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兒當自強。
天下網商記者 劉德麟
現在的小學生,已經忘了那套從天而降的腿法。
在那個沒有「吃雞」和「王者」的年代,男孩間增進友誼的方式很簡單:打或被打。
這其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出招前必須喊出「降龍十八掌」、「猴子偷桃」等招式的名字,把所有平A都渲染出必殺的氣勢。否則,就是不講武德。
某些人的童年,像極了「騷話王」阿福
畢竟,「猴子偷桃」確實是個必殺。
但最有牌面的,非黃飛鴻的「佛山無影腳」莫屬。
亞文化吹哨人·黃飛鴻
當黃飛鴻站在你面前,左右聲道同時響起《男兒當自強》的BGM時,你已經死了。
現在的小學生有多想上王者,曾經的男孩們就有多想成為黃飛鴻,沒有比踩著人頭頂從天而降更酷的登場方式。如果有,那一定是在落地前踢出一記「佛山無影腳」。
佛山無影腳
講個冷知識,「佛山無影腳」是徐克為黃飛鴻虛構的招式,但當時的小學生並不在意這一點。
違背牛頓三大定律的「佛山無影腳」,一度力壓「降龍十八掌」,榮登小學生最愛必殺排行榜榜首。
其流傳程度,不亞於如今的「松果彈抖閃電鞭」,但要比這玩意兒不知高到哪裡去。
我三年級的時候,還真有狠人舉著把雨傘就要像黃飛鴻一樣玩一把窗臺速降,還好最後他慫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徐克版《黃飛鴻》是真正的亞文化吹哨人。
有人因為成龍在《城市獵人》中的扮相,說他是cosplay鼻祖,第一個女裝大佬。鼻不鼻祖的我不知道,至少在女裝這塊上,成龍也要對著豬肉榮恭恭敬敬地喊一聲:「老大哥。」
豬肉榮VS成龍
我有確鑿的證據懷疑,2012年走紅微博的「歪脖子」頭像和表情包,是在「瑞斯拜」1993年《獅王爭霸》裡的黃飛鴻。
歪頭鼻祖
就算是把徐克版《黃飛鴻》當成《黃飛鴻之:我與十三姨的那些事兒》也非常有看頭。
在與十三姨的互動中,黃飛鴻時而像個充滿好奇心的大男孩,時而又像個穩重說教的老學究,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叫「傲嬌」。
就問先鋒不先鋒?二次元不二次元?
黃飛鴻X十三姨
白富美X小鎮青年、家族倫理的枷鎖X時局動蕩下的離別、外國高富帥情敵X大義與私情的取捨,這些設定隨便扔一個給臺灣偶像劇都能再戰十年。
當黃飛鴻終於與十三姨擁抱在一起,喊出她的名字「少筠」時,所有人都會超前地露出不屬於那個時代的姨母笑。
「我看那些舊獅頭破了便該丟掉,過了時的東西就不該留著。」這段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暗喻,把單純的男女之情拔高成了一種思想解放。
黃飛鴻之父:黃麒英
而這句1991年的臺詞,放在2020年也毫不過時。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非常有用。
比如,打工人的「春劫」傳統命題:催婚。建議過年親戚串門時,循環播放《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主要是舞獅夠喜慶。
徐克之後,掀起了一股「黃飛鴻熱潮」。
1999年,植髮後的克林來到中國,自廢龜派氣功出演了36集PPT動畫《新少年黃飛鴻》。看過的建議去豆瓣補個評分。
同年,IGS公司開發了一款叫做《形意拳》的街機遊戲,可操控角色幾乎囊括了整個「黃飛鴻宇宙」。而遊戲裡的角色打的卻是「象形拳」,不講武德。
2002年,釋小龍主演的30集電視劇《少年黃飛鴻》算是為「黃飛鴻同人系列」找回了一些牌面。
最有牌面的當屬4399《真人快打》。沒人能聽懂那個紫衣辮子頭究竟喊得啥,但大家堅信他喊的就是:「佛山無影腳。」
小學計算機課永遠的神
關於黃飛鴻的一切,卻在某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時間點被抹去。就像滅霸打了個響指,沒留一點緩衝的餘地。
時代の眼淚·黃飛鴻
隨著整個香港電影的沒落,時代拍了拍黃飛鴻的肩膀,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收手吧,飛鴻,外面全是好萊塢特效。」
打星經年苦練才能搞定的場面,卻能通過後期視效輕易展現在屏幕上。
在擦破皮、畫個「戰損妝」,甚至親自拍動作戲就能上熱搜,被誇敬業的當代演藝圈,曾經以血肉之軀博觀眾一樂的打星成為了傳說,甚至是另類。
時代拋棄了武行,連個招呼都沒打。
勉強算上14年的《英雄有夢》,黃飛鴻在院線裡消失的時間跨度,也足以讓一個背不全乘法口訣的小學生,成長為一個開始分泌青春荷爾蒙的叛逆青少年。
諷刺的是,《黃飛鴻》沒能在銀幕上延續的宗師形象,卻被各路民間「大師」「發揚光大」,成為他們招搖撞騙的金字招牌。
最出名的莫過於,剛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的:「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
馬保國到底有沒有練過真功夫我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絕對看過張衛健演的:如來佛祖玉皇大帝觀音菩薩指定取西經特派使者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
張衛健版孫悟空
