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俠1984#我很久沒在冬天看零點場,這一次獻給了《神奇女俠1984》。
電影長達151分鐘,比前作還要長10分鐘,我基本是一口氣看完沒覺得有犯困感,其中既有我是半個DC粉的屬性加持,更多的,是這部電影不斷傳遞出一些特別的信息。
我覺得爛番茄第一波口碑沒有騙我,88%新鮮度,略遜色於前作,如果讓我打分,我也會打出比第一部略低一丟丟的分數,7.0分。
按照我的慣例,先開門見山給出總體觀影感受:
「最差的打戲,最強的說教」。
這已經不是我們在《蝙蝠俠大戰超人》、《神奇女俠》以及《正義聯盟》中熟悉的那個女俠了。
(以下無關鍵劇透,請放心觀看)
2017年,《神奇女俠》全球票房斬獲8.2億美元,非常華麗地開創了獨立女超英大片的先河,咱們中國票倉貢獻了6.1億人民幣,僅次於北美票倉。
我很記得當時我身邊的女性朋友們原本都是不喜歡看這種打來打去、飛天下海的超英片,但《神奇女俠》徵服了她們,其中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所謂的女權宣揚了。
女生看了會崇拜和受到鼓勵,男生看了會熱血沸騰,由於前作口碑票房均取得不俗成績,所以續集鐵三角繼續是導演派蒂·傑金斯+女一號蓋爾·加朵+男一號克裡斯·派恩。
故事背景篇
故事背景從一戰來到了80年代,為什麼偏偏是這個年代,而不是電影計劃上映的2019年?
我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神奇女俠1984》的預告片,其實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動感電音就是那個時代生機勃勃的一種象徵。
80年代對於歐美觀眾來說,確實留下了許多深刻烙印,各種此起彼伏的新鮮事物讓一切都充滿誘惑。
比如微軟作業系統的發明,個人電腦的普及,裡根總統的「新政」,RUN-DMC的饒舌音樂,引起世界轟動的現代健美操錄像帶,等等。
可以說不管從經濟政治還是文化科技層面,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歐美年輕人,應該算是全世界最自豪的年輕人了,當時社會失業率也是達到8年新低。
實際上近五年來歐美影視圈掀起了一股復古懷舊風,比如我個人很喜歡的美劇《怪奇物語》系列就是主打這種風格,它也是網飛史上最成功的自製劇之一。
而在《神奇女俠1984》電影當中,導演大體上是把那個時代的潮流感還原出來了,鮮豔拉風的超跑、沉浸在健身運動的路人、商店裡服飾時髦的精神小夥。
但是對於喜歡復古事物的我來說,遠遠不夠看,還有很多元素或者細節可以加進去,場景化的搭建部分我覺得導演做得不太完美。
要說採用這個背景對於劇情推進的最大作用,毫無疑問就是冷戰。
在冷戰時期雖然世界局勢總體保持穩定,但氣氛是極度緊張,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核戰爭的爆發。
而這個「不慎」,電影用上了。
不過要說冷戰背景下政治隱喻做得最好最有內涵的漫改超英片,還是扎導的《守望者》。
劇情/世界觀篇
2017年《神奇女俠》給我最大感覺是驚豔,在輕鬆熱血的節奏中,見證到黛安娜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傻白甜天堂島公主蛻變為深切感受到世間陰暗和殘酷的神奇女俠。
而《神奇女俠1984》,則給了我一些驚喜。
首先劇情方面,作為宙斯私生女的半神黛安娜,在一戰痛失愛人後一直活到1984年,在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謀得了一份差事。
可是在平常,善良又正義的她依舊穿上性感的女俠裝在附近路見不平出索相助,屢屢救助市民卻不留姓名不留蹤跡,不由讓我想起同樣熱心的蜘蛛俠。
接著在商場制伏了幾名歹徒、博物館來了一名叫芭芭拉的高才新員工、電視名人麥克斯·洛德與博物館產生交集,三大主演同框之後,一場可怕的陰謀才正式揭開。
其次是世界觀設定,我認為要比第一部有意思得多,電影中一切事物發生改變的根源,是那一件不同尋常的道具。
正是那件道具——
讓石油商人麥克斯·洛德逐漸走向癲狂;
讓博物館新員工芭芭拉逐漸喪失自我;
讓神奇女俠黛安娜,遇到了喪失愛人後最大的挫折。
不過道具的作用就沒啥新意了,其他幻想類影視以及日本的藍胖子動漫,都已經用爛。
但總體而言世界觀是比前作宏大不少,反派被欲望蒙蔽了雙眼,侵蝕了心智,變得喪心病狂後,帶來的危害禍及到了全世界,更貼合了這個系列電影那一句名臺詞:
「我來拯救今天,你來拯救世界。」
沒看過的觀眾肯定會問:這一部的史蒂夫,還會死嗎?
