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剛給大家捋了捋日本的第一款制式步槍——村田,當時聊到最後一款村田22型在1898年開始被有坂三十年式步槍取代(金鉤步槍),那今天狗子給大家聊完那些20世紀到二戰結束,日本投降之前,日軍所用的一系列步槍。
首先,日軍所使用的最多的步槍當然是三十八年式步槍。
三十八年式步槍是由日本武器設計師有坂成章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通過改進三十年式步槍而來,並加裝了防塵蓋,提高槍枝環境適應性。
因此三十八年式步槍被中國人叫做三八大蓋。三十八年式步槍長1276mm,重達3.73千克。加裝刺刀後更是可達1663毫米。這比當時侵華日軍平均身高還高,但倒不是說三八特別長,它其實在20世紀初算是個標準長度,只是鬼子太矮才顯得它長。
三十八年式步槍使用6.5*50mmSR有坂彈,初速可達760米每秒,動能為2666焦耳。由於6.5mm有坂彈口徑小,彈頭細長。因此三十八年式步槍彈道平直,精度良好。後坐力也比較柔和,適合身材瘦小的東亞人使用。
6.5有坂彈彈頭白銅披甲前厚後薄,中間填充鉛芯。因此彈頭重心更靠後
而在200米內存速高於600米每秒擊中目標時,彈頭會強烈翻轉,披甲破裂露出鉛芯。6.5有坂彈殺傷力還是很強的,從網文中流傳出來的被三八大蓋近距離一槍兩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兩百米外,由於6.5有坂彈彈頭輕,存能差,殺傷力則大打折扣,只要沒有命中要害基本上不會有生命危險。
和三十年式步槍一樣,三十八年式步槍也使用了毛瑟槍機,結構強度自然是沒話說。機頭兩側雙凸筍使得槍機閉鎖更嚴密,節套上開有的兩個排氣孔可以在殼底破裂或者膛壓過高時導出多餘火藥燃氣,防止燃氣糊臉灼傷射手。
也因為三十八年式步槍的槍管長,而子彈發射藥比其他步槍彈少,因此燃燒推進充分,槍口焰很小,尤其是用減裝藥時候基本上看不見,因此三十八年式步槍用來打冷槍再好不過了。
1937年,日本人專門設計出了97式狙擊步槍就配合減裝藥用來打冷槍。
97狙擊步槍直式拉機柄改為下彎式,避免拉栓時拉機柄懟到瞄準鏡瞄準鏡,瞄準鏡基座裝在機匣左側,
最初它為2.5倍瞄準鏡,後期改裝4倍瞄準鏡。本子還減輕了全槍重量,但是保留了槍身上機械瞄準具。侵華日軍很少裝備有97式狙擊步槍,而大量的97式在太平洋守島日軍手上。日軍狙擊手受瘋狂的武士道精神洗腦只會死板地在同一個陣地上打到死為止(一般都是把自己綁在樹冠上伺機狙殺美軍)
三八大蓋由於長度原因並不適合騎兵或者炮兵,通信兵這類二線部隊使用,因此在1905年,有坂成章就將全尺寸的三八大蓋縮短到966毫米,於是就有了38式卡賓槍。
而到了1912年(明治44年),有坂成章發現騎兵拼刺刀時在馬背上太過於顛簸,安裝刺刀實在是不方便,於是又為騎兵特地設計出了另一款帶有摺疊刺刀的卡賓槍「四四式騎槍」
注意它的刺刀還是三稜設計,所以說...三稜刺刀其實就是一種簡化工藝的同時還能維持一定強度的單一功能軍刺,國內被吹上天...
