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知否盛紘有童年陰影的人,長大又想逃離又是複製上一輩
盛老爺的童年遭遇和小明蘭一模一樣:父親寵妾滅妻,正派大娘子自身難保,從小母親和自己受盡欺凌。
每當想到他對林小娘說的那句我絕不讓你和孩子受半點委屈,感覺背後一涼,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刻在骨子裡的
盛老爺是庶出,盛老太太是嫡母,不是親媽親兒子的關係,所以盛老爺偏心妾室庶出
盛老太太原來有一個嫡親兒子,但被盛老太爺寵妾滅妻,一不小心兒子被妾氏弄死了。盛紘是庶子,由老太太撫養。
老家的大老太太臨終前說。兩個老太太年輕時候一模一樣的遭遇,丈夫寵妾滅妻,兒女幼年夭折。
盛家大老太太的丈夫寵的是個青樓女子,不但害死了大老太太的女兒,還敗光了盛家的萬貫家財。
後來還是大老太太帶著孩子們重振盛家。
所以才有淑蘭合離是說的盛家兒女絕不與青樓女子共侍一夫。
盛家寵妾滅妻是祖傳的,比如盛維老爹,還有盛紘老爹探花郎,包括盛紘。
盛紘年輕的時候求的是前途,所以娶妻的時候是衝著嶽丈的提攜而娶的。
大娘子容貌普通,沒有文化底蘊,和紘郎沒有共同語言。
盛紘感嘆月有陰晴圓缺,王氏說什麼呢?今天又不是八月十五,月亮當然不會圓。
因為有求與人,所以前期盛宏對王氏很好,隨著王氏父親的去世娘家哥哥仕途也不怎麼好,兩家的
地位發生改變,盛紘開始對感情有要求了。
這個時候林氏出現了,林氏不僅懂詩詞歌賦,而且兩人情投意合,私底下來往有種愉悅的快感,後來大著肚子進門後。
林氏越發能掌握住盛紘內心脆弱的點,正因為他在林姨娘身上找到了,正妻給不了的情感,又加上王氏仗著娘家,勢力大,經常摻和他的事業,在家裡又要下他的面子,他才和王氏漸行漸遠。
林姨娘仗著盛紘的寵愛過得比正頭娘子還氣派,還養的自己的孩子眼高於頂愛慕虛榮,這些盛紘都知道,
但是他都能睜隻眼閉隻眼,但是一旦林姨娘和她的孩子的所作所為和家族利益起衝突了,
盛紘毫不猶豫地選擇家族利益高於一切,比如墨蘭的婚事(書裡明蘭沒有算計墨蘭的婚事,完全是墨蘭自找的)。
而那個時候的王氏卻一點都不懂這些,只知道哭鬧不止,從來拿不住關鍵的點,才發展到寵妻滅妾這個地步。
但盛紘本質上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後期林氏的野心膨脹到做出傷害盛紘的利益後,盛紘沒有一點猶豫就打發了林氏,對墨蘭也再不信任
古人跟現代的觀念還是不同的,妻子是娶來管家+增強自身實力的,談感情很少。
其實歐洲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如此,夫妻聯姻後各養各的情人。
這就如同如蘭嫁給文炎敬的道理差不多。王家權勢鼎盛,但是也是清流,看中的更多是前途和人品。盛宏是考上功名後才去提親的(盛老太太原本還是想從娘家娶嫡女,娘家沒同意,所以盛老太太憋著心氣讓盛宏考上再娶親),前途下限也是個官身。盛宏本身也是個有頭腦的人,品貌不錯(電視劇有削弱這個人物)。家境簡單,雖然有婆母,但是到底不是親媽,也不好太苛待兒媳婦。
整本書裡明蘭在婚前的盛家,其實存在感很低,也沒太多她的戲份,主要是以她的視角來看整個事情。
一方面是她自己的性格還有老太太的保護,另外一方面也是盛家其他子女的對比,因為嫁了個老牌
侯爵加朝廷新貴,婚後明蘭的存在感才開始變強,尤其是後期手撕康姨母和宮變。
通過明蘭的眼睛,也可以看到盛家的上升過程。
大概從盛紘的祖父經商發家開始,就有了規劃,然後是盛紘的父親年紀輕輕高中探花郎,迎娶侯門嫡女盛老太太,原本在這一輩就有可能達成,可惜盛老太爺英年早逝。
不過幸好老太太撐住了盛家,才有了盛紘的這一輩接著積累,不管是子女的教育,仕途還是婚事,乃至盛紘自己的仕途安排,都是為著盛家,最後終於在長柏這一輩達成。
主要是長柏老婆的娘家海家在朝廷上勢力很大而且門生故舊很多,長柏仕途海家幫了不少忙。
