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從體育場鍛鍊身體回來,一時心血來潮,在妻子的幫助下自己動手用電動剃鬚刀理了個「久違」的平頭,回想起平頭的年代,還是年青時候在部隊時的「專利」,幹練、帥氣、精神、陽光,兵味十足。權且慶祝建軍九十三周年,從軍三十周年,結婚二十三周年,以作紀念。
發似針,形如鍾。軍人的髮型一直都是鋼針般的短髮,也就是傳說中的「小平頭」。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已不再必須是「大板寸」「小圓頭」「小平頭」了。為了彰顯硬漢形象,軍人在日常的軍事訓練之後,每個人都有了屬於自己的腱子肉、馬甲線,一身強健的體魄,再配上「剛健型」的髮型,「男神」氣質秒殺一切。
都說軍人成熟穩健,這都與平時的教育學習脫不開干係,部隊生活中有序的一日生活制度、日常的操課學習,培養出了軍人成熟穩健的性格,因此,這一「穩健型」髮型也很符合軍人的形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軍旅生活都是與世隔絕的,但其實部隊也是與時俱進的。如果與社會脫軌,再不加以學習,又怎麼能夠真正有效的提高戰鬥力呢?即便是在髮型上,在有所規範的同時,也要與地方零距離接軌,「奔放型」則讓我們的髮型略顯時尚。
在入伍以前,大部分的戰友都擁有著一頭靚麗的秀髮,可是,一入軍營,首先要跟自己的秀髮來一場放縱式的「告別儀式」,不只是因為部隊的制度規範,也是因為一切要從「頭」開始。
有志不在「發」長,短髮承載擔當。在經過軍營的洗禮之後,兵哥哥也不再談「發」色變,有了合格的髮型,在糾察面前也是底氣十足。其實軍人留短髮顯得蓬勃整潔,也便於部隊的統一管理。如果連髮型都是千奇百怪的,又如何能夠體現出部隊嚴格的紀律性和戰鬥力呢?
當兵以前、轉業之後,我都是留長髮,也留下了一份份芳華的紀念,現在看每一張照片都是霸氣外露,展示了軍人陽剛如鐵的形象。當然了,我還是有信心說不錯的外表和內在的氣質,那是從軍後養成的品格和涵養。
自從在電視劇《太陽的後裔》當中引起了熱議之後,軍人寸頭髮型也成為了眾多女生們心目中的最愛,當然在一款軍人寸頭髮型被打造出來了之後,軍人寸頭髮型的整體美感也散發得十分的徹底。
小時候,對軍人的印象應該從看臨居叔叔當兵時的照片開始。那時候對軍人的印象就是正義、忠誠、血性、擔當,當然還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還有一種敬畏感和安全感。
長大後,軍人的這些特質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的成長,我的路,甚至覺得真男人就應該有軍人這樣的「平頭」。
青春時第一次對軍人情懷的萌動,還記得是在高中畢業時的那座家鄉小城。那個時候,雖然身處「雞鳴一聲聽三省」黃河邊鎮,但內心明淨似的總在遠方遊蕩,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夢,似乎在那個時候就預設了遙遠,標註了方向。
在徵兵的季節裡,縣城的街頭由於軍人的出現多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一身身英氣逼人的橄欖綠讓擦肩而過的年青人頻頻回望。軍帽下面一張張乾淨而又帥氣的臉龐,至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表情裡,有著對軍人光輝印象的濃縮,還有一種被赤愛滋潤著的祥和。
那時候我應該不到十八歲,接我的連長一槓兩星,不確定他的官有多大,當初不太懂看軍銜的我,現在回想起來還記得他那帥氣的小平頭。他的表情裡透著我對軍人印象的所有展現和解讀。後來,我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職業軍人。也如他一樣,這個形象不僅是軍人的形象,更是人們心目中男人的形象。
平頭在我的心中,就像一座我內心矗立起來的一座豐碑一樣純潔而神聖。如果說,人的高貴在於思真,在於體驗心靈之美、靈魂之善,這似乎對於軍人的平頭來說都還不夠,因為在我心裡,它矗立起來的不僅是高貴的豐碑,也是高尚的豐碑。如果以前我說過熱愛「平頭」的話,我現在還是可以滿腔赤忱的表達我的真誠。因為,它的淬火歷練培養了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作為一名軍人,一位戰士,我們都受著文明的教化,規則的約束。但如果用扼殺人性的方式去讓內心的忠誠和血性得以滿血,這終歸還是一種殘缺。於我而言,這種疼不是豐碑的坍塌,而是懷著深深的惻隱之心,深深的感受到這是一個更需要愛的群體。
血戰沙場不回頭,一桿長槍定乾坤。身居這個複雜的社會和時代,我們需要他們來守護我們的安全,而他們自身卻在這滾滾洪流中失去了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不是來自於物質的豐厚,是一種與愛的連結。小到戀愛,大到愛國。
無論歷史的車輪碾向哪裡,我還是相信軍人這個群體在大愛面前依然視死如歸,但在小愛面前如襁褓中的嬰兒一樣需要呵護。所以,如果這個國家愛他們,人民愛他們,戀人愛他們,不僅應賦予他們歷史使命,更應該關注他們的精神健康。
家是國的家,國是家的國。小愛也是一股堅毅的力量,一如我年少時記住的軍人形象。在我的從軍日記裡,不僅賦予了「軍人」這個稱呼的使命,同時那麼堅毅的表情背後流露出來的澄澈與安寧,才是支撐的根基。真正的軍人,就像「葡萄美酒夜光杯,醉臥沙場群莫笑」一樣灑脫,用武器去英勇戰鬥,但內心嚮往的是和平,守護的也是和平。
歲月至此,鐵心向黨。軍人的陽光需要奉獻,陽光的軍人更需要「平頭」,源於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深深的愛,這種愛不僅是用高尚矗立起來的豐碑,更是一種初心不改、矢志不移的情懷。只因為那個片刻的擦肩,鐫刻了我對那身軍裝摯愛的永遠。
「奉獻多在無聲處,犧牲豈止在疆場。」我愛軍人,我更愛那帥氣「小平頭」。
作者 任志民 山西芮城人 曾是一名軍人 現就職於天津市西青區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