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配置升級要抓住要點,與日常體驗關聯性最高的四大件無非是處理器(核心數及頻率)、內存(容量)、(獨立)顯卡、硬碟(機械/固態)。自己一定要搞清楚自己需求的短板主要來自哪個(哪些)配件,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起到治標治本的作用。
但是注意點還有:升級處理器一定要認準主板型號,不同主板支持的處理器也有對應的區別和限制。加裝內存時(尤其是老機子),儘量挑選與原機子相同類型的產品,比如DDR3 時代很多平臺就有單面顆粒、雙面顆粒的限制。更換獨立顯卡一定要看看自己的電源功率夠不夠,不夠的話連電源也要同步進行更換。
【案例一】LGA775接口平臺
這是一臺標準的惠普商用桌上型電腦,出廠年份在2008~2009年左右,使用的是Q45(4系列)主板,原配處理器是45nm製造工藝的高端E8500雙核。
我們可以輕易從英特爾官網上查詢到,E8500處理器的發布日期是2008年第一季度,所以根據BIOS微碼的辨認能力,該主板應該可以識別基本上全部的不晚於2008年第一季度發售的酷睿架構LGA775接口處理器。如果是零售主板,不需要這麼麻煩,直接去對應的技術支持網站下載最新版本的BIOS,更新後想升級啥就升級啥。品牌機主板由於BIOS支持有限,所以可以靠這個笨方法。
本身已經是高端雙核,不可能繼續換別的雙核處理器,因為升到頂也不過是個E8700,升級思路肯定往四核方向走。四核裡面,換Q6000系列絕對能識別,它是最早問世的一批65nm四核處理器,Q8000可能不太行,因為Q8000系列出來得比E8500都要更晚,最高端的Q9000有不少型號符合預期,比如同為45nm的Q9300。
所以這位用戶升級處理器可以考慮換個:
Q6600(2.40GHz四核/8MB二級緩存/65nm/1066MHz FSB/95W);
Q9300(2.50GHz四核/6MB二級緩存/45nm/1333MHz FSB/95W)
之類的四核處理器。但問題也是有的,換了發熱更大的四核處理器,日常溫度表現肯定會差一些,在這其中,45nm的Q9300表現會稍好。成本方面,Q6600目前在淘寶上是29元一顆,Q9300則是47元。有一個隱藏的細節是:由於是Q45高端商用平臺,而且標配還是E8500高端雙核(TDP=65W),根據惠普的特性,原配散熱器品質肯定不差,很可能會就高配TDP=95W的散熱。通過查詢可知原配散熱器為雙熱管側吹式矮塔散熱。
原配內存只有2GB DDR2-800,顯然也太小了!建議至少再加裝2GB DDR2同類型內存,將總容量擴充到4GB。加裝一根二手拆機條、寨條、假條反正很便宜,20多塊錢就能搞定。
原配機子只有1個320GB的機械硬碟,老配置+機械硬碟,只能說慢上加慢,建議加裝一個120GB的SATA接口固態硬碟。
因為是商用電腦,就沒有加裝獨立顯卡的必要了,Q45主板集成的GMA X4500集成顯卡可以滿足日常的辦公需求。
【案例二】LGA1155接口平臺
這是一臺聯想品牌桌上型電腦,使用的主板是H61,H61理論上可以支持全部的32nm、22nm製造工藝的二代SandyBridge、三代IvyBridge架構的LGA1155接口處理器。
但正是因為這是一臺品牌機,並且原配處理器是賽揚G530這種二代的32nm產品,所以你在升級的時候,基本上就別寄希望於升級三代的CPU型號,聯想官網估計也不會提供三代BIOS的更新文件,所以一定要老老實實考慮二代。(2015年之後的聯想機子BIOS更新非常勤快,更新頻率甚至比零售廠商還要高,可能是哪個領導或者工程師開竅了)
賽揚G530是2011年第三季度投放市場的低端產品,要比其他同代i3、i5、i7、至強E3等都要更晚,所以能夠支持這款處理器也就表明基本上二代所有熱門型號都可以實現全兼容。
比如說升級成二代的四核i5-2300/2310/2400/2500等型號,不僅核心數量翻倍,頻率也直接高了近30%,CPU綜合性能直接拉高了150%。這些i5處理器自帶HD2000集成顯示核心,更換升級後也無需額外加裝獨立顯卡。但需要注意,如果你要升級成網上熱門的E-1230/1240等產品,還必須加裝獨立顯卡!因為這些處理器內部的集成顯示核心被屏蔽,無法使用!
內存方面,H61平臺已經具備非常出色的DDR3內存兼容性,也就是說,你可以在第二根空閒的插槽位加裝一條2GB~8GB容量的DDR3-1066/1333/1600內存,從而將總容量擴充至4GB以上。
固態硬碟也是必加選項,不加固態硬碟的升級是沒有靈魂的~~~
如果說,你想給這臺機子加裝獨立顯卡,然後用來打遊戲,那一般情況下需要更換電源。聯想等廠商給這些入門的集成平臺主機一般配備的是額定功率為180W的電源,其中有一半以上已經被CPU及周邊配件消耗,在不更換電源的情況下加裝獨顯,也只能選擇那些功耗很低、性能很弱的產品,比如GT630/640,或者AMD的R5-240(OEM)等。
【案例三】LGA1151接口平臺
這是一套標準的基於Skylake平臺處理器主機,其實不用升級就完全可以滿足各種主流辦公的需要。
若僅僅是想提升一下日常的運行速度,那麼加裝固態硬碟會是改善最顯著的舉措。華碩B150M-K主板因為定位原因,並未集成M.2接口,所以可以加裝標準的SATA固態硬碟。
六代、七代i5處理器本身並沒有什麼升級價值,價格又貴性能又不強,除非有一定動手能力,可以魔改BIOS後上八代、九代的i5。但是魔改風險很高,所以建議不如CPU+主板直接二手出掉,換成新平臺。
若還想加裝獨顯運行一些主流單機、網遊,首先應確認好機子的+12V電壓輸出功率(這一部分功率主要供給CPU和獨立顯卡),再根據功率大小決定能加裝顯卡的類型。比如原先配置的電源額定功率為300W(這個值已經是計算過轉換率的最終實際輸出),以臺達VX300為例:
這是一個雙路12V供電的電源,其中12V1給顯卡,12V2給處理器,該電源的+12V聯合輸出能達到276W,每個單路輸出上限也有216W(此時另外一路將被動態限制為60W最高),所以理論上能帶RTX2060+級別的產品。但在實際操作中,另一個耗電大戶「CPU」顯然功耗也不可能很低,目前主流CPU功耗在50W~150W,那麼留給顯卡的部分其實在150W以下,一般最高建議帶GTX1650 Super/1660(這只是建議,實際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上更高)。惠普光影精靈臺式機就用310W電源帶i5-9400F(滿載約70W)+GTX1660(滿載約120W~130W),啥事兒沒有,穩定得很。
儘管選配300W電源的用戶不太可能選配高功耗處理器,但我們日常給配置選合適電源時,也不可能死摳額定功率挑(都會留有餘量),更何況很多劣質、雜牌電源都存在嚴重的虛標問題。淘寶上各種標註「額定功率」400W、500W的山寨電源實際輸出可能就100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