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如何調節大寶二寶之間關係

2021-01-11 甜甜圈媽咪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裡講過一個鄰居來串門的故事。

龍應臺在生完二胎不久後的一天,鄰居來看小寶寶,帶了兩份禮物。

開門時老大安安正依偎在媽媽身邊,看見鄰居帶著禮物眼前一亮。鄰居把禮物送到安安手裡,對她說:

"今天是來看新寶寶的,可是安安是老大,安安更重要。我先給你禮物,然後才去看弟弟,你同意嗎?"安安很開心地同意了。媽媽又是感激,又是佩服。

很多人都有的毛病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大的要作好表率,要照顧小的。

可是大寶也是個孩子啊,不能二寶剛出生,你就強迫大寶一下就長大了。

我有個朋友,生二胎後,我學習龍應臺的方法。去看望她時,既給小寶準備了禮物,更給大寶挑好了禮物。

我對朋友說:"你一定不能忽視了大寶。別人來看你,你可以建議先跟大寶玩一會兒,說一會兒話關心一下她,讓大寶感覺到大家仍舊愛著她。然後在徵得大寶的同意下再去看二寶。"

這樣大寶心理落差的問題基本可以得到解決。

你學會了嗎?關於二胎家庭,你還有什麼煩惱或者小妙招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我恨死弟弟了」,二胎家庭,大寶和二寶的關係該如何處理你要懂
    很多二胎家庭之中,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父母在生孩子之前或許從來沒有考慮過大寶的想法,而是直接將二寶生下來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總是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一定會接受爸爸媽媽的要求,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麗麗家大女兒所表現出來的想法,或許是現在很多二胎家庭中,主要的矛盾之一,也是很多大寶的普遍心理狀態。
  • 二胎家庭還在「孔融讓梨」?讓二寶照顧大寶,更和諧有愛
    弟弟給姐姐擦頭髮,穿拖鞋,很多二胎家庭的小寶都能夠做到,然而卻很少有父母鼓勵支持小寶這樣做,而更多的是反對來,讓姐姐給弟弟做這些事。在這些父母眼中看來,這反過來的行為,姐姐照顧弟弟的行為才是正確的。然而這真的有利於兩個孩子之間更好的相處麼?答案是不一定的。
  • 二胎後,大寶行為倒退、欺負二寶!平衡兩個孩子關係,學學郝景芳
    文|凝媽現在多數家庭生了二胎,願景是美好的,幻想著其樂融融的四人世界,實際上卻總是摻雜進不和諧的音符。經常看到媽媽吐槽大寶排斥二寶的到來,二寶到來後,大寶各種作妖,讓家長懷疑當初選擇生二胎就是個錯誤。@ 我呆萌幻:大寶是女孩,快40歲的時候,懷了二胎,是個男孩。高興地告訴大寶要有弟弟了,大寶說不要弟弟,要弟弟就不要她。
  • 有種二胎關係,叫二寶是大寶的「專屬玩具」,弟弟心裡有苦說不出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很多家長在決定生二胎之前,首先都會考慮到大寶的因素,生怕大寶抗拒弟弟妹妹的到來。但其實在有些家庭裡,大寶是非常歡迎弟弟妹妹的。有種二胎家庭,叫父母給大寶生了個「玩具」,二胎心裡有苦說不出小李夫妻倆在生了大寶之後,原本不打算再生一個孩子。
  • 二胎家庭困局:大寶對二寶嫉妒委屈恨,該怎麼辦?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少年派》圖片來源:騰訊視頻《少年派》在電視劇的微博討論中,很多二胎家庭也都表達了這樣的困境:有了老二,老大不接受不說,還處處敵對老二,每天處理二娃之間的關係,比處理公司的領導關係還難。還有一部分家長覺得,老大年紀大,應該讓這老二,覺得是孩子不懂事。
  • 二胎媽媽有點討厭大寶了!殊不知大寶可能不僅討厭二寶,還討厭你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為什麼有二胎媽媽會越來越討厭大寶呢?網友:大寶失寵了唄如今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都有了二胎,或者在生二胎的路上,因為在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子女雙全的夢,二胎後,雖然多了一個孩子,確實也會多一份快樂,但是二胎再帶給我們快樂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帶給我們一些煩惱和心酸。
  • 二胎時代,大寶憑啥一定要讓著二寶?親情從來都不是讓出來的
    01 謝楠:「一個二胎家庭裡,大寶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二胎時代,更多的家庭選擇了生二胎。而家裡孩子一多,雞飛蛋打的場面一定少不了。孩子吵吵鬧鬧讓家庭多了歡樂與熱鬧,但不少家長還是頭疼:雖說孩子們打打鬧鬧是常事,但難免兩個孩子你追我趕弄傷了彼此,反而哭哭啼啼。
  • 「我不是3歲小孩了」,二胎寶媽照顧二寶,6歲大寶獨自冒雪學畫
    特別是二胎家庭裡的大寶。二寶的出生,像是給大寶成長安裝了「加速器」。父母再也不能全心全意地只照顧他一個,只能盼著他快點長大。「我不是3歲小孩了」,二胎家庭:6歲大寶獨自冒雪學畫糖媽收到一個二胎寶媽分享的小視頻,她的二寶剛滿月,還在嬰兒期,每天的日常就是圍著二寶轉,對6歲的大女兒有些愧疚。
  • 二胎家庭二寶告大寶狀時,這樣處理會讓兩個孩子的關係更加親密!
    於是二寶跑到姐姐面前,停了一會,說「好姐姐,我愛你,把我的書給我吧。」  姐姐總是抵擋不住二寶這句甜甜的話,很高興地把書給還給她,她們繼續很開心地一起看書。  還有一次,二寶哭著說姐姐把她的小手碰疼了,我就讓大寶去擁抱二寶,二寶趴在姐姐肩膀上哭泣一會,大寶幫她擦擦眼淚,二寶很快就不哭了。
