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稀裡糊塗」收養的他,卻成為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剋星」

2021-01-16 風馬牛也相及

曹操「稀裡糊塗」收養的他,卻成為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剋星」

文/風馬牛也相及

相信大家對於我國文學領域的代表作——四大名著,都不會陌生,它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文學經典。而其中的《三國演義》想必大家都有看過,它從劉備三兄弟桃園結義開始,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充滿了權謀交錯、熱血沸騰的三國世界。

不過,我們要搞清楚的一點是,《三國演義》並不是真正的歷史,它是基於三國歷史而進行文化稱作的小說。所以,在《三國演義》中,便有著作者很強的個人色彩,很多人物也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抹黑和貶低。

而在真正的三國歷史中,曹操麾下就有一個能人,是曹操在「稀裡糊塗」的情況下收養了他,使他成為了曹操的養子。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成為了三國中,最耀眼的軍師諸葛亮、司馬懿的剋星。這個人,就是曹真。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在《三國演義》中,曹真的形象。在當初諸葛亮於王朗對罵,並把王朗「罵死」那一回中。曹軍的主帥就是曹真,只不過當時的曹真被當作了一個平庸無能的將領。

而在此後的故事中,曹真更是成為了諸葛亮與司馬懿博弈中的「開心果」,最後還是被諸葛亮設計給害死了。所以說,在《三國演義》之中,曹真的形象還是很「憋屈」的。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歷史上,真正的曹真。在《三國志》中,曹真是曹邵的兒子,而曹邵是曹操的族人,在曹操起兵之後,就一直追隨曹操出生入死了。只不過,曹邵並沒有熬到曹操功成名就的時候,便戰死沙場了。而曹邵的兒子,便被曹操收為了樣子,也就是後來的曹真。

不過,在史書《魏略》的記載中,說曹真的父親是姓秦,叫秦伯南。秦伯南與曹操的關係很好,在他死後,曹操便把他的兒子收為了養子,賜名曹真。

所以,曹真到底是姓秦還是姓曹,已經無法得知了。這也就導致了,曹操在「稀裡糊塗」的情況下,就收養曹真為了養子。畢竟,連曹真是哪一年出生的都沒有記載,沒辦法不「稀裡糊塗」。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曹真確實是曹操的養子。

在曹操收養曹真之後,曹真便追隨曹操一起徵戰沙場,而待在曹操的身邊,他也學到了非常多帶兵打仗的知識,曾一度成為曹操的左膀右臂。而在曹操死後,曹真更是成為曹營中,最有權勢的人,曾帶兵擊退過諸葛亮的北伐,將一身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而且,號稱智謀無雙的諸葛亮,也在曹真手下吃了不少苦頭,數次阻擋住了蜀國北伐的步伐。曹真還打敗過常勝將軍趙子龍,打破了諸葛亮的整體計劃,以過人的謀略,壓得諸葛亮不敢貿然北伐。而在諸葛亮得知曹真死後,才再度重拾信心,開啟了北伐之路。

至於司馬懿,曹真在世的時候,也是壓得他絲毫不敢有謀反之心,甚至是直接退隱在家中。畢竟,當初司馬懿謀反,是靠著一定的軍隊實力做後盾。而曹真還在世的時候,曹軍幾乎都掌握在他手中,司馬懿幾乎沒有造反的機會。

所以說,歷史上真正的曹真,並不是演義中所說的那樣不堪,反而還是一個智謀超群,武力過人的人物。但很可惜的是,這樣一位能成為曹營「中流砥柱」的人物,卻早早死去了。可以說,如果曹真沒有這麼早去世,司馬懿一家,絕對不過發動造反,那麼歷史就很有可能會被改寫。

就是這樣一位能力突出、文武雙全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一個昏庸、無能,下場悽慘的人物。這是何其的可悲、可嘆!

