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鹿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本報訊 對於駝鹿來說,沒有什麼比站在池塘中津津有味地咀嚼水草更愜意了。但真正的魔力正在暗暗上演。動物生態學家如今證實,通過大小便,這種體型巨大的鹿幫助維持著棲息地的繁榮。
在駝鹿生活的北部寒冷氣候中,幾乎沒有足夠的氮為植物生長提供養料。植物從土壤和空氣中獲得這種關鍵營養物質,而動物依賴於植物供應滿足自身的氮需求。
據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研究人員觀察,駝鹿會潛入水下,並且上來時嘴巴滴著汙泥和綠色物質。他們想知道這種活動如何影響氮的可獲取性。在45分鐘的持續取食期間,潛水的駝鹿能擾動湖底100平方米的區域。上述團隊在2017年報告稱,採食水下植物令水中的氮含量幾乎翻了三番。在水中,微小生物很容易獲取到氮。
現在,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駝鹿同時將大量的氮重新移動到陸地上。他們研究了明尼蘇達州北部(駝鹿種群一直在衰減)以及蘇必利爾湖羅亞爾島上的駝鹿。在這兩個地方,駝鹿均會吃尤其富含氮的水生植物。每隻駝鹿每天通過大小便轉移約78克氮。這相當於每年施加2袋20公斤重的肥料。科學家在日前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B卷》上報告了這一發現。
駝鹿並非將氮從水中轉移到陸地的唯一動物,河馬也能幫助逆轉氮在非洲熱帶草原的流失。但考慮到明尼蘇達州快速上升的氣溫以及駝鹿可能因為高溫壓力已從該州其他地方消失,很多人擔心這些野獸的消失將影響當地生態系統。研究人員表示,鹿可能向北移動以替代駝鹿,但由於它們並非真的食用水生植物,因此可能不會替代駝鹿發揮攜帶氮的關鍵功能。(宗華)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126/science.aav7868
《中國科學報》 (2018-10-24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