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放開,很多家庭都迎來了老二,家庭會發生巨大變化,作父母的忙碌、勞累是必然的,最重要的是老大的思想波動問題。在老二出生之後,家長不會再和以前那樣將好玩的好吃的都拿給老大,這個時候凡事都要一分為二,當老大的自然會不適應。如何正確對待家中的老大和老二,很多父母開始犯愁了。
人們往往會覺得來自同一個家庭的孩子應該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事實恰恰相反,同一個家庭的孩子往往會截然不同,儘管他們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家庭、相同的鄰居。但同一家庭的不同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可能完全相同,每個孩子對自己所感覺到的環境會做出不同的解釋,而這種解釋大都是以孩子們如何把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進行比較為基礎的。
來看看老大和老二有哪些不同。老大作為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往往認為自己必須成為第一或最好的,這樣才能顯得自己重要,排行老大的孩子會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愛獨立,同時又比較喜歡爭強好勝,專橫挑剔,追求完美主義。而老二的特徵往往是嬌慣,認為自己必須不斷操縱別人為他服務,這樣才顯出自己的重要,排行老二的孩子善於利用自己的魅力來激勵別人為他做事,他們富有創造性,但他們最大的危險就是只要他們沒得到別人的照顧或者自己的要求沒得到滿足,就往往認為生活不公平,會感到自己被這種不公平傷害了。
「你只要努力就會做得更好」,這句話背後的態度是說教和失望,孩子們都不喜歡家長這樣的話。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喪失信心。對於老大來說,告訴他們只要努力就會做得更好是災難性的。老大做得不好的原因,在於過度追求完美而造成他們過於緊張,以至於表現失常。老二也不喜歡別人來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因為他們的觀念是唯有別人照顧他們時,他們才會得到更多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不管是對待老大還是老二,家長都應該持有一種鼓勵的態度,而不是失望的態度。比如追求完美主義的老大,他對待任何事情都是輸不起,家長可以和他做一些親子遊戲,有意識地讓他經受一些失敗,讓他從容地面對輸贏;對於老二,我們可以將「我知道你能做得更好」這個口吻變為「我已經發現你是個很能幹的小夥子,我百分之百相信你,會更加優秀」。根據出生順序的不同,我們採取不同的方式與孩子共處,有助於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更有助於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