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周末美國再祭「科技霸權」,宣布將共計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包括奇虎360、雲從科技、烽火科技等企業。
一時間,又是群情激昂,周末微信群朋友圈紛紛聲討「科技霸權」、力挺國貨,但到了周一,A股科技板塊卻幾乎全線皆墨,5G龍頭烽火通信接近跌停。
從中興通訊、科大訊飛到華為,再到此次33家企業,美國開始在半導體晶片、軍工、高性能計算機、精密儀器製造、通信、人工智慧(AI)等方面全面圍剿中國科技企業,全面實施「科技霸權」。
這再次證明了一點,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的競爭,只有威脅到了自己「老大」的地位,美國才會不擇手段地打壓。
特別是半導體晶片和5G技術方面,中國憑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不僅在「量」上取得了全球第一,而且在核心技術上也不斷突破,渴望在技術上超越。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此前美國並沒有如此瘋狂,不管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還是3G、4G時代,即便是阿里做到了全球電商NO1,即便是騰訊的即時通訊平臺有億萬級的活躍用戶,但美國並沒有發難。
原因很簡單,傳統網際網路時代是美國的時代,阿里也好騰訊也好不過是應用層面的大鱷,根本無法改變網際網路時代的玩法和規則。
3G、4G也一樣,核心技術都在歐美手上,中國的市場越大,這些核心技術擁有者專利費越是收到手軟,怎麼可能去限制?
但現在不同了,美國之所以打壓中國的半導體晶片和5G技術,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逐漸不需要受制於人,半導體晶片從設計到生產一條龍自己做,5G更是擁有全球最多的專利技術,這樣一來,美國的科技領先地位就可能被衝擊,當年打壓日本科技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美國科技領先了全球大半個世紀,肯定不會甘心,不管找什麼理由制裁,限制發展才是根本。所以,從中興到華為,再到科大訊飛,再到此次33家中國企業,全面封殺。
「實體清單」已出,現在關鍵是我們怎麼應對?這個時候我們該做什麼?是做「親者痛仇者快」的落井下石,還是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產業上怎麼拿出真金白銀扶持?光喊口號肯定已經不行了,要實幹。
最近國家大基金動輒數十億數百億入股中國優勢科技企業如紫光展銳、中芯國際,就是一個信號,光喊不練沒有任何意義,你制裁你的,我研發我的,埋頭趕路,不打嘴仗。
這點是值得肯定的,只要中國高科技能實現從研發到市場再到研發的循環,那就是勝利,中國缺的不是高科技產品,而是自主可控高科技產品的市場環境,哪怕性能差一點,要有市場,要有生態環境,那才是根本。
此外,資本市場不能當逃兵,更應該以實際行動力挺。
很遺憾,從中興通訊開始,到華為產業鏈,再到現在的33家「清單」公司,每次出現被制裁打壓,相關公司和概念板塊都是集體大跌,中興通訊當年從30元以上直線跌到不足13元,腰斬一半;華為被限制以後,整個半導體晶片和5G板塊更是弱不禁風。
特別是被寄予厚望的5G板塊,儘管產業界千億投資在繼續,地方政府也在力挺,但華為、中興和烽火幾個一線龍頭企業先後被制裁,整個5G板塊跌得一塌糊塗。這個市場短板,我們也要補上。
資本市場是信心市場,股價直接反映市場信心,要給中國高科技充分的信心!特別是超跌多時的5G板塊,幾乎成了科技板塊的風向標,它如果不能強硬起來,整個科技板塊都難以走出頹勢。
所以,產業要自強,越是打壓,越是要不屈不撓;資本市場要自愛,要讓自主可控的半導體晶片和5G企業得到資金面最大的支持。我們要承認差距,奮起直追,要以實際行動回擊「科技霸權」。
編輯|陳雨禾 審核|劉柯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