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這個夏季,肚子無疑是最滿足最幸福的,因為我們之前宅家的日子裡,聞不到芬芳的花香,也喝不到心心念念的奶茶、甜品,如今卻加倍地進了我們的嘴巴。
幾個月未曾謀面的美食總是要補回來的嘛。(﹃)
一出牢籠,光顧最多的便是甜品店了,來一碗沁人心脾、冰爽滑口的椰汁西米露,那香甜的椰奶、Q彈的西米再搭配新鮮的水果,那是從頭到腳的暢快啊!
甜品裡很多都是搭配西米的,為什麼呢?只因很多人都說西米是個好東西,天然又健康。
西 米 是 什 麼 ?
吃過那麼多西米,你知道西米是什麼嗎?雖然名字裡有一個「米」字,但它並不是像大米、小麥類似的天然植物種子。
傳統的西米是從西谷椰子(南亞特有樹種)的樹幹中提取出來的一種澱粉,經再加工而成的小顆粒,個頭大的叫大西米,個頭小的叫小西米。具體一點講,它的製作工藝和我們常吃的粉絲異曲同工。
故此得名。後來用木薯澱粉取代產量極少的西谷椰子澱粉,而名稱卻保留下來。
傳統西米
西谷椰子之所以被稱為糧食樹種,因為其生長的地方往往是貧瘠的熱帶雨林沼澤區,儘管取得澱粉費時又費力,而且還不太好吃(如加工程度不夠精細而纖維過多),但對原住民而言依然是難能可貴的食物。
西谷椰子樹(Metroxylon Sagu)原產於印尼的原始熱帶雨林,成株的西谷椰子樹幹中含有大量的澱粉。從樹苗開始,樹幹中就積累澱粉直至開花結果,一旦西谷椰子開花,樹幹裡的澱粉就逐步消耗並轉化為果實中的營養,一段時間後被『掏空』的樹木就會死亡。
為了最大程度的收穫這些澱粉,原著居民會在西谷椰子開花前將高達20餘米且樹幹粗壯的樹砍伐。
再以人力或者機器破開樹幹,取樹心部分,也就是木髓部。
為了得到樹幹中澱粉,使用各種工具搗碎木屑,一點都不能浪費了,這都是賴以生存的糧食啊。
然後用清水揉搓木屑並擠出其中的澱粉。
收集得到的溶液經沉澱後就可以得到西米澱粉。
而我們見到的圓粒西米,是再次加工過的,有大顆也有小顆的,這完全由生產廠家決定,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有大、小西米的原因。
現代西米
現在市場上看到的或者吃到的西米,其原料已經逐漸被另一種更高產的作物替代,那就是木薯。
木薯是大戟科多年生灌木,原產於巴西,現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栽培種植,是全球第六大糧食作物,木薯根莖中澱粉含量非常高,全世界6億人的口糧都指望著它,木薯對土壤土質的要求極低,在貧瘠土地上也能高產,非洲貧困地區栽培面積較大。
我們簡單看一下工廠裡的製程:
清 理 泥 渣
震動的傳送帶初步把泥渣抖落,而後再經幹篩機、清洗池後,木薯皮也會被剝離開,最後得到白淨的木薯
破 碎 處 理
木薯的破碎率越高,木薯粉成品的產量也會越高
洗 出 澱 粉
在匯流池內加入清水,製成木薯漿
充分混合後,瀝出汁液進入沉澱池得到澱粉。
澱粉再加工
不管是成為木薯澱粉還是變成西米,再次加工都是必要的。
揉搓成圓
還未乾透的西米澱粉經擺錘重複的揉搓,就成為了一顆顆我們在市場上所能見到的西米。
不過作為糧食,木薯粉的口感不佳,且未經加工的木薯含有氫氰酸,有一定的毒性。浸水和烘乾步驟都能幫助消除毒性,所以小夥伴們大可放心。木薯澱粉再經過加工就成了市面上的西米,我們常喝的奶茶中的「珍珠」,其主要原料也是木薯澱粉。
當然這些不影響人們享受西米露的美味,因為木薯澱粉的凝膠更光滑、更有彈性。
下面就是傳說中留言2.0,盡情來灌水吧!
不管是西谷椰樹做的還是木薯做的西米,,最後到我們嘴裡的都是經過加工後的澱粉,說白了,主要成分還是碳水化合物,就像我們平時所見的小麥澱粉,玉米澱粉。
若從營養成分上看,每100克的西米中,有83克是碳水化合物,13克是水,其他是一些脂肪、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兩者之間對比也就是剩餘的4%,其實是沒多大區別的,無所謂哪個更好,只要好吃,誰管它是從哪兒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