我只能反問一句:在第一部的時候,駕駛飛機的史蒂夫爆炸了,你說正常人還能活嗎?
其實從映前各種官方資料上已經大致猜到,史蒂夫「死而復生」,明顯不合常理,肯定是要付出什麼代價,否則就可以沒完沒了一直讓他與黛安娜長相廝守。
不過我要說的是,史蒂夫確實活過來了,黛安娜確實與他見面了,這就夠了。
這一對俊男美女相處的戲份,甜蜜程度碾壓前作,我吃狗糧吃得飽飽的。
就算是兩個反派,竟然也有親密戲份。
不過該片畢竟是PG-13級,尺度自然點到為止。
能力/打戲篇
從一部超英大片應有的爽快和刺激來講,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這部神奇女俠,我看得很不過癮。
派蒂·傑金斯作為女導演,她明顯把更多功夫放在了人性的刻畫上,去細膩地表達各種人物情感抉擇上的糾葛和掙扎,導致爆米花的部分大大削弱。
毫不誇張地說,熱血黨期待的那些酣暢淋漓的動作打戲,基本都在預告片裡面了,官方甚至在上映前放出了在公路以及在商場的兩支動作片段。
是的,即便我是DC電影粉,但依舊對《神奇女俠1984》的打戲很不滿意,全片令我熱血沸騰、大呼過癮的片段,真的少之又少。
我一直認為打戲想要精彩好看,一定要勢均力敵、你來我往。
就拿神奇女俠來說,她畢竟可是半神呀,不說對手一定要是戰神阿瑞斯那樣的神明,最少也得是美國隊長那樣的超級士兵或者蝙蝠俠那樣的格鬥大師吧?
商場匪徒、白宮保鏢、埃及軍人這類的小角色對於女俠來說簡直弱爆,兩三下就能輕鬆擺平,讓人沒有期待感。
至於豹女?
