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女性"一直都備受爭議,但隨著思想進步女卑男尊的想法也逐漸被拋棄,但在不少農村家庭裡中的女生還是存在地位低下的現象。
不久前一產科醫院發生一則"寶媽乞求鄰床換孩子"的事件,原因竟是因為生了個女寶寶所以才乞求換個男寶寶,不少人都深感荒唐,自己親生的孩子竟然捨得拋棄。
據了解這位女士姓張,出生在一偏遠農村裡,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劉先生相識相戀,並結婚生子,婆婆為能抱上孫子對張女士也是百般照顧。
孩子出生後卻是個女娃,婆婆的態度立馬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對張女士是哪都看不順眼,為討好婆婆張女士就下定決心生個男娃。
可沒想到的是第二胎依舊是個女娃,至此張女士在家裡就經常受到婆婆的譴責,由於經濟的不允許只能勉強養倆個孩子,哪成想張女士又意外懷孕了。
寄予希望第三胎是個男孩子的全家人,最後卻又是個女娃,婆婆氣得撒手不管獨自回家去了,產後的張女士倍感委屈,身邊也沒有一個人照顧。
看著隔壁床因為生的是個男孩子,全家人都圍著寶媽轉,張女士腦中便生出了個換孩子的念頭,後來竟卑微地跪在鄰床的產婦旁,哭著乞求和她換個孩子。
產房裡人都被張女士的想法和行為嚇了一大跳,心疼得同時也紛紛勸她男女都一樣,畢竟是親生的,不能把孩子當作物品一樣換來換去。
時代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僅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陳舊的思想也逐漸被更替,相對比以前女生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我國更是一直提倡男女平等,可為什麼在不少家庭中還是存在重男輕女的例子,殊不知家長們的一念之差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
那麼家庭重男輕女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 自卑,感受不到愛
每個大人都是從小孩子過來的,都很清楚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孩子成長的好壞都離不開家庭,而孩子身處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這會使得她感受不到愛,也會從心底裡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愛。
從而導致孩子越來越自卑,在長大後這種自卑心理也會一直伴隨,還會影響到以後的交際能力。
2. 討好型人格
在缺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對別人的愛形成迫切的渴望,女性會對另一半愛的需求非常大,則自己會義無反顧地對他人付出,但卑微到骨子裡的愛往往得不償失,最後形成"討好型人格"。
不僅是在戀愛中會迷失自己,還會在生活中一味地討好他人,不管對錯都只會自己默默承受。
3. 叛逆
孩子的心靈都是脆弱的,如果在家庭中得不到愛甚至還要被區別對待,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懂,長此以往孩子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更為明顯,通常叛逆的孩子情緒反差會特別大,脾氣暴躁甚至會生出恨意,還會對家庭搞破壞,不早已勸阻還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4. 外表堅持,內心脆弱
即使沒有家人給的愛孩子也會告訴自己要堅強,但其實內心是非常脆弱的,孩子只是習慣性用堅硬的外殼來包裝自己,實則一擊就破,有些時候很小的事情都會使其崩潰。
在碰到令她難過的事情時會很難走出來,會陷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能自拔。
每個孩子的性別都是不能選擇的,不管是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應該被尊重,不能因為性別就判定一個人,要拋棄重男輕女的思想,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更不能有拋棄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