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隱龍
雖然《火影忍者》的日本原版名為「漩渦鳴人」,但其主線一直隨著漩渦鳴人與宇智波佐助兩人的相愛相殺展開。在故事中,這種恩怨糾葛可以上溯到千手柱間與宇智波斑乃至於六道仙人的兩個兒子因陀羅與阿修羅,而後面兩對「最親密的敵人」也正是因陀羅、阿修羅兄弟倆的轉世。火影世界雖然蔚為大觀,但其根源卻是一個發生在兄弟間、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簡單故事。
因陀羅與阿修羅之名均語出有典。因陀羅即是帝釋天,阿修羅源於阿修羅王,帝釋天與阿修羅王同為佛教「天龍八部」護法神,雙方亦是糾葛極多。金庸所著《天龍八部》即取其義,以蕭峰為帝釋天、慕容復為阿修羅王,譜寫了一個中國版的武俠史詩。
然而《火影忍者》中的兄弟之爭卻並不以這個「天龍八部」式的故事為源頭——因陀羅與阿修羅之爭只是引子,火影世界的亂象成熟於千手柱間與宇智波斑,而這一鬥爭能在日本歷史上找到清晰的投影,那便是本土神道教與舶來的佛教的千年情仇。
因陀羅和阿修羅以及六道仙人
神與神道:宇智波一族的貴族氣息在《火影忍者》中,沒有哪個宗族比宇智波一族的術更成體系,因為後者的術基本是以日本諸神的名字命名的。這種命名有著極強的對應性:宇智波一族的術大多與日本諸神相關,而與日本諸神相關的術又僅見於宇智波一族。
宇智波一族之術,首先強在寫輪眼這一究極的瞳術,而這一瞳術在不同族人眼中所綻放出的篇章幾乎囊括了日本所有主神。
最常見同時也是最形態各異的是須佐能乎,其原型為日本天神須佐之男。須佐之男的父母即為日本眾神之父母伊邪那岐、伊邪那美,而這一對夫妻神在《火影忍者》中依然被設定成了宇智波一族最強的禁術之一。伊邪那岐、伊邪那美生有「三貴子」,除須佐之男外還有「大陽」女神天照大神與「夜神」月讀,在《火影忍者》中天照為宇智波鼬和宇智波佐助的瞳術,而月讀則更是宇智波斑意圖控制世界的瞳術。除此之外,宇智波止水的術「別天神」是日本神話中開闢天地的五位神明的總稱,宇智波佐助的術「加具土命」是日本神話中的火神,甚至連宇智波帶土所用的武器「天沼矛」,都是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開天闢地時所用的神器。
天沼矛
宇智波一族與日本神話的關聯不僅僅局限於靜態的命名,更見於動態的情節。在日本神話中,須佐之男曾手持十拳劍斬殺八歧大蛇,而在《火影忍者》中,宇智波鼬正是以十拳劍之術擊敗了本體為八歧大蛇的大蛇丸——無論是宇智波一族還是大蛇丸,也都因取典於日本神話而在火影世界中有了潛在的貴族氣息。
日本天皇在二戰戰敗後「玉音放送」並發表《人間宣言》,否定了自身作為人間之神的地位,然而在此之前萬世一系的天皇一直是作為天照大神的後裔而存在的。神道教認為天神生下日本諸島及五穀萬物,並通過「天孫降臨」將人間與神世聯繫起來。天照大神的子孫手持稻穗降臨人間,一方面恩澤了塵世的凡人,另一方面也給予了日本民族神性,而神道教亦以神為中心,這一原始信仰在外來宗教傳入之前一直統治著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伊邪那美
日本神話號稱「八百萬神」,神道之神眾多,其等級也頗為森嚴。同時,現實生活中的名門望族也多能在眾神中找到淵源,而宇宙萬物本身也由同一血統的神統治——相較於《火影忍者》中宇智波一族專橫而排他的統治模式,倒不難看出早期神道教傳統中的影子。宇智波斑意圖通過「無限月讀」將世人帶入夢境從此遠離生死輪迴,而神道教亦基本不談論死:日本人在出生時參拜神宮,在神前舉行結婚儀式,但並不在神社內舉行葬禮,墓地為永久的居住地而靈魂仍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一思想所影響的不僅僅是一部《火影忍者》。
如果說宇智波一族帶有濃濃的神與神道的氣息,那他的對手千手一族呢?
