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美國深陷越南戰爭,蘇聯大力擴張軍備。冷戰格局由原本的「美攻蘇守」局面進入了「蘇攻美守」局面。這一局面使得國力弱於美國的蘇聯進入了它的巔峰期,好不威風。
但進入巔峰期的蘇聯卻在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中東栽了大更頭。埃及、沙特等蘇聯盟國紛紛背叛蘇聯,轉而投靠美國。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得了解下當時的中東。1948年以色列在迦南沃地建國後,徹底阻絕了北非與西亞地區阿拉伯國家統一的可能性。使阿拉伯世界一分為二,再也沒有整合的可能。如此一來,以色列便成了阿拉伯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將以色列除之而後快。
於是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發生了五次中東戰爭。雖然阿拉伯國家的人口、軍隊、土地都遠遠超過以色列,但以色列危機感極強,軍人個個都視死如歸、誓要捍衛祖國的生存空間,而阿拉伯各國勾心鬥角、軍隊戰鬥力弱,幾次下來戰役都以失敗告終。始終無法戰勝以色列。而以色列由於背後有美國的支持,因此美國成為了阿拉伯國家的敵人。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蘇聯和阿拉伯國家結盟也在情理之中了。但時間進入到七十年代,由於阿拉伯國家在蘇聯的支持下始終無法戰勝以色列。而蘇聯看到阿拉伯國家中看不中用,因此就逐漸放棄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援助。這讓阿拉伯國家和蘇聯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當時的阿拉伯強國主要有埃及、沙特兩國。
埃及覺得想要剿滅以色列是不可能的了,而蘇聯一方面擴張軍備,另一方面卻減少了對埃及的軍事援助。這讓埃及感覺蘇聯這個靠山是靠不住的了,得另尋他路。而美國因為處於「蘇攻美守」的勢態,所以開闢中東協友,就顯得極為重要。當時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埃及就被美國給看中了,所以在七十年代,埃及與美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在八十年代,埃及甚至與美國結盟,徹底背叛蘇聯。這讓蘇聯在中東的勢力遭到了瓦解。
而海灣大國沙特更是在1973年與美國達成石油-美元結算方式,直接結盟。如果說埃及是因為無法戰勝以色列而背叛蘇聯,沙特可沒有在中東戰爭中出過什麼力,為何沙特要比埃及更早地與美國結盟呢?
其實,這和沙特惡劣的地緣環境和國家利益有關。沙特本來是一個土地貧瘠的國家,雖然國土面積達到了225萬平方公裡,但絕大多數都是沙漠,沒有什麼發展價值。但沙特地底下竟然開採到了石油,這就讓沙特一飛沖天,成為了一個富裕國家。但沙特畢竟是個暴發戶,其國家潛力無法與伊朗、埃及、伊拉克相比。而伊朗、伊拉克都在沙特的北邊虎視眈眈。這讓沙特覺得自己的處境並不樂觀。雖然早期沙特曾經依靠蘇聯這棵大樹。但蘇聯是什麼國家沙特不清楚嗎?
蘇聯毗鄰中東,熱愛擴張領土,赤裸裸地幹涉他國內政。並且六七十年代時在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下大力擴張軍備。這讓沙特感到很恐懼,因為蘇聯嗜土成性的性格已經是世人皆知了。誰知道它哪天發起火來向自己施加壓力,妄圖將自己變為它的附屬國怎麼辦?所以,感受到蘇聯、伊朗、伊拉克威脅的沙特只能尋求美國幫助自己抵抗這三個國家才有一線生機。
再加上蘇聯已經減少對阿拉伯國家的援助了,對沙特來講,投靠蘇聯只有弊沒有利。而美國卻是世界上的經濟中心,具有強大的經濟影響力。自己控制的石油可以與國際貨幣美元掛鈎的話,就可以取得控制全球油價的權力,既可以用它來鞏固自己石油大國的地位,又可以打壓油價,使石油豐富的蘇聯、伊朗、伊拉克都受到打擊。所以,沙特和美國結盟是勢在必行了。
美國和蘇聯不同,美國由於地處北美,與中東相隔千裡,控制中東的方式沒有蘇聯這麼直接,只能扶植代理人。於是沙特這個外強中乾的國家就成了美國的扶植對象。再加上沙特主導的歐佩克控制著石油。石油如果與美元掛鈎的話,有助於美國控制他國經濟,將潛在的對手打垮。保持住美國世界警察的位置,也方便自己打敗蘇聯。
所以沙特就和美國走在一起了。而蘇聯雖然軍事實力超過美國,但其直率的性子、沒有美國發達的經濟讓阿拉伯國家覺得這棵大樹是依靠不上了,只能與美國結盟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蘇聯在中東的經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最後由於自身經濟問題突出,勢力萎縮,只能被迫地解體,成為了冷戰中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