其實盛家家風還是不錯的,盛紘雖然有點好色,但是除了和林姨娘「自由戀愛」
還有林姨娘在國喪期用菊芳撩撥他那次,
其他時間也沒什麼出格的舉動,對子女在修身齊家方面要求很高(估計這也是後期墨蘭很入不了盛紘眼的部分原因),
唯一的美中不足這種中國式大家長父親,就是希望世事像他所想一樣發展,想讓他偏愛的人給他爭氣,想讓他漠視的人乖巧,想讓他的家庭每日平白無事。『
這樣就證明了他有能力,所做的都是對的。
一旦明蘭不乖巧了,他首先想的不是什麼是對的,而是怎麼樣有面子。
老太太提點他,偏愛的林小娘不成器,長楓不長進,墨蘭大錯特錯,他只是委屈難過,覺得沒臉面,反而更恨母親。
明蘭回門揚眉吐氣,他一定要給明蘭擺臉子,說明蘭招搖。其實只不過就是想說,「你嫁得再高,爹還管得了你」。可憐的明蘭,委屈得哭了。他一心想跟父親和解。
可是父親呢,一心只想壓制她,讓他拜服。
大兒子長柏就不說了,二兒子長松倒是多情好色,但是運氣好遇到個明理又有手段的媳婦(家世也不弱),
小兒子長棟從小心眼就實,後面娶了個新貴家的白富美也是恩愛有加,很久沒孩子也拒絕小老婆,還張羅著找賀老太太看看,番外裡也提到長柏當爺爺的時候,對盛家家風要求更上一層樓。
其實這部劇的家裡,除了編劇為了推動劇情發展塑造的那幾個壞人,其他的家長我都能理解。
人生百態,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紅郎作為家長的偏心,大娘子別說管教孩子,自己做事都經常少根筋。
林小娘把孩子教成了第二個自己。但是她們愛孩子也是真的,不能因為林小娘把墨蘭教成這樣,就說她不愛女兒,只是方式方法不對而已。
這樣一對比,是不是覺得齊衡的媽還比較正常,除了掌控欲外,能教出齊衡這樣的孩子,不得不說她挺厲害。
封建制度下的家長,本身平寧郡主自己的地位就比較尊貴,再加上齊衡家裡人口簡單,他爹也沒娶過二房偏房,所以掌控欲強了點。
但是教出來的孩子卻是至純至善的,她在教孩子方面,真的沒得詬病。
而且從後期齊衡一家和申氏的相處方式來看,我覺得她和齊衡是在相互試探的,齊衡在被母親掌控的情況下爭取自由的最大權限,她也在一步步放手,努力學著去做一個好母親。
記得電視劇裡出現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衛小娘讓明蘭去祖母那裡,二叔為了蓉姐兒去參軍。
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長遠著想。
很多角色雖然壞,但是他們愛孩子是真的愛。
因個人能力局限和時代因素,林小娘的生活背景和成長環境讓她沒有辦法去完整的為兒女規劃人生發展軌跡。
她在自己所處的位置上能想到的對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她爬到高位,擺脫庶女受欺辱的情況。
但是她的受教育背景限制了她,她想不到墨蘭以「私會」這樣的情況嫁到伯爵府,將來會是怎麼的情況。
同理,平寧郡主的成長環境和背景,讓她比一般女人的手段更強硬,她培養兒子,卻也想把控兒子。
所以小公爺雖然至純至善,但有點像溫室裡培養出來的花朵,保護的太好,抗擊打能力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就會比較差。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能力和背景等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電視劇這種效果。
其實挺現實的,每個父母能力不一樣,能給孩子的也不一樣。而這種影響毫無保留的傳給下一代孩子。孩子在努力的掙脫逃離,最終還是會複製上一輩。
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