無限月讀
佛教傳入:千手一族的一劍西來千手一族的文化影射更為明顯,僅從其名字的設定就能看出。千手一族第一任族長名為千手佛間,其子分為為柱間、扉間、板間、瓦間,均為佛寺中常見的建築樣式。「千手」一詞本身有著濃濃的佛教色彩,千手千眼觀音的佛教密宗經典不計其數——更為直白的是千手柱間的術「仙法木遁·真數千手·頂上化仏(佛)」,其表現形式與佛教中的千手千眼觀音已然毫無二致。
通過這一連串明顯的指代可以看出,如果宇智波一族代表了日本本土神道教,那千手一族便代表了舶來的佛教。
據《日本書紀》所載,佛教傳入日本始於飛鳥時代。552年,百濟聖明王將佛像、佛經等送給日本朝廷,因佛來於海外而有「他國神」與「蕃神」之稱。如果說佛教傳入中國源於漢明帝劉莊關於「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的夢,那佛教傳入日本則與傳說中的聖德太子相關。藤原兼輔所著的《聖德太子傳》中記載,太子出生前其母夢見一金人,雲「我是救世菩薩,家住西方」,於是生下聖德太子,而日後聖德太子也果然篤信佛教。聖德太子本人是佛學大家,有《三經義疏》等著述問世,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名寺的相繼建成也源於其推動,故其人被後世尊為日本佛教始祖。
聖德太子
「他國神」與「蕃神」必然會面臨本土化的難題,也必然會引起反彈。事實上當佛教踏入日本的第一天起就引發了反對佛教的物部尾輿和信奉佛教的蘇我稻目的對立,而前者正代表了本土的神道勢力。當然,物部氏與蘇我氏的爭鬥不僅僅是信仰之爭,更是是否接受大陸先進政治制度與宗教文化之爭,這一鬥爭最終以蘇我氏的勝利而告終。
《火影忍者》中,忍村建立的過程,正是千手一族一步一步將宇智波一族排擠出政治權力中心的過程。在日本歷史中,佛教因結合了代表中華先進文化的律令制而被皇室推崇,聖德太子所制定的《十七條憲法》中便有「篤敬三寶。三寶者,佛法僧也」的規定。至聖武天皇時期,日本弘揚佛教的政策達到頂峰,天皇在平城京的盧舍那大佛前跪拜時竟自稱「三寶之奴」——「盧舍那」其實是法身「毗盧遮那」(既大日如來)的簡稱,天照大神的「直系」後裔跪拜佛祖釋迦牟尼,為什麼日本朝野居然能接受呢?
千手一族
因為相比於《火影忍者》中殺戮,佛教佔領日本信仰地圖的方式顯得柔和得多。朝廷將「鎮護國家」的期望寄託於佛教,而僧人也加快了佛與本土神道的融合而建立起神佛習合學說。所謂神佛習合,即指日本神道的八百萬神亦是佛與菩薩的化身,這一化身形式稱為「權現」,由此神與佛在理論上有著平等的地位。將神佛習合具體化便是本地垂跡,神道中的諸神是垂跡神同時亦是本地佛,其中天照大神即是大日如來。由此可以理解為什麼天皇可以向盧舍那大佛行跪拜之禮了,盧舍那大佛既然是大日如來的化身,自然也便是天照大神的化身了。
作為火影世界中最大的勢力,木葉村的領導層千手一話最終將宇智波一族排擠出局,這與日本歷史上佛教的傳入與興盛又何其相似。
千手神通
神佛分離:佛與神道戰火再燃「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第一回中的喟嘆在日本宗教史上同樣適用——明治維新之後,佛教的地位一落千丈,與此對應的神道教的重新崛起,而當初的神佛習合,自然也變成神佛分離。
1867年,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大政奉還給天皇,江戶時代結束。明治天皇創立新政府後為強調天皇統治的合理性,借天皇血統強力鼓吹神道,神道教由此開始復興。因當時神佛習合已經深入人心,於是日本明治政府基於政教一致的方針,為禁止神佛混淆而頒布《神佛判然令》,宣布「中古以來,以某權現,或牛頭大王之類及其他以佛語稱呼神號的神社不少。凡此均須繕寫其神社之原委上報」、「以佛像為神體之神社, 以後應須改換」,懸掛於神社前的佛像、金鼓、梵鍾佛具等物,須從速拆除。
德川慶喜
一朝天子一朝臣。《神佛判然令》本意只是要瓦解神佛習合的現象,並非是要排斥佛教,但其頒布依然引發了廢佛毀釋的運動。一時間,佛教遭遇空前迫害浩劫,大量佛寺佛像被毀,僧侶被強制還俗,同時神祇官職逐漸上升,日本由此走入了國家神道時代。
如果說佛教傳入的本質是中華先進位度的傳入,那廢佛毀釋的背後自然也有著更深的社會原因:神佛習合與幕府統治融為一體,而神道的國教化則代表了尊皇攘夷、倒幕維新的利益。國學者大國隆正於 1867年撰寫的《新真公法論》中提倡以國學為基礎的國際外交,將日本作為世界之「本」,把萬國作為「末」,「世界之本」的日本是「萬國的總帝國」,天皇則為「世界之總王」——如果說真偽莫辨的《田中奏摺》預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計劃,那麼《新真公法論》早在日本崛起之前便已經預示了日本的野心。
明治天皇全家福
國家神道最終在二戰時期成為日本控制國民並服務於擴張的戰爭工具。戰後,日本政府發布了《宗教法人法》切斷了神道教與國家的關係,國家神道終於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21世紀初,日本的佛教徒佔日本人口近八成,充足說明了佛教自身的生命力——當然,日本人可以同時信仰幾大宗教,這也並不能說明佛教對神道教又建立了新的絕對優勢。
《火影忍者》中,宇智波斑所嚮往的恐怖統治與日本歷史上曾流行的國家神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宇智波斑意圖通過「無限月讀」將瞳力映射在月亮之上,讓全世界的人陷入幻術中,而明治政府則通過諸如《大教宣布之詔》、《教育敕語》、《明治憲法》等文件確定了「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天皇神聖不可侵犯」等政治信仰。如果說中了無限月讀的人會進入夢境中,一切的願望得以實現,那麼經過國家神道洗腦的普通公民,也一樣會以其為精神支柱,這也正是造成「大東亞戰爭」的悲劇源頭之一。
宇智波斑
結語
佛教與神道教的千年恩怨終於收場成為日本人共同的精神財富,而在《火影忍者》的結尾,漩渦鳴人與宇智波佐助也最終和解,共同在第四次忍界大戰後構建起新的和平世界。在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中,漩渦博人既是漩渦鳴人之子同時又是宇智波佐助之徒,這是不是也暗含著現實生活中佛教與神道教的和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