相關焦點

  • 曹操問司馬懿:為什麼人的腳要比手和臉都要白?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各據一方,各方勢力你來我往終是不能統一。諸葛三兄弟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分別侍奉蜀、吳、魏,本來不管是哪一家勝利,諸葛家都能稱得上贏家,然而誰又能想到,笑到最後的竟是司馬懿!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做事果斷,英姿不凡。
  • 司馬懿觀看龜蛇大戰突然頓悟,連諸葛亮都被他搞死,成為最後贏家
    三國時期,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蜀國的劉備卻因為自己的失誤,早早就去吃盒飯了,就剩下諸葛亮在孤軍奮鬥,諸葛亮的六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這是在說明魏國命不該絕麼,還是諸葛亮的能力已經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走向了下坡,其實打敗諸葛亮的,正是一直隱忍不發的司馬懿,那麼在三國裡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幾乎是沒有人能打敗他,那麼司馬懿又是靠著什麼打敗他的呢?
  • 諸葛亮的致命弱點是什麼?司馬懿作為老對手,看得一清二楚!
    並且因為他對劉備的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得到了古時眾多統治者的肯定和褒獎,但人們常說,最了解一個人的,就是他的對手,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如何,作為他一生的對手,司馬懿才是最有發言權的。剛剛起兵之初,郭嘉作為曹操帳下,最為有謀略的智囊,是極有可能與諸葛亮平分秋色的,偏偏郭嘉英年早逝,使得諸葛亮難尋對手,直到司馬懿的橫空出世,諸葛亮才真正遇到了難纏的對手,起初司馬懿在曹操的陣營當中是不被重用的,雖然司馬懿頗有謀略,但是野心也是極大,生性疑心極重的曹操對於司馬懿,有著天生的不信任感,不得不說,曹操的疑心是極為正確的,經過曹家數代努力奮鬥的成果,最後確實被司馬家奪走
  • 諸葛亮什麼地方比曹操厲害
    要說這個綠帽奴就得先從成曹操說起,曹操自己兒女很多,還有不少乾兒義女。秦朗就是其中一個。而今天要說的這個綠帽奴就是秦朗的生父秦宜祿。這個秦宜祿是個實打實的渣男,但是他運氣好,娶了個超級大美女杜氏。為了這個杜氏,關羽還差點殺掉了曹操,可見這個紅顏到底有多美了。秦宜祿這個大渣男娶到了杜氏這個大美人完全不珍惜, 還整天想著怎麼拿老婆換好處。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司馬懿這輩子最怕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的主子曹叡,另一個就是疆場上的對手諸葛亮。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其中第4次,第5次的對手就是司馬懿。得知司馬懿帶大軍要到上邽,諸葛亮留下討寇將軍王平繼續攻打祁山。自己親率大軍直奔上邽,要和司馬懿剛正面。上邽的郭淮和費曜想趁諸葛亮立足未穩,打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反被諸葛亮擊敗。諸葛亮趁機毀壞魏國上附近的麥子。司馬懿匆忙趕到東面的小隴山依險據守,雙方對峙了一個月,司馬懿始終不出戰。
  • 《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怎麼死的?司馬懿的死竟然與他有關係?
    司馬懿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鬥爭詭計,縱然天縱奇才,是一塊石頭也經不起浪一直的拍打,和時光的流逝,他和諸葛亮一樣,都是累死的。思慮最傷神,也傷身。司馬懿的一生,為了不出席曹操的邀請,開始裝病臥床不起,一裝就是好幾年,曹操曾經派人去刺殺司馬懿,拿刀架在司馬懿的脖子上,司馬懿像個中風病人一樣,留著哈喇子一動沒動。前期司馬懿和曹操鬥,後來又和諸葛亮鬥,諸葛亮死了和曹爽鬥,又是裝病。司馬懿一生活在陰謀和計謀裡,他和諸葛亮一樣累,諸葛亮也活在計謀裡,但是比司馬懿心態陽光些,這樣的生活,消耗人的精力精神是相當的嚴重。
  • 曹操夢見三馬同食一槽,為何三代人都沒有殺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人三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上的主要貢獻是成功抵禦諸葛亮的北伐、遠徵平定遼東;政治上主要是曹丕在位時總領尚書臺,負責頒布執行新政,幫助曹丕對抗曹氏宗親,另外司馬懿對於屯田和曹魏農耕經濟的發展有重要貢獻。司馬懿是曹魏的三代輔政大臣,暗藏韜略,精於算計,極善於隱忍。
  • 曹操:為何腳底是白的?當曹操說出答案後,司馬懿嚇得連忙跪下
    假如問三國裡誰是司馬懿害怕的對手,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問司馬懿最害怕的人的話,那麼只能是曹操了。為何司馬懿這麼怕曹操呢?從這幾件事便可知曉。話說曹操是愛惜人才的人。聽說有個叫司馬懿的,此人有幾分才幹,曹操便派人尋他。但司馬懿傢伙且故意躲了起來,不想為曹操效力。
  • 曹魏六大前將軍:兩位是孫權剋星,一位重創諸葛亮
    夏侯惇,字元讓,最早跟隨曹操起兵的將領之一,是曹魏帝國的開國元勳之一。夏侯惇的勇猛,從他少年時的一次經歷就能看出來。當時,有人侮辱夏侯惇的師父,他為了替師父報仇,一怒之下殺掉了辱師者,此時的夏侯惇只有十四歲。曹操之所以器重夏侯惇,除了他們有堂兄弟之間的血緣關係之外,夏侯惇的忠誠與勇猛也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 司馬懿的子女個個龍虎,為何諸葛亮的兒子卻是草包?原因很簡單
