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攻美守下的蘇聯,經營中東為何慘敗?

2021-01-08 古今縱橫發車站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美國深陷越南戰爭,蘇聯大力擴張軍備。冷戰格局由原本的「美攻蘇守」局面進入了「蘇攻美守」局面。這一局面使得國力弱於美國的蘇聯進入了它的巔峰期,好不威風。

但進入巔峰期的蘇聯卻在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中東栽了大更頭。埃及、沙特等蘇聯盟國紛紛背叛蘇聯,轉而投靠美國。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得了解下當時的中東。1948年以色列在迦南沃地建國後,徹底阻絕了北非與西亞地區阿拉伯國家統一的可能性。使阿拉伯世界一分為二,再也沒有整合的可能。如此一來,以色列便成了阿拉伯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將以色列除之而後快。

中東地圖

於是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發生了五次中東戰爭。雖然阿拉伯國家的人口、軍隊、土地都遠遠超過以色列,但以色列危機感極強,軍人個個都視死如歸、誓要捍衛祖國的生存空間,而阿拉伯各國勾心鬥角、軍隊戰鬥力弱,幾次下來戰役都以失敗告終。始終無法戰勝以色列。而以色列由於背後有美國的支持,因此美國成為了阿拉伯國家的敵人。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蘇聯和阿拉伯國家結盟也在情理之中了。但時間進入到七十年代,由於阿拉伯國家在蘇聯的支持下始終無法戰勝以色列。而蘇聯看到阿拉伯國家中看不中用,因此就逐漸放棄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援助。這讓阿拉伯國家和蘇聯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當時的阿拉伯強國主要有埃及、沙特兩國。

佔領迦南沃地的以色列

埃及覺得想要剿滅以色列是不可能的了,而蘇聯一方面擴張軍備,另一方面卻減少了對埃及的軍事援助。這讓埃及感覺蘇聯這個靠山是靠不住的了,得另尋他路。而美國因為處於「蘇攻美守」的勢態,所以開闢中東協友,就顯得極為重要。當時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埃及就被美國給看中了,所以在七十年代,埃及與美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在八十年代,埃及甚至與美國結盟,徹底背叛蘇聯。這讓蘇聯在中東的勢力遭到了瓦解。

而海灣大國沙特更是在1973年與美國達成石油-美元結算方式,直接結盟。如果說埃及是因為無法戰勝以色列而背叛蘇聯,沙特可沒有在中東戰爭中出過什麼力,為何沙特要比埃及更早地與美國結盟呢?

遍地都是沙漠的沙特

其實,這和沙特惡劣的地緣環境和國家利益有關。沙特本來是一個土地貧瘠的國家,雖然國土面積達到了225萬平方公裡,但絕大多數都是沙漠,沒有什麼發展價值。但沙特地底下竟然開採到了石油,這就讓沙特一飛沖天,成為了一個富裕國家。但沙特畢竟是個暴發戶,其國家潛力無法與伊朗、埃及、伊拉克相比。而伊朗、伊拉克都在沙特的北邊虎視眈眈。這讓沙特覺得自己的處境並不樂觀。雖然早期沙特曾經依靠蘇聯這棵大樹。但蘇聯是什麼國家沙特不清楚嗎?

蘇聯毗鄰中東,熱愛擴張領土,赤裸裸地幹涉他國內政。並且六七十年代時在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下大力擴張軍備。這讓沙特感到很恐懼,因為蘇聯嗜土成性的性格已經是世人皆知了。誰知道它哪天發起火來向自己施加壓力,妄圖將自己變為它的附屬國怎麼辦?所以,感受到蘇聯、伊朗、伊拉克威脅的沙特只能尋求美國幫助自己抵抗這三個國家才有一線生機。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

再加上蘇聯已經減少對阿拉伯國家的援助了,對沙特來講,投靠蘇聯只有弊沒有利。而美國卻是世界上的經濟中心,具有強大的經濟影響力。自己控制的石油可以與國際貨幣美元掛鈎的話,就可以取得控制全球油價的權力,既可以用它來鞏固自己石油大國的地位,又可以打壓油價,使石油豐富的蘇聯、伊朗、伊拉克都受到打擊。所以,沙特和美國結盟是勢在必行了。

美國和蘇聯不同,美國由於地處北美,與中東相隔千裡,控制中東的方式沒有蘇聯這麼直接,只能扶植代理人。於是沙特這個外強中乾的國家就成了美國的扶植對象。再加上沙特主導的歐佩克控制著石油。石油如果與美元掛鈎的話,有助於美國控制他國經濟,將潛在的對手打垮。保持住美國世界警察的位置,也方便自己打敗蘇聯。

