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才剛看了個視頻集,全是老外的小孩與家裡的狗狗貓貓在一起親密玩耍,有的小孩還很小,路都不會走。看起來好溫馨的樣子。聯想起我們的絕大多數家長,不說允許小孩跟自家寵物玩耍,就是在懷孕時都把自家養的貓狗送人甚至拋棄的。難道國外的貓狗就沒有細菌嗎?
關於「為什麼國外的家長允許小孩與家裡的寵物親密接觸而我們的絕大多數家庭不允許呢?」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對於ID為「豆花奶爸」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首先是社會環境的原因。我沒怎麼養過貓,就拿狗來說說吧。狗在我們國家最早是做看家護院、協助牧民放牧、跟隨獵人打獵的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的飛快、農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狗開始更多進入家庭內部,提供情感上的陪伴。但是這個時間還是太短了,很多人對於狗的印象還是停留在「狗改不了吃屎」、「四處翻垃圾堆」、「不洗澡,很髒」、「狂犬病殺死好多人」等等之類的印象中。一些家長腦海裡對於狗是這樣的印象的時候,不允許孩子接觸狗也就不奇怪了。我國的養狗的門檻太低了,低到幾乎沒有。其結果就是養了幾天就發現受不了了,或者因為沒有任何經驗導致被騙、不文明飼養。進而造成了很多的棄養、丟棄寵物,導致流浪狗的出現。這些流浪動物也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滋生出一些民怨,有怨氣的人見狗避而遠之也很正常。說到國外養狗比較嚴格的國家,就不得不提號稱是「沒有流浪狗」的國家——德國。德國對於寵物管理有著相對十分完善的法律,比如:棄養狗是要負法律責任的,而且禁止寵物店出售狗。想要養狗基本就只有2個途徑,第一種是去收容所收養寵物。第二種就是向專業的繁育者購買,而且對於繁育場的監管力度非常嚴格。
來看看網名為「都市生活訓犬師ing」的網友是怎麼說的:
這是一個大環境的現狀。中國養寵物的時間和文化,認知知識還不成熟。大部分的寵物消費者,和不養寵物者還是受老一輩的思想影響。還不懂得科學養狗的新認知(比如定期體內體外驅蟲,定期打疫苗,定期用寵物用品洗澡等等)。而且不知道自己的狗狗應該在家裡和出門有規矩,有禮貌!大家養狗的門檻也是非常底。沒有任何養寵知識就可以幾百塊,一千塊買一隻寵物,也不願意去學習新知識。也沒有任何監督。完全不知道是消費一個生命。可以很隨意的丟棄,不用任何擔心後續的代價!所以大家很多誤區,沒有真正的得到規範。希望我們的新人越來越快的早日學習到裡面的知識。中國的年輕人還是很會學習的!看到國外好的也會緊緊跟上。
對於ID為「夜伴遛狗君」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對狗狗不了解,不認知不接納,看門犬的角色深入人心,但是在未來新時代新年輕人慢慢會接受。那天我鄰居來我家玩,她小孩看到我家happy又是喜歡又是怕,她卻給孩子灌輸狗會咬人,說不想自己孩子摸狗,很髒,對此我不解釋也不普及。但是以後養狗文化會越來越普及,深入家庭,和孩子一樣。
名為「Alex萌喵集中舍」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我國寵物行業發展比較晚,過去人們養狗或者貓主要都比較具有功利性,比如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養貓為了抓老鼠,並不是把他們當做寵物來養,而且國內還有吃狗肉這一現象,這就一定意義上把貓狗當做畜生,工具。而國外養貓狗主要是為了能夠陪伴家人,幫助孩子建立愛心和責任感,陪伴老人安度晚年,而且國外也是比較早將寵物馴化做導盲犬,給心理障礙或者交流障礙的人做治療犬,雖說也是具有功利性,但是出發點都是將他們視為家庭的一部分,因為導盲犬就是盲人的眼睛,治療犬就是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醫生,相當程度的賦予了人的角色。而國內養寵物在早期更多的是在模仿,看到國外品種多樣而且覺得很新潮才養,並逐漸在心理上也開始認同並接受這一理念,但是苦於科學養寵普及跟不上,人們內心深處還是覺得寵物髒,身上有寄生蟲,有細菌,而且被寵物咬了會得狂犬病,所以大部分都不願意讓孩子跟寵物親密接觸。這也讓我想起前段時間一位業主致全體業主的一封倡議書,裡面說因為妻子懷孕一樣全體業主能夠暫時最好永遠送走自家寵物,避免傷害到孩子,這封倡議書直接引起我們寵物圈子裡所有人的聲討,一時刷屏朋友圈。
名為「平凡的幸福206179360」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這個問題往大了說呢和國民觀念有關,一直以來由於動物的防疫技術的落後和不普及,造成民眾對動物疾病的恐慌。近年來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大家對寵物疾病的預防越來越重視。因為寵物帶來的疾病也在減少。 其次才是個人觀念的問題,有些人一輩子都接受不了和寵物親密接觸,合理不要說允許孩子和寵物玩耍了。女兒和家裡的小狗,小狗已經是家裡的一個成員,乖巧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