  • 多少二胎媽媽,生二寶後看大寶不順眼?當心負面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很多寶媽在看這檔綜藝節目的時候就深有同感,覺得自己傷害了自己的大寶,可是不知道該如何糾正這個過程,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方面傷害了大寶,那麼就來分析分析我們對孩子的「喜新厭舊」。找到原因:我們為什麼會看老大越來越不順眼?這樣的行為有怎樣的影響?怎樣的後果?
  • 生二寶後,大寶卻被冷落了?父母參考這四個方法,平衡倆娃的關係
    在二胎家庭中,存在著許許多多因為媽媽生了二寶,而被忽略的「野原新之助」,但並不是所有的爸爸媽媽都能意識到,自己對大寶和二寶的區別對待是有問題的。戴維·弗羅斯特說: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但是很少有父母能夠成為合格的裁判,在對待自己的兩個孩子時,他們往往有些偏頗,下意識地疼愛幼子幼女。
  • 想讓大寶二寶和諧相處,父母這樣做很重要,別「厚此薄彼」
    二胎家庭中兩個孩子的相處模式我聽著她倆的嘮叨,想到近期總是聽到類似的情況,大概就是說有了二胎的家庭,老二總是表現的比老大精明,甚至老大打架都打不贏老二,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先來看下大寶和二寶在家裡是怎樣的相處模式?
  • 大寶太守規矩,二寶像個「痞子」,大寶總被二寶欺負怎麼辦?
    導語:家裡有兩個孩子的情況下,一般大寶會被帶的比較精細,二寶就屬於散養的狀態比較潑皮,大寶聽話講規矩,二寶無法無天,大寶總被二寶欺負該怎麼辦?朋友家兩個孩子,大寶出生之後,一家人的關注點都在大寶身上,不管從吃穿住行還是上幼兒園的教育方式都是比較精細的,算是精心培養。還沒打算要二胎的時候反而意外懷上了,二寶出生之後,對二寶的培養就沒有那麼精緻了,而屬於散養狀態。
  • 當大寶和二寶爭寵時,且看為娘如何化幹戈為玉帛
    大寶和二寶爭寵的現象,我想在家有二胎的家庭中都會有吧!我家也不例外,大寶也會和二寶爭寵。我家大寶現在有三周歲了,小寶現在一歲多,因為兩個寶寶年齡相差小,有時候大寶就會和小二寶爭寵呢!記得小二寶九個月左右時,會自己站起來了,我就在和寶爸說,女兒好棒呀!自己不用扶東西可以站起來了。
  • 帶著大寶養二寶,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
    日常中,我很難處理好老大學習、小兒養育和工作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造成了對閆譯丹學習和教育的放養;但疏於陪伴和引導,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學習表現、日常行為中暴露出來。在二孩家庭,一定要注意愛的平衡。倘若理所當然的施愛於二寶,那很有可能會給大寶造成心靈的傷害。在教育過程中,我們發現好多這樣的案例。建議家長多讀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如《帶著大寶懷二寶》。#你準備要二胎嗎#本書是一本關於二胎孕育的專業書籍,主要為正在準備懷二胎的家庭提供專業的知識,並且為已生育二胎的家庭提供育兒建議。
  • 家有倆寶,大寶一定要讓著二寶嗎?
    其實,當看到這家大人有時會因為「護小」,而打大寶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家庭的父母,在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上,存在著很大問題。整個問題的描述,字裡行間也都在指責「大寶不太懂事」。至於那些所謂的想著「把最好的給孩子」之類的場面話,也掩蓋不了大人「偏心」的事實。並且,直到這位家長提出這個問題時,也並沒有意識到責任在大人,還覺得是大寶的問題。
  • 二胎家庭實錄:二寶真的比大寶精?看完這篇文章我信了
    對於我,他們高度堅守「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的原則,於是才培養了我的這些優點。大寶:媽媽從備孕就開始準備各種東西,應有盡有。抱被要分薄的、中厚的、加厚的;奶瓶備了玻璃的、PPSU的,寬口的、窄口的。老大吐奶了、放屁了,拉大便了,都要再三觀察,仔細研究。一點風吹草動,全家草木皆兵。
  • 為什麼二寶比大寶聰明?理由很簡單,問題在父母身上
    二寶出生時,兩人的大兒子已經五歲了,而小寶寶的出生也意味著吸取了家庭全部的焦點。表妹就經常說老大沒有老二聰明,還說老大一天都是傻傻的,而自己和丈夫加一塊都不如老二。其實,這也不僅是小兩口這麼說,包括周圍的好多鄰居和親戚好友也都是這麼認為的。
  • 二寶出生後你家大寶和誰睡?寶媽注意,別傷了孩子還不自知
    二寶出生後,你家大寶和誰睡?二胎家庭,寶媽們可要注意了,別傷了孩子還不自知。二寶出生後你家大寶給誰睡?這幾種方法很明智①二寶睡嬰兒床,大寶維持先前的睡法身邊不少二胎家庭其實都是採取的這種方法,雖說在有些寶媽們看來這樣做未免對老二「殘酷」了一些,可是這種方法也算是在照顧老大情緒和各種情感後,折中選出的好辦法了。
  • 為何二寶總比大寶機靈?並非爸媽偏心,而是這幾個優勢老大不具備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現在兩個孩子的家庭是越來越多了,雖然孩子多一點固然是熱鬧,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家長們之間的一個共性問題,那便是明明都是同一個爹媽生的,但老二似乎總是比老大聰明,所以有的時候也避免不了通過對比有對老大的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