不然起不了「渾元形意太極拳「這麼縫合,又看上去特別屌的名字。
騙騙傻老外也就罷了,費解的是還有那麼多國人成為馬的信徒。好傢夥,那我是不是也能自封「龜派橡皮螺旋丸掌門人」,去收人學費。
從雷雷、閆芳,到馬保國。在「暴雷」這件事上,能跟上長租公寓速度的,或許只有我國民間武林的「野生大師」。
自李小龍用「中國功夫」影響全世界後,中國傳統武術就一直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上:沒人能證明它實戰不行,也沒人能證明它到底有多行。
「大師」閆芳名場面
影視劇裡的大俠一個比一個能打,現實中的武林派系一個比一個神秘。這就讓「野生大師」們找到了可乘之機。
既然大眾對傳統武術的了解,多來自於影視劇,那他們就按著影視劇裡的樣子來打造自己的人設。
「太極」成為爆款派系是一種必然。除非跳樓或是吊威亞,不然人類不可能踢出能在空中平移發力的「佛山無影腳」,能做到的那叫賽亞人。
但是個人就能模仿影視劇裡張三丰打的太極,內家功夫玄之又玄,何況太極本身已作為大爺大媽的傳統健身項目,有很大群眾基礎。
於是,最終呈現在大眾面前的當代武林,長了一副馬保國的嘴臉。
松果彈抖閃電鞭
「武德」淪為懦夫般自欺欺人的笑話。
傻逼當道,武林衰落。黃飛鴻式的宗師,成為獨屬於一代人的記憶,也成為另一代人特有的遺憾。
一代宗師·黃飛鴻
名字裡帶「黃飛鴻」的電影有上百部,最經典的一定是徐克版《黃飛鴻》。首先,他對角色的塑造就很牛逼。
沒人能準確說出黃飛鴻的具體形象,影視劇裡的黃飛鴻都是歷代導演意淫的產物。
真假尚有爭議的黃飛鴻遺照
從目前能查到的資料來看,黃飛鴻的一生可以高度概括為:武功高強懂醫術,行俠仗義好舞獅,幫古早夜店看過場子,替晚清政府打過鬼子,關於他有很多真假難辨的傳說。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黃飛鴻有過四任妻子,一生落魄,最後死的時候連棺材都買不起。
只要腦洞大,黃飛鴻既可以是流年不利的宗師,也可以是窮困潦倒的古惑仔。
關德興所飾黃飛鴻
關德興版中老年黃飛鴻,塑造了一個大俠的形象。成龍的《醉拳》,演繹了一個更接地氣的怪俠黃飛鴻。到徐克這裡,黃飛鴻才真正有了宗師氣。
先不說劇本有多牛逼,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站那兒就有一代宗師的氣質。強如烏蠅哥,也只配在他身邊當個小老弟。
張學友所飾牙擦蘇
師承武林正統的李連杰,用通俗的話來講,一招一式都很有「味道」。而他害羞、內斂的性格,和獨屬於當時大陸仔的拘謹,讓黃飛鴻的宗師架子端得恰到好處。
從此黃飛鴻約等於李連杰。
既然是宗師,就得來幾句符合設定的宗師語錄。徐克版的宗師語錄沒有華麗辭藻,也沒有故作高深,有的只是黃飛鴻作為時代參與者最簡單的吐槽:
「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有金山的話,這些洋船為什麼要來我們的港口。也許我們已經站在金山上了。」——《黃飛鴻:壯志凌雲》
「以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的,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黃飛鴻:獅王爭霸》
什麼叫做宗師級格局?
而電影裡的其他角色,也並非為了襯託主角而存在的工具人。
留學歸來的白富美十三姨,身上既有西方文明的先進思想,也有東方保守含蓄的倫理道德。在自我矛盾中,不斷推進著她與黃飛鴻間的感情線。十三姨主導的這條暗線,恰好成了明線劇情中黃飛鴻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扇窗。
哪怕就憑關之琳的盛世美顏,也能讓你感受到十三姨強烈的存在感。
講英語很溜,說中文就結巴的設定,讓牙擦蘇這個角色蓋過了其飾演者張學友的高光。演員鄭則仕在人民群眾的記憶中有兩個名字,一個叫肥貓,另一個就叫豬肉榮。
甚至在《男兒當自強》中,只走了個過場的茶樓看客,也在討論電影設定中割讓臺灣的問題。
精準而個性鮮明的角色塑造,讓電影有了極強的代入感。
《男兒當自強》中的孫中山形象
劇本的高明之處在於:不管是看門道的,還是看熱鬧的,他們都能看到自己想要的。
黃飛鴻和孫中山成為患難之交,本身就很有趣;與十三姨的感情線,即是兒女情長也是文化碰撞;而怒斥李鴻章,讓觀眾熱血沸騰的同時又感到悵然若失。
在東西方文明碰撞的時代背景下,黃飛鴻既是傲立於東方武林的一代宗師,也是在「救亡圖存」前束手無策的一介武夫。
電影裡的黃飛鴻有多能打,就顯得他有多無力。正如反派嚴振東臨死前說的那句:「我們的功夫再棒,也敵不過洋槍。」
「佛山無影腳」救得了十三姨,卻救不了頹敗的清政府。寶芝林治得了跌打損傷,卻救不了國人的性命。
不管是沙河幫、白蓮教、納蘭元述,還是黃天霸,一代宗師黃飛鴻終究只是國人內鬥的勝利者。
對於黃飛鴻來說,功夫不再是他需要突破的瓶頸,取而代之的是思想開化前,自我封閉的困境。而黃飛鴻個人的困境,恰恰也是整個中國舊社會的困境。
《黃飛鴻》英文譯為「中國往事」
個人的突破,逆轉不了時代的慣性,宗師也不過是芸芸眾生的一個。
糟糕的時代,妄圖用莽夫之勇扛起家國大義的行為是愚蠢的。比起「救亡圖存」那樣遙遠的命題,不如先思考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更為踏實。黃飛鴻的回答很簡單:
做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