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萌」可愛,小區驚現兩隻刺蝟!雖是萌寵,可得保持距離哦

2020-12-04 淮安身邊事

來源:淮安新聞網

「小區裡竟然有刺蝟。」16日,家住億力未來城小區的金女士發出了這樣一條朋友圈。記者調查發現,該小區內時常有刺蝟出沒。專家提醒,刺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儘量不要去驚擾它們。

金女士稱,她前一天晚上出門遛狗,在小區綠化帶的草叢中發現兩團灰色的東西正在蠕動,湊近一看竟是兩隻刺蝟。「這還是第一次在小區裡發現刺蝟呢,過去只聽說刺蝟生活在野生環境中,所以感到很驚奇。」金女士告訴記者,她問了問小區裡的鄰居,也有人說看到過,還有人看到刺蝟和流浪貓一起在垃圾桶附近覓食。

記者來到該小區,就此事詢問了小區裡的幾位保安人員。保安陳師傅說,他有天晚上在小區南門附近也看到過刺蝟活動,是一直特別肥大的刺蝟,當時他擔心有人會傷害到刺蝟,準備將其帶走野外放生,但被一名老奶奶勸阻了,所以他懷疑這隻刺蝟是被放生到小區裡的寵物刺蝟。

市林業站站長、高級工程師薛同良介紹,刺蝟是淮安本地常見的野生物種,該小區綠化環境好,又靠近運河邊,有野生刺蝟活動也不奇怪。建議市民見到刺蝟後和它們保持一定距離,不要去驚擾它們,更不要去捕捉它們,刺蝟身上帶有大量蟎蟲和細菌,被刺傷後有傳染疾病的可能。此外,刺蝟是本地物種,少量放生幾隻對環境並無明顯影響,但如果放生的野生動物不是本地物種,或是數量較大,應當主動聯繫並徵得林業部門的同意,防止對野生動物種群產生不良影響。

