報近幾年,80、90後選手已經開始逐漸成為實盤大賽的主力軍。記得去年寫80、90後交易員的稿件時候提到一個大學生,記者用了「少年」一詞。後來因為大學生已經不能算是「少年」,稿件用詞不規範還扣了錢。
  • 前趙VS後趙,從夥伴到死敵,匈奴劉氏與羯族石氏的相愛相殺
    但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曾同時存在兩個趙國,它們的創立者,一個是匈奴後裔劉氏,另一個是羯族人石勒。但這兩個政權,其實同根同源,並且一度形成了反抗西晉的戰略盟友;作為當時最為強悍的兩大內遷少數民族,雙方的軍事力量,代表著那一階段的最高水平。最終,二者在佔領北方後撕破臉大打出手,並且爆發了一系列血腥、殘酷的硬碰硬之戰,後趙雖笑到了最後,但不久後也倒在了新對手的刀下。
  • 《圍棋少年》與《棋魂》:意識流與寫實派,少年的成長與熱血
    這部作品就是由馬風清導演的動畫作品《圍棋少年》。 主人公進藤光暑假在爺爺家玩時發現了一個古老的棋盤,然後遇到了附著在棋盤上的藤原佐為的靈魂,從此踏進了圍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