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豹耳健康
民間至今仍有三大快活享受之說:採耳,捏腳,洗澡。採耳就是掏耳朵,小時候躺在媽媽的腿上掏耳朵…哦…爽到起飛…如果你也喜歡掏耳朵,那你得好好看看這篇文章,掏耳朵這樣爽到起飛的事也是有風險的,最好不要經常掏耳朵!
「耳屎」也有人叫「耳蟬」,學名叫「外耳道耵聹」。外耳道皮膚中有許多汗腺和皮脂腺,它們不斷地分泌液體至外耳道中,這些液體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將灰塵及皮膚的脫屑粘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積聚就形成「耳屎」。
通常情況,耳屎不必人工清除,當你說話、吃東西或運動時,隨著下頜運動
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它會自動被排出。
1、導致耳鳴
很多人掏耳朵的時候方法不正確,比如用棉籤掏耳屎,很容易將耳屎越推越往內,甚至推進了耳道的深處,這樣就很難完全掏乾淨。如果裡面的分泌物粘在了鼓膜上,很容易出現耳鳴這種現象。
2、分泌物越來越多
如果經常刺激外耳道皮膚,會使皮膚瘀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積嚴重。換句話說,耳屎越掏越多。
3、導致細菌入侵
平時不能總是去掏耳朵,如果有這種壞習慣養成,有可能會讓某些細菌入侵,甚至引發疾病。尤其是用不乾淨的手指,或者尖銳的東西比如:指甲、發卡等掏耳朵,將耳朵裡面的皮膚劃傷,細菌便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
4、 影響聽力
耳膜是耳朵的重要組成結構,本身比較脆弱,如果總是去掏耳朵,有可能會讓耳膜受到傷害。如果出現某些意外導致耳膜被破壞,帶來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聽力下降。
1、最好用棉籤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孔朝下,隨著轉動耳屎就會自行出來;
2、儘量不用指甲、發卡等尖銳物掏耳;
3、也要注意耳朵不要經常掏。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