級別是夠的。
這裡要為路人觀眾略微科普下豹女,別看她妖嬈又性感就好欺負,戰力可是絕對的一流高手。
在DC漫畫裡面,豹女的咬合力強到連超人皮膚都能咬破,速度快到連閃電俠都能抓到。
論近戰能力,她完全可以硬剛神奇女俠,是神奇女俠的勁敵。而女俠之所以要穿上金鷹盔甲,主要也是加強防禦力以應對豹女的利爪攻擊。
然而,也僅此而已。
《神奇女俠1984》所謂的BOSS級大戰,既沒有激烈的拉鋸戰,也沒有像第一部與戰神阿瑞斯PK時烈火與閃電充斥整個蒼穹的震撼史詩感。
我不知道是時長限制還是節省成本,反正戰鬥很快結束,沒啥懸念和反轉。
這不是意猶未盡,而是根本沒讓觀眾達到嗨點就洩氣了。
真要說打戲部分最令我振奮的地方,就是配樂。
劇組請來了好萊塢大名鼎鼎的配樂師漢斯·季默。
寂寞出手,必是神曲。
在正片中,我們不僅可以聽到女俠振奮人心的專屬BGM。
在電影後面,還能聽到《蝙蝠俠大戰超人》那首優美的開場樂曲,抬升了電影逼格和美感,令我恍惚以為導演派蒂·傑金斯被扎克·施奈德附身。
在這部電影中女俠解鎖了更多能力。
比如操控物體變為隱形的能力。
女俠說自己的父親能夠讓整座天堂島隱形,那我身為她的女兒也應該能好好運用這種能力。
不出所料,飛機成功隱形了,雷達偵察不到,於是才有了電影中兩人坐在座艙內高枕無憂觀賞煙花的極其浪漫的一幕。
比如女俠摘下星光飛冕當回力標使用,很還原漫畫設定。
不過最令粉絲興奮的,應該就是女俠終於學會飛行了。
當然,還沒達到超人那種懸浮空中且隨意上下的級別,只能稱之為在高空中滑翔。事實上那套閃瞎雙眼的大翅膀盔甲,也有加強飛行的功效。
最後我想說說武器裝備。
眾所周知,在其他DC真人電影中神奇女俠的攻擊性武器是劍以及盾。
而在這一部電影,女俠不再使用劍和盾。
其中的原因,一是原來那把劍在一戰時被戰神阿瑞斯毀掉了,二在去年公開了首支預告片後,蓋爾·加朵就親自說明了神奇女俠不再使用劍和盾的原因。
她說神奇女俠是一位女神,非常堅強,並且很有技巧,不需要這些殺傷力極強的武器。
有手環、真言套索以及頭飾,這樣就足夠了。
然而不管怎麼說,作為超英大片,缺乏強而有力的攻擊性手段,確實是神奇女俠打戲部分讓我看得不爽的重要原因。
既然說到女俠僅剩的裝備,我又忍不住吐槽了。
那就是真言套索,實在太搶戲,搶戲到風頭都快蓋過黛安娜的大長腿。
從開頭的救助路人、制伏匪徒,中間的對付白宮保鏢、解決埃及士兵,甚至在最後面感化陷入癲狂的反派,全是使用真言套索。
這存在感強烈到讓我一度懷疑真正的主角,到底是神奇女俠,還是這根繩子?
而且,你以為它的作用只是預告中的蕩閃電?
還有蕩飛機、蕩火箭、蕩雲層,萬物皆可蕩。
為什麼它的戲份這麼重?
難道這根繩子帶資進組嗎?
不,這恰恰是電影的主題——
「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就很美。」
這就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對於打戲部分的評價。
我感覺DC真人電影想要看到拳拳到肉、酣暢淋漓的打鬥,還是得看扎導。
所以《超人:鋼鐵之軀2》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拍好?
說教味濃重的文戲
這可能是影史上說教味最濃重的神奇女俠電影。
其實DC還是那個走深度內涵的DC,只不過這一次借秀美大長腿的美女說出來,更具有吸引力。
我們知道,自1941年誕生以來的神奇女俠黛安娜之所以廣受粉絲歡迎,就在於接近完美的人設。
她天使臉孔魔鬼身材不說,還鋤強扶弱,善良有愛,不輕易殺生,維護正義,為世間帶來希望。
重點是特別長情。
初戀死後並沒有另找新歡,一直單身了幾十年,對舊愛始終念念不忘。
嫉妒史蒂夫的小夥伴,可以捫心自問一下:
1,你有人家這麼高這麼帥麼?
2,你會開飛機嗎?