所以沙特就和美國走在一起了。而蘇聯雖然軍事實力超過美國,但其直率的性子、沒有美國發達的經濟讓阿拉伯國家覺得這棵大樹是依靠不上了,只能與美國結盟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蘇聯在中東的經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最後由於自身經濟問題突出,勢力萎縮,只能被迫地解體,成為了冷戰中的輸家。

相關焦點

  •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國歌,為何繼承了蘇聯旋律?
    1991年12月25日,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其中,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要家底。按照道理來說,一個新政權建立以後,肯定各方面都是新的。但俄羅斯的情況不一樣,俄羅斯的國歌,基本上繼承了蘇聯的旋律,僅僅是歌詞不一樣而已。作者跟著俄羅斯國歌的節奏,還能把蘇聯國歌唱下來。
  • 二戰蘇德戰爭,巴巴羅薩計劃為何不是佔領蘇聯全境?心有餘力不足
    第一階段,佔領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基輔,並以此形成前出基地;第二階段,建立巴倫支海到莫斯科以東及南到裏海的穩固戰線;第三階段,對蘇聯東部廣大地區實施空襲作戰。第二,巴巴羅薩計劃是一個政治軍事雙重打擊的方案。一方面,德國的意識形態與蘇聯的十月革命事業完全相反,德國不想看到蘇聯在東方崛起。
  • 胡塞士兵一番作死操作,差一點當場去世,成功打響中東拖鞋軍名號
    視頻中的士兵據說來自中東的胡塞武裝,只見他衣衫襤褸,顫顫巍巍的舉起了RPG火箭筒;當他雙手將火箭筒舉過頭頂的時候,似乎是不知道RPG火箭筒的真實威力,毫無猶豫地對準地面扣動扳機,瞬間強大的後坐力讓他雙腿癱軟。
  • 當年蘇聯為何非要蒙古國「獨立」呢?
    但是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下,很多時候,國家領土的命運不是國家本身能夠控制的。最典型我國近代失去的很多領土就是如此,因為西方列強的打擊而失去。其中最可惜的就是蒙古國,當時蘇聯強行要蒙古國獨立。為此,到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當年蘇聯為何非要蒙古國「獨立」呢?原因只有四個字。從清朝末年開始,沙俄就趁清朝衰弱的時候,逐步控制了外蒙古區域,在這裡扶持傀儡的政府,此後控制長達100多年。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
  • 奧利地國企比例高達90%,為何是發達國家,而蘇聯卻垮臺了
    回答問題:奧利地國企比例高達90%,為何是發達國家,而蘇聯卻垮臺了。因為國家興亡根本是靠福報。其實不僅僅是奧地利,大德意志地區的所有國家幾乎都是這樣,國企高,力量足。英美的開放其實是開放給他們的。德意志不允許經濟文化交流,英美在那一段時間就只能悶下去。
  • 蘇聯援助印度30年,相愛的熊象為何落得相殺結局?
    隨著蘇聯進入鼎盛時期(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各國為反對西方支援以色列,通過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反制西方。當時蘇聯作為石油出口大國,獲利巨大),加大援助印度的力度。印度軍隊一度有70%的武器來自蘇聯。為增強印度的軍力,蘇聯以低廉的價格和優惠的條件向印度提供先進武器。
  • 蘇聯最兇悍的「母鹿」,兩次擊落美制戰機,眼鏡蛇也是刀下之鬼
    由於蘇聯那種嚴密的保密制度,西方人獲得蘇聯的武器裝備情報十分有限。他們如獲至寶地收集起這種直升機的各種信息情報,這就是米24A直升機。 這些作戰職能中有一點:和敵方直升機進行空戰,這為它以後在中東的兩次空戰埋下伏筆。
  • 「八王逼宮」救國,遭遇慘敗,葉爾欽赴危不臣,埋葬蘇聯
    戈巴契夫起身跟著幾人下樓,並罵道,「見鬼,你們去幹吧」。隨著戈巴契夫回到莫斯科,緊急委員會的8人全部被逮捕,逮捕令是由葉爾欽治下的俄聯邦檢察院籤發的,加盟共和國的司法機構竟然可以有權抓捕蘇聯的國家領導人。戈巴契夫沒有時間顧這些,他在忙著找新的接替人。然而,23日一早,葉爾欽竟然直接對戈巴契夫說,你找的所有新領導人我都不滿意,必須換人。
  • 英國和蘇聯有何仇怨,為何邱吉爾一直慫恿美國打蘇聯
    英國首相邱吉爾聯合巴頓等美軍高級將領,強烈要求對蘇聯採取強硬措施,英國人甚至制定了代號為「不可思議」閃電戰的對蘇作戰計劃。按照英國人制定的計劃,美英將於7月1日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不過這項計劃遭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拒絕,美國人拒絕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英國和蘇聯有何仇怨,為何邱吉爾要慫恿美國打蘇聯?
  • 為何兵臨城下時,蘇聯卻要槍決開國大將巴甫洛夫?不顧兵家大忌