融媒體記者 傅停停

融媒體編輯 潘永勇

相關焦點

  • 小區來了兩隻小刺蝟?專家提醒,要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
    本報訊 「小區裡竟然有刺蝟。」16日,家住億力未來城小區的金女士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專家提醒,刺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儘量不要驚擾它們。金女士稱,她前一天晚上出門遛狗,在小區綠化帶的草叢中發現兩團灰色的東西正在蠕動,湊近一看竟是兩隻刺蝟。「這還是第一次在小區裡發現刺蝟呢,過去只聽說刺蝟生活在野外,所以感到很驚奇。」金女士告訴記者,她問了小區裡的鄰居,也有人說看到過。記者來到該小區,就此事詢問了小區裡的幾位保安人員。
  • 管理定律之「刺蝟法則」:與下屬保持適當距離,切不可無原則親近
    做生意當老闆,悟透這一管理定律,與下屬保持適當距離,切不可無原則親近,賺錢不難,這一定律就是管理學中的「刺蝟法則」。「刺蝟法則」源於一個和刺蝟有關的試驗。為了研究刺蝟在天氣寒冷的冬季的生活習性,一位生物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兩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兩隻刺蝟因為寒冷而擠在一起,卻互相刺得對方不舒服;離得太遠,又因為太冷而受不了。就這樣,翻來覆去地嘗試了很多次後,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取暖,又不會被刺。做生意當老闆,和下屬打交道的道理也是如此,與下屬要保持適當距離,切不可無原則親近。
  • 保持適當距離,保持彼此的溫暖,像刺蝟一樣相處
    所以,也才會有「距離產生美」一說。但是,知道這個道理,不代表就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道理;也並不代表就能實踐好這個道理。要想保持彼此的溫暖,人,不妨學學刺蝟。每當天冷需要取暖時,刺蝟就會彼此緊挨在一起,但它們之間卻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因為,距離太近,身上的刺就會刺傷對方;距離太遠,它們又會感到寒冷。保持適當距離,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溫度,又不傷及對方。
  • 心理學刺蝟效應:請和你身邊的人保持一定距離
    每天5分鐘,從零學心理關注「心理筆記」,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已文 | 壞壞小懶貓 | "刺蝟效應"來源於西方的一則寓言,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裡,兩隻刺蝟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於距離太近教育心理學家根據這一寓言總結出了教育心理學上著名的"刺蝟效應"。這一效應的原理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日常相處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實踐中,不少老師將這一"效應"誤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太大,學生失去了溫暖感,產生了陌生感,因此,教師的教育效果不可能好。
  • 刺蝟效應:過分控制孩子並不好,善於保持距離,親子關係更親密
    這就像刺蝟,它們渾身帶刺,如果兩隻刺蝟想接近互相取暖,結果只會刺傷對方。其實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家庭,這些問題也實實在在困擾著我們,所以今天就大家了解一下怎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好這件事,首先就要了解「刺蝟效應」。一、什麼是「刺蝟效應」?「刺蝟效應」最初源於西方寓言。
  • 與老闆相處的哲學:像刺蝟取暖一樣彼此靠近,卻又保持距離!
    這讓我想跟他保持一定距離,但他身為我的上司遠離不開,身為朋友我的勸阻他也不聽,最後一拍兩散,我只好辭去工作另尋出路。工作中如果「過度親密」容易導致「刺蝟效應」的出現。刺蝟效應(Hedgehog Effect),是指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
  • 寵物小刺蝟成新晉萌寵:外表堅強,內在柔軟說的就是它
    但隨著近幾年寵物市場的發展,不少人也覺得刺蝟這種小寵物十分可愛。於是刺蝟慢慢地變成了一種家庭寵物,跟倉鼠、兔子這樣的小寵一樣,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新晉萌寵。如果想將體型小小的刺蝟當作寵物來飼養,一定要注意這些飼養事項哦。刺蝟和大部分小寵一樣,膽子小且喜歡安靜。在養刺蝟的時候,要給它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可以把它放在陽臺或者是比較安靜的角落。
  • 我們都同刺蝟一般,為了不被刺傷,請保持合理距離
    我們都同刺蝟一般,為了不被刺傷,請保持合理距離。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在冬天氣溫太低,有兩隻刺蝟因太冷而靠近對方準備互相取暖,但當它們靠得太近時,彼此身上的刺便會傷害到對方,於是只好又分開一些,這樣它們只能一次次調整距離,以能夠取暖又不會傷害對方。這只是個故事,但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個原則其實也適用於我們。
