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是眼下人們最常吃的水果之一,鮮亮橙和生機綠的顏色也為寒冷的冬天添上了一抹暖意。不過近期有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因為一時貪食,變成了「小黃人」。事實上,令人吃後「變色」的還不少,南瓜、桑葚等食物都有這樣的「效果」。
吃橘子變黃因胡蘿蔔素未分解
從網友們的討論中可以發現,「小黃人」們一般都難以抵抗橘子的誘惑,每日食用數量較多,長此以往,面部和手部的皮膚開始泛黃。一旦有所克制,過幾天膚色又會恢復正常。
為什麼吃太多橘子皮膚就會變黃呢?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普工作者雲無心解釋,橘子中有較多的胡蘿蔔素,在攝入過多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胡蘿蔔素一時間不能在體內全部分解,進而引發膚色變黃,而這也是所有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可能導致的現象。
日常生活中,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還有很多,如南瓜、紅薯等等。「由於以上食物引起的皮膚變黃並沒有什麼實質性危害,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停止攝入等待褪色就可以了。」雲無心說。
雲無心還表示,大家也無須因為害怕變身「小黃人」從此對含有胡蘿蔔素的食物敬而遠之。實際上,胡蘿蔔素有著與其他營養元素不同的自我優勢,在人體中,被攝入的胡蘿蔔素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且轉化量由身體需要量決定。相比掌握不好維生素A直接攝入量的人群來說,用胡蘿蔔素間接補充的形式,可以有效減少因過量攝入引發的維生素A中毒等現象。
而要避免成為「小黃人」,愛吃橘子的小夥伴需注意控制食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200~400克水果,如果按普通個頭來算,常見的蘋果、梨、橘子等水果每天吃1到2個即可。
吃桑葚變紫是因為富含花青素
事實上,日常生活中並非只有橘子等富含胡蘿蔔素的水果會令人「變色」。很多人發現,進食桑葚或楊梅等水果後,嘴唇會變紫。對此,雲無心說,與變身「小黃人」的原理不同,楊梅、桑葚等食物引發的變色主要由水果中花青素所致。
由於很多人對花青素並不了解,不少人還曾誤把此類易染色的水果當做是問題水果。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對外公開實驗,向裝有楊梅汁的杯子中加入鹼,液體顏色由紅色變為藍黑色,再加入白醋,液體顏色又從藍黑色變回紅色。陳君石介紹,這是花青素遇鹼、遇酸後產生的變色反應,並非人工染色,而花青素本身對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四川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室的毛穎異和張立實也在相關研究中提出,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增強血管彈性,改善循環系統,抑制炎症和過敏等現象,為人體帶來多種益處。
而在生活中,花青素染色原理也有著不少有趣的應用。比如一些女生會用水果染色替代口紅上色,其中不乏用桑葚染出「高冷紫」、用草莓染出「斬男色」以及用紅心火龍果染出「玫紅色」等嘗試,可謂創意十足。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