    1941年,德國舉兵550萬,共計3個集團軍,190個師,從三個方向以鋼鐵洪流閃擊蘇聯,蘇德戰場由此拉開序幕。然而,僅僅在兩個星期內,不到14天的戰事中,德軍便在蘇聯的土地上勢如破竹,不僅向前推進了600公裡,同時殲滅了蘇軍100多個師,讓其毫無還手之力。
  • 以糧換油:美國政府 對 蘇聯 的 石油戰略
    為了滿足國內石油消費需求,尼克森政府廢除了 1959 年實施的石油進口配額制度,美國的石油對外依賴程度上升,美國進口石油主要來源的中東局勢動蕩不安,從而加劇了美國石油安全的不確定性。1973 年「贖罪日戰爭」爆發,由於以色列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阿拉伯國家未能獲得戰爭勝利。
  • 俄羅斯國歌和蘇聯國歌,為何聽起來一樣?
    ,為何這首歌聽起來和蘇聯國歌一模一樣?  其實不然,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成為了獨立的主權國家,在世界舞臺上,又恢復了「俄羅斯」這一歷史上的名稱。但經過綜合考慮之後,在普京的堅持和主導之下,慷慨激昂,家喻戶曉的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重新被選為了俄羅斯國歌,只是改掉了歌詞,旋律一模一樣。  新的俄羅斯國歌繼續由曾經填寫了蘇聯國歌的文學家謝爾蓋·米哈爾科夫填詞,完成後被命名為《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這首國歌於2000年底啟用,和蘇聯國歌的旋律一模一樣,只是歌詞不同,因而不懂俄語的人會覺得聽起來一樣。
  • 蘇聯歷史:赫魯雪夫要把旅順基地還給中國,為何伏羅希洛夫反對?
    蘇聯建立後,在蘇聯歷史有許多叱吒風雲的軍事將領,這些人既是蘇聯建設的功臣,又是挽救蘇聯的功臣。可以說沒有這些忠心耿耿的軍事將領,蘇聯不可能走到現在。但在蘇聯期間,能歷經四代元首的開國元帥,恐怕沒幾個,除了朱可夫以外,還有一位並不被看好的元帥,此人就是伏羅希洛夫。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反殺不至於,但對於蘇聯來講,慘勝芬蘭也相當於是敗了,我覺得更嚴重的後果是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外強中乾的實力,並在一年之後和芬蘭一起給了蘇聯一個大大的驚喜(二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整一代蘇聯男人幾乎全部死亡),在芬蘭他們叫做繼續戰爭,意思是蘇芬戰爭的延續。
  • 蘇聯解體,沒有選擇中國模式的戈巴契夫改革為何失敗了?
    從當時蘇聯的情況看,改革是必然的。正如俄國學者所描述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之後,蘇聯不僅在對內政策,而且在對外政策方面都朝著保守主義甚至新史達林主義的方向迅速倒退。黨的機關工作人員那種在凍結體制下過太平日子的夢想開始實現了。泱泱大國如同發動機出了故障的大船,已操帆停泊。
  • 同宗同源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何反目成仇,爆發5次中東戰爭?
    同宗同源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何反目成仇,爆發5次中東戰爭?文/號外歷史之麗麗 圖/網絡5次中東戰爭大家都是知道的,從1948年陸陸續續打到1982年,這幾十年的時間內,無數的人因此喪命,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原本同宗同源的兄弟,要反目成仇呢?
  • 1991年蘇聯解體後,3萬華人企圖回國,為何直接被拒之門外?
    吃著碗裡瞧著鍋裡1962年4月22日,超過6萬邊境居民未經許可穿越霍爾果斯口岸,要求乘坐國際公共汽車前往蘇聯。這次事件堪稱二戰後最大的邊民外逃事件。這裡面的事情很複雜,蘇聯把克格勃都出動了,探照燈深入邊境幾公裡給外逃人員指路。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聯名將巴甫洛夫,為何被史達林下令處決?
    縱觀整部二戰史,蘇聯紅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可以說非常優異,如果不是他們他們用滿腔愛國熱血和保衛祖國的決心阻擋了納粹的鐵蹄的話,那麼二戰的最終走向,將很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不得不說,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現在分析,以沙俄及其繼承者蘇聯的秉性,如果不是日俄戰爭,而任由其一直佔據並經營下去,東北很大可能不復為中國所有。也就是說,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只差一點就成功了。 5、黑瞎子島:最後被佔的故土 中東路事件: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通電服從南京,民國形式上完成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