  • 刺蝟法則告訴家長:育兒也要保持距離感
    作者:迎迎(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編輯:迎迎在寒冬,睏倦的刺蝟會選擇抱團取暖。但是一旦靠的太近,兩隻刺蝟身上的刺就會紮上彼此,但一旦過遠,又難以抵抗寒冷。於是刺蝟們不斷試探,調整距離,終於找到了一個恰當的距離,既保證雙方的安全,又實現了相互取暖的目的。刺蝟相處之道所折射出的真理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刺蝟法則"。何為"刺蝟法則"刺蝟法則強調人際關係之中,二者之間理應保持恰當適宜的心理距離。
  • 人與人之間,怎麼像刺蝟一樣保持「臨界距離
    叔本華有一個刺蝟理論,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就像冬天裡的刺蝟,太遠了不取暖,太近了又互相扎刺。馴獸師在馴化老虎時,始終保持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如果距離太近,老虎感受到侵犯,如果距離太遠,老虎不聽招呼。行為學裡將這種剛好可以避免老虎攻擊的距離定義為臨界距離。
  • 合肥一小區驚現兩隻果子狸幼崽 它們的媽媽或已遇害
    讓人意外的是,近日合肥鬧市區竟有人發現兩隻果子狸幼崽。這是咋回事呢?意外造訪的「客人」很快引起了小區居民的好奇,左鄰右舍紛紛跑來圍觀,但大家討論了半天也不知道這是啥動物。看到小傢伙如此可愛,住在御景山莊小區的孫女士頓生憐憫之心,決定先暫時收養它,但是這個小傢伙似乎並不領情,一直不吃不喝,還伴有拉稀的症狀。不是鼬獾而是果子狸那麼這種長相呆萌的小動物到底是啥呢?
  • 小區裡有兩隻可愛的貓咪
    每天上下班,我大多數時候都會看見兩隻貓在小區裡,它們時而散步、時而懶睡,時不時還伸個懶腰,甚至有時爬到車頂上,好像是車子的主人一樣,一副悠閒自在的樣子,好可愛喲!虎視眈眈。每天上下班,我大多數時候都會看見兩隻貓在小區裡,它們時而散步、時而懶睡,時不時還伸個懶腰,甚至有時爬到車頂上,好像是車子的主人一樣,一副悠閒自在的樣子,好可愛喲!睡意朦朧。
  • 萌寵:小刺蝟!我全身是刺,但對你溫柔!
    今天的萌寵帶大家認識一下天生長著一副無辜臉,小手小腳的寵物:刺蝟。許多人之前是不是都沒有想到過刺蝟是可以當做寵物飼養呢?因為給人的感覺就是它背後尖尖的刺很容易傷人,也不好親近。其實不然,刺蝟本身是一種非常溫順的動物,它的刺在環境比較安全的情況下是沿著身體順倒下來的,因此一隻和你已經很熟的刺蝟是不會刺傷你的。
  • 人與人的距離就像冬天裡的兩隻刺蝟,如何做到溫暖卻不受傷?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冬天裡的兩隻刺蝟一樣,離得太近就會彼此傷害到對方,離得遠又會感受不到對方的溫度,只得獨自去面對嚴寒。俗話說,距離產生美,然而卻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個距離是多遠。兩個人太過於親近,就會失去彼此的獨立空間,讓隱私無處安放。
  • 主人給刺蝟洗澡,刺蝟翻著肚皮一臉舒爽,真可愛
    刺蝟可以養嗎?可能很多人一聽刺蝟都覺得這個東東肯定不能養的,畢竟它們全身都是刺,誰願意養這樣一個東東呀。可後來人們發現刺蝟還是很萌的,它們身材嬌小玲瓏、圓溜溜的黑眼睛、小小的耳朵又機智又可愛。尤其是國外養刺蝟的人更多,國外還有養刺蝟的主人還帶著刺蝟到處去旅遊,不要太可愛噢。跟貓狗一樣,養刺蝟也是需要給它們洗澡的,刺蝟身上容易長跳蚤和蝨子,這可能會導致它們出現皮膚病,而給刺蝟洗澡就能幫助它們去除身上的小蟲子,保護它們嬌嫩的肌膚。
  • 小區內驚現寵物「墳墓」引發熱議 萌寵死後如何處理?
    原標題:小區內驚現寵物「墳墓」引發熱議 萌寵死後如何處理?近年來,養寵物的風潮越來越火熱,從而催生了許多與寵物相關的行業,比如寵物美容、寵物陪玩等等。但寵物死後的處理,很多城市還是一片空白。近日,有市民向晚報記者反映,在西山區澤惠園小區,有業主將寵物屍體埋到小區公共綠化帶上,不僅搭了「墳墓」,還立起「墓碑」,擺上水果等祭祀品,路過的行人和業主都覺得「瘮得慌」。
  • 青島一小區現野生刺蝟 住了三年多天天吃蛋糕
    」昨天上午,市民任先生撥打本報熱線82860085反映,錯埠嶺一路的小區草坪內住了一對野生刺蝟,周圍居民對這對刺蝟關愛有加,每天給它們送蛋糕吃。刺蝟一家已經儼然成了小區的「居民」。   「昨天晚上,我吃過晚飯後在錯埠嶺一路散步,遠遠看到路邊草坪中有個灰色的東西在動,不像是貓狗。走近一看,才發現是只刺蝟。」
  • 銅梁市民小區撿刺蝟成為「燙手山芋」
    飯後在小區散步,撿到一隻刺蝟,小心抱回家後小傢伙卻不吃不喝,這可愁壞了石女士。6月5日晚8點多,家住銅梁城區龍軒大地小區的石女士飯後在小區散步,忽然在路邊發現有東西在挪動,她十分好奇,停下腳步一看,居然是一隻刺蝟。
  • 路橋:撿了兩隻小刺蝟 怎麼辦?
    感覺有點像是刺蝟,那究竟是不是呢?記者在現場與台州灣野生動物園園長進行了視頻連線。   台州灣野生動物園園長 王剛:這個是刺蝟, 是國家保護動物 ,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是省重點(保護動物)。   台州灣野生動物園園長 王剛:這個季節 ,它正在儲存糧食的時候, 它可能把東西都存到洞裡過冬嘛,它可能到處在尋找食物 。
  • 刺蝟的刺不是愛情的距離
    那是一個關於刺蝟的愛情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群刺蝟圍在一起,為了相互取暖,它們越靠越近。可是當靠得太接近時,發現彼此身上的刺會刺到對方,為了避免疼痛,又逐漸散開,卻失去擠在一起的好處,而再度冷得發抖,於是又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