1937年日本悍然挑起侵華戰爭後,國內出現了步槍短缺的情況,於是就向軸心國盟友義大利訂購了八萬枝改為發射6.5有坂彈的卡爾卡諾步槍,
日本人將這些步槍稱為「イ」式步槍(意式步槍),「イ」的日語發音就是「Yi」,其實就是指代Italy的「I」。相比於卡爾卡諾步槍,イ式步槍安裝了類似於毛瑟槍的彈倉
而三八式步槍至少還是山寨毛瑟槍,日本人做工也還算過得去,而義大利人自己造的卡爾卡諾步槍質量就不咋地,就別指望外貿單的品控。於是陸軍接收到這批意式步槍就驚得目瞪口呆,質量實在是爛透了特別是閉鎖強度,稍微打幾槍輕則卡殼,重則炸膛。
於是日本陸軍回頭一尋思,就把這批破玩意丟給了嚴重缺槍的日本海軍,海軍眉頭一皺覺得事出有妖,一打發現果然不能用,於是就把這批槍丟給看倉庫的大爺。
6.5有坂彈彈頭(8.9克)相比於二戰期間德國人使用最廣泛的7.92*57毛瑟重彈彈頭(12.8克)輕多了,初速到是半斤八兩
但6.5有坂彈遠距離存能實在是太渣了,抗日戰爭初期面對中國軍隊的7.92mm口徑中正式時在遠距離射擊時屢屢吃虧。於是日本人在1939年(日本皇紀2599年)參照毛瑟槍的設計,開始生產九十九年式步槍以逐步取代三十八年式步槍。
99式步槍使用的是7.7*58mm有坂彈,這是1932年設計的92式7.7*58mmSR重機槍彈去掉半底緣搞出來的,相比於6.5有坂彈無論是口徑還是體積都大了不少,彈頭質量達到了11克。
99式步槍長1120mm,重3.8千克,比三八大蓋短了不少。99式步槍的初速為730米每秒,槍口動能也提升到了3130焦耳,雖然達不到7.92毛瑟彈水平,但相比於6.5有坂彈,九九式步槍彈遠距離存能提升了很多。
而國共兩黨在戰爭中都繳獲了不少的99式步槍,國軍會將99式步槍改膛發射7.92毛瑟彈,並在槍身上刻「改七九」,而八路軍就直接拿來用,使用同樣是繳獲的7.7*58mm子彈。
但這批99式主要還是用在太平洋戰場上,而且當時日本太平洋收守島部隊還缺乏防空武器,因此它的表尺還兼顧防空作用,側邊的夾尺用來判斷飛機的飛行速度(其實沒啥luan用)。
99式步槍也有一種狙擊型變種,99式狙擊步槍。在1942年5月設計完成並於同年由小倉兵工廠和名古屋兵工廠開始大規模生產,到戰爭結束時總共生產了大約1000把。
然而隨著戰爭的進行日本面對國內資源枯竭的局面越發凸顯,別說99式完全替代38式,連生產99式都成問題,
後期製作的99式質量和45年德軍手裡的98K不相上下。眼看勝利無望被武士道精神洗腦的日本士兵就拿著粗製濫造僅僅能夠打響的99式步槍,向美軍發起了自殺式板載衝鋒
另外,99式其實也有一批1258mm的標準長步槍,和三八差不多長,但產量很小。
日本當年還有個極為弱智的空降部隊,取得的戰果估計還沒有被自家飛行員丟海裡淹死的多。但他們用過一批二式步槍,這是一種可以拆成兩截的步槍,畢竟空降兵不適合攜帶1米以上的武器降落。然而這把槍就如同日本的空降部隊一樣屁用沒用,它是基於99式步槍改的。
日本人在太平洋島上被美國人一堆半自動加蘭德打的很不爽,因此也開始嘗試自己的半自動步槍仿製。主要是這三種——根據加蘭德仿製的四式步槍
根據佩德森仿製的試製半自動步槍甲型
從東北繳獲ZH-29而仿製的試製半自動步槍乙型
基本算是盤完了~ 日本從20世紀初始,主要的步槍基本都是有坂系,基於毛瑟槍機的可靠、精準,日軍也藉此犯下了滔天罪行。但自動裝填武器似乎一直都是日本人的弱項,抄都抄不好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