電影越到後面,說教味道就越濃重。
「真實」與「謊言」,這兩大帶有哲學思考的話題貫穿了全片。
反派商人麥克斯·洛德憑藉多年來練就的推銷口才,為不同職業的人提供了滿足欲望的機會,卻不告訴那些人,他們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所謂有得必有失,人們孜孜不倦地追求金錢和地位,然而卻忽略了這很可能是建立犧牲身體健康甚至傷害他人的基礎上。
這是一場美麗的謊言,一個美式超英童話。
電影之所以長達2個半小時,就因為花了非常多的篇幅來講述兩個反派的墮落過程。
他們一步一步成為欲望的奴隸,被欲望驅使去禍害越來越多的人,妄圖讓全世界都陷入滿足欲望的虛假狂歡當中。
假如反派達到目的,人間再沒有任何真實,結局將會如電影所說,現代文明遭受滅頂之災。
DC電影在中國不管人氣還是票房均遠遠比不上漫威,然而在深度內涵的人物塑造方面,DC又高了漫威幾個層次,《小丑》不會是DC最後一部獲大獎的作品。
比如《神奇女俠1984》,基調是蠻悲情的。
作為早已經踏入社會工作的我看得有點感觸,不自信的芭芭拉,活在幻滅中的麥克斯·洛德,他們無法在挫敗中認識自我,而是藉助邪門歪道將自己引向不歸路,結局註定是悲情的。
謊言所帶來的滿足感,誘惑力強大,強大到連神奇女俠都無法倖免。
不過正如神奇女俠的存在意義,她這一次將愛心和善良發揮到了極致,而且在這部電影,她待人接物的方式極其溫柔體貼。
不管是邪惡商人還是豹女芭芭拉,始終都是人類。
只要是人類,就有變好的可能,就能用愛去感化,將他們從歧途中拉回來。
可眾所周知,愛,從來都不是單維度的美好。
與愛相伴隨的,往往是悲傷與遺憾。
電影想要告訴觀眾的是,要以一種坦誠的心態接納自己,謊言只會帶來失控,不僅會丟掉真實的自我,還可能會傷害他人。
當你學會面對真實自我的時候,人生就會翻開全新一面,迎來更好的未來。
我個人最感動的片段,就是黛安娜忍著巨大悲痛揭穿謊言,面對真實,再次放棄自己的擁有。
轉身,而後在混亂不堪的大街上疾速狂奔,失聲嗚咽。
勇敢面對脆弱的自己,接受不成熟不完美的自我。
不得不說,神奇女俠,又成長了。
然而有兩點,我不得不吐槽。
第一點,影片後面女俠試圖感化邪惡商人時長篇大論說了一大堆臺詞,已經癲狂的反派極其安靜乖巧地聽完了全部,才給了一句反應對白。
這一段戲給我的感覺表演痕跡過重,有點出戲。
第二點,邪惡商人的最終結局是大團圓?前面他幹了這麼多壞事,都差點引發美蘇核戰爭了,所以沒有一點懲罰無恙退場?
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小BUG是有不少的,而且號稱用IMAX膠片攝影機拍攝,我也沒覺得畫質比前作有多大提升。
模特出身的蓋爾·加朵顏值和身材彌補了一切,在這部電影她宛如化身時尚女魔頭,尤其是那秀美大長腿,仍舊對男女產生強大的殺傷力。
不過已經35歲的她,還能演多少次神奇女俠?
對於老得快的歐美女星來講,顏值打戲真·看一部少一部。
然而不可否認,由於文戲佔了絕對比例,導致《神奇女俠1984》更像文藝片而不是超英片,而且真的有些過於冗長,讓許多觀眾都看得不耐煩。
總體來說,這更像是一部迎合歐美市場的賀歲片,不太適合中國觀眾去影院觀看。
意料之中的是,《神奇女俠1984》在豆瓣的口碑開始崩塌,從一開始7.1到7.0,而今天直接猛跌到了6.6。
連鎖反應,票房目前上映兩天不足1億,在這種口碑下想要超越第一部的6.1億票房,難於上青天。
(溫馨提示:片尾有唯一的一個彩蛋,登場了一位神奇女俠影視化史上人氣很高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