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這些年,奶奶們逐漸退居帶娃的二線,小姨接過帶娃的重任,掀起了一陣「小姨帶娃熱」的浪潮。
甚至有人說,現在沒有被小姨帶過就不能算有童年。
不同於奶奶帶娃時的土裡土氣;爸爸帶娃時的敷衍:活著就好;小姨帶娃往往是劍走偏鋒,意想不到的野路子讓許多寶媽都摸不著頭腦。
許多堪稱神獸的寶寶在小姨的野路子帶娃的模式下痛並快樂著。
小姨成為帶娃主力軍,萌娃在小姨的手中「痛並快樂著」
前一秒還歲月靜好的模樣,後一秒就是孩子大哭小姨狂笑,這就是小姨帶娃的過程中最常出現的情景。
每一位小姨在剛接手寶寶的照顧重任時都覺得這個可愛的小外甥應該被好好的對待,一口一個小寶貝,寶寶。
但是隨著新鮮感的逐漸褪去,小姨心中總是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種「欺負外甥要趁早」的主意,各種野路子輪番上演。
1)寶寶是姐姐的,玩具是我的
這位小姨帶娃的過程讓寶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靈魂互換的滋味。
本來應該是寶寶的玩具,這時候卻成了小姨的睡覺倉,翻轉騰挪,讓小姨也充分感受到寶寶玩具帶來的快樂,彌補了小時候沒有玩具的遺憾。
寶寶則在旁邊「敢怒不敢言」,小小的眼睛有著大大的疑惑:「這不應該是我的玩具嗎?」
2)「小外甥」牌手推車
光是玩小外甥的玩具怎麼能夠滿足小姨帶娃時的野心呢?小外甥也應該動起來!
這位小姨將外甥和外甥的玩具充分的利用起來,自己坐在外甥的玩具車上,讓外甥推著自己向前走。
儘管沒有聲音,光看圖片也不難想像到,看到外甥歪歪扭扭地推著車子,小姨一定笑得比誰都開心。
3)生活中的小姨都是戲精
生活總是能將電視劇中的劇情進行重新演繹。
這位小姨在面對地上的好多玩具時突然戲精上身,趴在地上「撒潑打滾」,說自己不會對玩具進行整理。
小外甥先是被嚇了一跳,緊接著安慰自己的戲精小姨,暖心地說:「好好好,那就我來整理吧。」
4)拎起來就走
這位小姨可以說是豪橫界的代表,路上發現小外甥的目光被周圍的熱氣球吸引,走不動路時,小姨瞬間化身「大力士」,一把拎起外甥就走。
小外甥垂下的雙手就是對小姨行為「無聲的抗議」。
奶奶帶娃VS小姨帶娃,小姨到底有哪些優勢
1)避免了婆媳矛盾的產生
由於教育觀念和帶娃精力的投入,婆媳關係常常因為寶寶十分緊張。當選擇小姨帶娃的時候就能夠很好地避免這種矛盾的產生。
小姨和媽媽的姐妹關係決定了兩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不會像婆媳之間藏著掖著,反而會更加地直接地提出,從根本上減少矛盾。
2)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學
小姨一般的文化水平相對於奶奶更高,通過小姨帶娃,小姨可以將自己對於事物的新看法和新觀點教給孩子,能讓孩子在快樂中得到成長。
就像是那位讓外甥學著自己整理自己玩具的小姨,在潛移默化間轉變了外甥的思維,減少在教育寶寶時,寶寶產生的牴觸情緒。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小姨的和寶寶的相處模式並不是像奶奶和孫子之間的這種隔代相處模式。
小姨不會對孩子有過分的溺愛情緒,更多地是將孩子看作一個小大人,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減少隔代親帶來的溺愛問題。
被小姨「欺負」的寶寶為什麼偏偏對小姨愛的深切
1)年齡差距不明顯
小姨一般和寶寶的年齡差距不像和奶奶之間那麼大,對於孩子來說,小姨更像是一個容易親近的朋友,和年齡差距不太大的人在一起玩鬧更符合孩子的心理。
同時,由於年齡偏小和家庭任務較少,小姨的精力更加旺盛,面對著寶寶更容易玩到一起。
2)愛玩是每個孩子的本性
小姨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就是兩個小魔王的相互爭執,更多的時候是在玩的狀態下進行的。
這時候的寶寶遇到一個願意陪著自己玩的人自然會表現出強烈的熱情。
3)沒有強烈的身份限制
小姨和寶寶的相處模式中,並沒有嚴格的長輩和晚輩的身份限制。更多的像是朋友之間的交流。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小姨不同於媽媽身份的限制,小姨對孩子的說教更多的是通過一種幽默的方式進行的,孩子和小姨親近也就不難理解了。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