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港閘區草場河、新農河、幸福河一帶經常有向河道傾倒牛蛙殘骸的情況。唐閘鎮街道尖溝頭社區發揮網格力量打響河道保衛戰,並於1日凌晨成功攔截到傾倒車輛。
南通地區水系發達,市區範圍內就有數百條河道縱橫交錯,不但發揮水利作用,而且日益成為居民沿河休閒鍛鍊的好去處。隨著「河長制」的全面落實和社區網格化管理全面深入,每條河道都落實了屬地管理責任,河水越來越清澈。
8月,尖溝頭社區河長在巡河時接到社區保潔員反映,最近經常發現一些或藍或綠的編織袋,鼓鼓囊囊地漂浮在河道上,不時發出陣陣惡臭,不但清理難度大,而且對河道水質造成了極大汙染。社區河長立即趕赴現場,在通寧大道高架橋河道涵洞內發現了漂浮在水面的大量牛蛙皮和牛蛙殘骸。據了解,這些牛蛙皮和牛蛙殘骸每隔三到五天就出現一次,每次約10袋,全部被丟在轄區各個河道內。
牛蛙口味鮮美,肉質肥厚,早已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許多市場、飯店宰殺後的牛蛙皮和牛蛙骨處理難度大,許多經營者為圖便利便將這些溼垃圾隨處丟棄,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幾年前,就發生過類似向河道內丟牛蛙皮的現象,經媒體曝光後有所收斂。但這一現象又死灰復燃,而且頻次越來越密集。
尖溝頭社區河長一方面將這一問題向街道河長辦進行了匯報,另一方面立即召集社區網格會議商討對策。街道河長辦、環保辦第一時間聯繫公安調取沿途監控,發現每隔三到五天的凌晨一點到五點間,就有一輛電動三輪車拉著泔水桶沿通寧大道走走停停,街道將這一情況與城管部門溝通後並通報給社區。社區召集了沿河片區的網格長、網格員與保潔員進行明確分工:由案發地網格員組成志願者隊伍,在經常丟棄牛蛙皮的地點進行蹲守,力爭抓到現行;網格長負責走訪周邊所有市場、餐飲店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引導店家規範守法經營;保潔員第一時間打撈清理河道,防止河水被進一步汙染。
自8月10日開始,每天深夜12點一過,社區每條河道周圍就會有網格志願者的身影。一直到清晨5點鐘,都有人在沿河進行巡查。經過20多天的堅持蹲守,終於在9月1日凌晨2點左右,偷倒牛蛙皮的三輪車出現了。社區網格志願者陸小軍在草場河與幸福河交界的橋頭一眼認出了與監控中極為相似的車輛,有人正站在橋頭從車上搬下一個個泔水桶。陸小軍用手電照過去,三個垃圾桶內全部都是編織袋灌裝的牛蛙皮。其中,兩隻空桶內的五六袋牛蛙皮已經下了河。偷倒者看到有人趕來,慌忙逃竄,留下了一部無牌三輪車和還沒來得及偷倒的牛蛙皮。社區幹部和城管夜班隊員聞訊趕來時,已是深夜2點半,路上下起了陣雨,大家合力將違法車輛停放到值班點後已渾身溼透。
通過尖溝頭社區網格聯動,網格員齊心協力,偷倒牛蛙皮的行為得以遏制,「河長制」和網格化管理的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下一步,環保、公安與城管部門將根據暫扣的車輛線索與沿途監控進行排查,力爭早日找到違法嫌疑人,對破壞環境者進行嚴厲處罰,還河道以清澈整潔。
來源:南通發布 圖文|通訊員 平曜寧 記者 任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