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小烏龜死了」,正當我在鍵盤上激揚文字,忙得不可開交時,我聽到女兒在客廳帶著哭腔的叫喚。我停下手中的活,一臉懵逼,茫然不知所措。「這到底什麼情況?怎麼死的?得了什麼病?」,我拋出一連串疑問。
但執意不肯邁出房門一步,我不敢直面死亡,我從小不養小動物的原因,就是害怕養死了自己無法面對。別看我這人平時咋咋呼呼,看上去還蠻厲害的,其實又慫又沒用,膽小還怕事。
「既然死了,你就把它埋了吧」,我在房間裡無比心慌地對著小女兒叫道,反正這種善後的事我是不會幹,誰養誰負責。「我不埋,我要等我爸爸回來,嗚嗚嗚……」我聽她哭得傷心,既難過又害怕還很生氣,心裡像打翻的五味瓶,不是滋味。我難過是因為一隻小生命又在我家這樣結束了,生氣這孩子從來不聽話非得養什麼小動物,真要養死了,又哭得比死了親娘還傷心。
記得大前年她也養死過一隻烏龜,那畫面還常常在我腦海浮現,烏龜伸長脖子,頭歪在一邊,拎起來整個腦袋都垂下來,仿佛對這光鮮的人間它早已生無可戀。
我怕得差點和孩子一起哭出來,不知該怎麼辦,結果善後工作還是小丫頭做了,她一邊流淚一邊用白紙把烏龜包了起來,然後拿把小鐵鍬去門外的花圃裡埋了它,只差沒樹碑立傳了。事後我再次嚴肅警告她,以後再也不許去夜市買回這些東西了,若依舊屢教不改,後果會很嚴重。
這隻小烏龜是上次在淘寶買魚缸時商家贈送的,好歹一隻小生命,我也不能扔了它,遂甩給小丫頭照顧,到我家差不多3年時間,已經被她養得非常的活潑又可愛。閒時我也會學女兒的樣給它餵食,看它伸頭縮腦的叭嗒著嘴,覺得好玩極了,原來人生的樂趣也可以是這樣。不成想,我剛剛對它產生點興趣,結果又悲劇了。
我聽到門外小傢伙哭得停不下來,心裡煩躁透了,遂吼她一句,讓她小點聲哭,別影響我寫作思路。漸漸地,我聽她從哀嚎轉為抽泣,想想養這麼久的小東西突然死了,讓她哭會兒,緩解一下悲傷的情緒,不打擾她也算是為娘我最後的一點溫柔與仁慈了。
我不認為去哄她,去給她講一堆好聽的話就是幫助她早點擺脫悲傷。有時候傷心就是傷心,不會因為別人幾句不痛不癢的安慰而變得開心。我知道自己難過時會找個無人的地方靜靜地待著,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想,像老僧入定般呆坐,慢慢地就會從情緒裡走出來。我要讓她學會在痛苦中思考人生,凡是能給人帶來快樂的也必會給人帶來痛苦,事物的兩面性,也是因果循環。
當我正陷入自己的內心戲裡無法自拔時,我聽到小丫頭在外喊:「媽媽媽媽,小烏龜活過來了,它睜開眼睛,它能動了"。見她說小烏龜起死回生了,我迅速從房間衝了出來,蹲在它的小窩旁左瞧右看,只見它睜隻眼閉隻眼瞪了我一下,遂把一隻小腿向後伸了伸,像是剛睡醒過來順便伸個懶腰。
我看見廚房到處是水,大毛巾也是溼漉漉的,頓覺事有蹊蹺,拖過小丫頭逼問:「小烏龜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對它做了什麼」?她說她用溫水打溼毛巾,用溫度捂醒了小烏龜。
聽來讓人好生納悶,幹嘛好好用溫水捂小烏龜。她吱吱唔唔地解釋道:「今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企鵝在南極那麼冷的雪地生活,都沒有凍死,於是突發奇想,試試我家的小烏龜能不能在有霜的冰箱裡活下來,然後結果你看到了」。我為她驚人的腦洞哭笑不得,不知該誇還是該罵,你這孩子怎麼不上天。
她說罪魁禍首還是因為我,因我吼她做作業,讓她忘了小烏龜這一回事,等到作業做完,才想起烏龜還在冰櫃裡,拿出來一看,已經身體僵硬死翹翹了。原來這傷心的哭泣都是悔恨的淚啊!
晚上想起來,一下午都在救命的人,好像老師布置的書還沒背,我剛一嘀咕,她爸瞬間將她從被窩拎起,隨後哭泣聲,叫罵聲,震耳欲聾。唉!這孩子下午傷心,晚上受驚,投個人胎真是怪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