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過半,新番也幾近全部首播,「四月霸權」的猜測也開始了。
參與霸權的選手中,既有《終物語》、《進擊的巨人》、等老牌ip,也有《星期天與卡羅爾》、《鬼滅之刃》這些黑馬。畢竟「神仙打架」的場面不是白給的。
而在眾多強敵中間,一部口味清奇的電波番卻殺了出來。
上線僅僅三天,其熱度便追趕上了之前的番劇。在口碑炸裂的同時,它不僅擁有了自己的一票忠粉,而且「霸權」的呼聲完全不輸給其他對手。
這就是號稱「四月最強電波系」的《皿三昧》了。
這部被稱評論「完全看不懂」的番劇,怎麼就成了四月霸權選手?最強電波系又是怎麼來的?就讓小編帶你來看一看。
在了解這部新番之前,先科普一下什麼是「電波系」動漫。
拋開百科式的硬性答案,電波系動畫其實是一種強調角色個人表現力和內心世界的作品。其風格多表現在隱喻式的鏡頭,印象化的符號。而電波番中頗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少女歌劇》了。
雖然說起來高大上,但是電波番常常因為「故弄玄虛」而導致觀眾出現理解困難,這也使電波番成為了偏離主流的系列。
而《皿三昧》的電波系風格也是相當明確。在之前的宣傳PV中,畫面裡出現了多種意味不明的符號圖像。
「雖然看不懂,但還是覺得好厲害。」
這就是大部分人看完《皿三昧》之後的真實反映了...
那既然是小眾,又讓人看不懂,《皿三昧》怎麼就能參與到霸權當中呢?
談及《皿三昧》的成功,就不得不提到MAPPA 和幾原邦彥了。
MAPPA是《皿三昧》的製作公司,日本赫赫有名的良心大社。代表作有《潮與虎》、《冰上的尤裡》以及去年的《佐賀偶像是傳奇》。
而幾原邦彥則是本作的動畫監督。人稱「幾原老賊」的他在日本動畫界有著獨樹一格創作風格,擅長使用意識流描寫,他的作品往往注重動漫人物的思想表達和表演內涵,是動漫界少有的「演技派」。
而他所監督的《少女革命》、《美少女戰士》在日本動畫界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此次兩個業內大佬強強聯手,從陣容上堪稱豪華。可以說《皿三昧》在製作方面是不輸任何對手的。
吹完兩位大佬之後,我們再看一眼聲優表:
是釘宮,AWSL。
這樣的豪華團隊,難不成又要出現一部「國家隊」級別的史詩作品?
然而看過《皿三昧》第一集的觀眾們紛紛表示:壓根不是那回事!
僅從外表來看,《皿三昧》走出了一種「電波沙雕」風格。
動畫中主角從人類變成河童的設定,參考了日本志怪中河童的故事。
在志怪中的河童會取走人類的「尻子玉」,讓其變成窩囊廢;而到了《皿三昧》裡,河童取走的尻子玉又代表了人類的欲望。
故事可以輕描淡寫的將「尻子玉」表現出來,但動畫就不一樣了,畢竟這種滿滿的R18元素實在是太刺激人了。
而在《皿三昧》裡,幾原邦彥不僅沒有避諱這些元素,還用誇張手法刻意表現出來...
僅在第一集中就有各種各樣的「菊部描寫」,看得觀眾頭皮發麻。
除了標誌性的「取玉」外,《皿三昧》還有各種各樣獵奇口味的沙雕元素,其中最沙雕的莫過於 「戰場蹦迪」了。上一秒還有打架氛圍,下一秒就成了「愛的魔力轉圈圈」。
那這部作品就是部單純的獵奇沙雕向了?
只要熟悉幾原邦彥的漫迷們都知道,這個被稱作「老賊」的男人從來不是用「沙雕」就可以形容的。幾原邦彥的恐怖之處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即使披上了沙雕的外殼,但《皿三昧》同時是一部標配的「電波系作品」。
在第一集中,幾原邦彥採用了大量靜止幀與重複幀強調了「ア」這樣一個的符號。這個暗示在《皿三味》中代表了何種意義,目前是無法看出來的。
不少人表示:「我感覺自己就是一邊被幾原按在地上打一邊佩服他拳腳有力。」雖然看不懂劇情,卻又不明覺厲,這就是幾原邦彥帶給我們的神奇的體驗。
也正因如此,這部動畫才能帶給觀眾們一種剝洋蔥般的神秘感。
這是一出匯聚了錯愕、驚奇、搞笑、嚴肅等多重要素,且環環緊扣,一發不可收的佳作。
上面的這段話是配音演員們對於《皿三昧》這部作品給出的評價,而在動漫圈子裡也流傳著一句話:只看一集你根本不會了解到幾原邦彥的世界。
既有沙雕風格的外表,又具有抽絲剝繭的內核。
這就是《皿三昧》足以得到「霸權」認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