    三國亂世中,不得不說的兩位謀士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各為其主,每一個人都足夠優秀。可是司馬懿最終發動了政變,讓魏國的政權不在曹氏家族了,司馬懿的政變給司馬炎建立晉朝奠定了基礎。劉備對諸葛亮更不用說,他曾經三次親自去諸葛亮的住處邀請諸葛亮出山,三國演義把這個稱為三顧茅廬。
  • 王者榮耀:司馬懿,小元歌是不可能喜歡你的,他心裡只有諸葛亮!
    趙雲和諸葛亮的關係一直都很親密,兩人約好了一起出去遊玩,這個消息被元歌知曉後,驚慌失措,急忙排人偶去跟蹤諸葛亮和趙雲,就怕趙雲會做出什麼過分的事。諸葛亮離開上廁所時,趙雲拿出了求婚戒指,元歌看到後頓時抓狂了起來,為了不讓師兄落於他人之手,一不做二不休。
  • 鷹顧狼視的司馬懿 為何在曹叡死後十年才露出獠牙?
    ,多次帶領曹魏部隊抗擊諸葛亮,還和諸葛亮在五丈原展開決戰。最終在和曹爽的政治鬥爭中佔據上風,成功為其子司馬師、司馬昭掌握實權奠定了基礎。無論是曹操還是諸葛亮,司馬懿都沒在怕的,但是面對只有13歲的曹叡,司馬懿卻非常敬畏,甚至經過了十年才露出獠牙,展露出自己的野心。
  • 司馬懿兒子個個龍虎,為何諸葛亮的兒孫卻是草包?差在哪裡?
    了解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司馬懿和諸葛亮算是一對真正的對手,諸葛亮要北伐進攻曹魏,而司馬懿則替曹魏守好門戶,阻擋諸葛亮的進攻。蜀漢國力雖然弱於曹魏,但諸葛亮卻總是以劣勢兵力壓著司馬懿打,從戰場上來看,諸葛亮的表現是要優於司馬懿的。但是當比較到兩個人的後代時,諸葛亮卻輸給了司馬懿,因為很多人認為司馬懿的兒子個個龍虎,而諸葛亮的兒孫卻是「草包」。
  • 曹氏三代君王皆能制衡司馬懿,為何至曹芳時代便被司馬懿奪了權?
    世人曾將三國時期的四位能人分別稱呼為臥龍、鳳雛、幼麟和冢虎,對應的是諸葛亮、龐統、姜維和司馬懿。除鳳雛龐統在劉備西徵西川時陣亡外,其餘三位皆成為三國時期魏國與蜀國的肱股之臣。諸葛亮死後,姜維秉承諸葛遺志,成為蜀中唯一可擔克復中原大任之人。
  • 為什麼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
    對於張郃的死,諸葛亮高興還來不及呢,何來中計一說?蜀軍自上而下都十分忌憚張郃,包括劉備和諸葛亮本人。張郃在諸葛亮的「黑名單」中排第一位。張郃雖是中途投降魏軍,但卻備受曹操器重,跟隨曹操徵戰南北,屢建戰功,有勇有謀,在軍中的威望頗高,是「五子良將」之一。
  • 曾夢三馬同食一槽:曹操怎麼就不殺了司馬懿呢?
    然後按《三國演義》的說法是馬騰已經死了,有一日曹操又夢見「三馬同食一槽」,曹操一想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不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嗎?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的預兆,於是把太子曹丕給叫來,對他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而此前曹操就發現司馬懿有雄心壯志,不久又聽聞是司馬懿有「狼顧之相」。
  • 曹操殺死了聰明的楊修,卻留下了雞賊的司馬懿,為何呢?
    曹操殺死了聰明的楊修,卻留下了雞賊的司馬懿,為何呢?熟悉歷史的人估計都知道,三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人物楊修。很多人都知道楊修的會是,也知道楊修是怎麼死的的,都覺得是曹操嫉妒楊修的才華!確實,楊修很聰明,能言善辯,可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身邊有這樣的人,怎能不稱帝呢?
  • 無個人傳記但履歷豐富的高翔,與曹真、郭淮、司馬懿都有交手記錄
    高翔參與的戰役主要有以下三場——"漢中之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漢中之戰"被曹真、徐晃擊敗"漢中之戰"是一場規模非常大的戰役,耗時兩年時間,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雙方將領都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在"漢中之戰"中包括好幾個規模同樣不算太小的局部戰役,包括高翔與曹真、徐晃的戰役。
  • 司馬懿身邊來了一個老頭,諸葛亮嘆氣說我命休矣而且果然應驗了
    諸葛亮作為歷朝歷代都備受著推崇賢能大臣,他的事跡大家因該都熟悉而且很清楚,在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為了報達劉備的賞識之恩,寫了出師表,表明了自己將為劉備平定中原,還原舊都的遺願,他鞠躬盡瘁,任勞任怨,死而後已,諸葛亮在一次次的北伐中,但是天不幫他,每次都是失敗而終,留下了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諺語
  •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放火箭?魯肅:這才是曹操高明之處
    在赤壁之戰前,北方的曹操以兩萬兵馬打敗了有著十多萬大軍的袁紹,又以少勝多打敗並收服了烏恆,統一了整個北方,成為天下間實力最為強大的勢力。 「孫劉聯盟」,雙方共同發兵前去抵抗曹操,而諸葛亮則在東吳再住一段時間以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