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寫故土的生活時,提到很多家鄉的野生水果,什麼覆盆子之類的,那時候讀起來可把我饞壞了;不過現在大超市都有賣這些水果的,也沒什麼稀罕了,真正懷念的還是小時候吃到的那些野果子,比如黃色的碗碗泡,一種類似於樹莓類的野生水果,還有仙人掌的果實,小時候都是跑到山上去摘的,雖然刺很扎手,但果實是真甜啊。
最近發現了一種沒吃過的果子,看著像香蕉,吃起來卻有點類似火龍果,它的名字也十分怪異,有人叫它「八月炸」,有人叫它「野香蕉」,還有「牛皮裂」、「三葉木通」、「黃狗腎」等名字。名字雖多,但這水果吃起來可不含糊,味道軟糯香甜,因為它在八月成熟,並且成熟後表殼會自然開裂,因此得了「八月炸」這個名字,生動又形象。
八月炸的外皮比較厚,有點像殼,自然裂開後就暴露出白胖胖的果肉,像極了剝皮香蕉,剝去果皮後,一陣清香味便撲鼻而來,確認過眼神,那是大山裡的味道。輕咬一口,果肉膩滑,又有一絲火龍果的氣息,不過那甜味卻是獨一無二的。
這果子原本不過是生長在山區叢林中的一種植物,是野生品種,由於其富含胺基酸,營養價值很高,近期也開始人工種植了。果子未成熟前,顏色是綠色的,到了七八月,瓜的顏色慢慢由綠色變成了紫紅色,然後逐漸變軟炸開。
和許多野生果子一樣,八月炸的特點是籽兒多,這種結構也是為了自身的繁衍。不過排除掉籽多這個缺點,它真的讓人無法拒絕。首先,它的肉質香甜,細膩多汁,讓吃它的人都可以忍受包裹在其中的籽;其次,它還可以與蜂蜜、冰糖等一起煮糖水,還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在以往,想要吃到這種水果還是需要一定運氣的,因為它一旦裂開,就極易引來鳥雀吸食,還沒等人發現,就已經剩下一副空殼了。而如果不裂開,則果實還是不成熟的,也不會感到香甜軟糯。好在,如今有了人工種植和管理,這才讓這種以往只有山裡人吃到的水果問世,讓沒見過的城市人也品嘗到山間美味。
沒吃過的朋友們可以在網上買一些來試試啊,嘗嘗鮮也是極好的,買回來可以掰開果皮,然後用勺子挑去果肉慢慢食用,注意要等果皮軟了後再吃哦,果皮不軟說明還不熟,還要放一下。
目前這果子是順豐包郵的,保證新鮮到家,朋友們可以試一下哦,以前只能在山裡吃到的,現在網上也能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