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深圳市觀鳥協會會員範紅英老師帶領十幾個梅山小學的學生參加了 2020 年全國燕子調查活動。這是範老師第 3 次參加全國燕子調查,這次他們在福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梅林一村發現了大量家燕和部分小白腰雨燕。
福田農批一個燕窩7只雛燕
5 月 18 日上午,得知這一消息的深晚記者在範老師的帶領下,趕到福田農產品批發市場二樓北側的一個檔口。"這個燕巢裡有 7 只雛燕,是整個批發市場最大的一窩。"範老師指著天花板的一個燕窩告訴記者說。
▲福田農批內的燕巢。
記者順著範老師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一根水泥橫梁內側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燕巢。由於天氣不好,橫梁也擋光,肉眼很難看清巢內的情況。不過,藉助相機的長焦鏡頭,記者很快就看到燕窩裡伸出來的一排雛燕腦袋,鵝黃色的鳥喙非常醒目。
"我們在這裡發現了 20 多處燕巢,主要集中在二樓天花板上和北側引橋下。從品種看,二樓的燕子以家燕為主,引橋下有一部分小白腰雨燕。"範老師告訴記者說。
▲深圳市觀鳥協會組織小學生參加燕子調查。受訪者供圖
據範老師介紹,家燕和雨燕的巢外觀明顯不同,家燕巢開口向上,呈小碗狀,較為粗糙。小白腰雨燕巢多用植物纖維、羽毛和泥土粘結而成,有些巢會形成群落,有些會直接利用家燕的舊巢,重新裝飾一番後入住。另外,小白腰雨燕主要依靠滑翔起飛,所以一般巢址較高。說著,範老師將記者帶到二樓另一個特別的燕巢下。"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燕巢,下面是一個雨燕的巢,在雨燕巢上面是一個家燕巢,現在兩個燕巢合在一起,雨燕和家燕成了鄰居。"
▲福田農批,家燕和雨燕的巢相鄰而建。
燕子為何"鍾情"這裡?
範老師告訴記者,通常家燕每年從 4 月到 7 月會繁殖兩到三窩雛燕,每窩平均約四五隻,這樣算下來,每年至少會有大約 200 只燕子在福田農產品批發市場這裡生活。為什麼燕子如此"鍾情"這裡呢?範老師解釋說,那是因為燕子特別喜歡"人氣旺"的地方:"這裡人流密集,燕子的天敵不敢來,同時市場周邊食物豐富,加上架空層四面通透,非常適合燕子進出,所以這裡就成了燕子在深圳的首選落腳點了。"
緊鄰福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梅林一村,同樣也是備受家燕青睞的地方。在今年的全國燕子調查行動中,範老師他們僅在梅林一村 13 區就發現了 11 個燕巢。根據範老師的指點,記者隨後來到梅林一村,一位保安聽說記者是來拍燕子的,二話不說就領著記者來到一棟居民樓後面的一樓架空層,果然一抬頭就看見了兩個相鄰的燕巢。"光這個地方就有四五個燕窩,每年燕子都來。"保安員說。
▲梅林一村,在巢內等待親鳥的雛燕。
▲梅林一村,完成餵食後親鳥準備離巢。
深圳燕子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據了解,全國燕子調查與保護項目始於 2017 年,由中國觀鳥會、深圳市觀鳥協會發起。第一季有 11 家機構參與,今年已有包括新疆、青海、雲南等十三個省和自治區共 20 多家機構參與。與其他鳥類調查不同,全國燕子調查活動鼓勵普通市民參加。範老師表示,此項活動是一次很好的"全民科學"嘗試。
燕子原本是我國常見的候鳥,但隨著城市的發展,燕子逐漸淡出都市居民的視野。深圳市觀鳥協會秘書長" PT "告訴記者,在深圳市區繁殖的燕子有主要有家燕、金腰燕及小白腰雨燕,其中金腰燕主要集中在大鵬半島。"近年來市區內燕子的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原來的一些城中村和小區架空層改造,導致適合燕子築巢的地方變得越來越少,同時大量土地被硬化,燕子找不到取土的地方。無奈之下燕子在築巢時不得不用更多的草和其他材料,我們在近年來的觀察中發現,城市的燕巢裡往往雜有一些細線,燕子不小心就會被細線掛住無法掙脫,最後死在巢外。"" PT "說。
▲福田農批,一隻被細繩纏住的家燕已在巢外死亡。
家燕
家燕體長 20 釐米,是深圳最容易見到的燕子。上體深藍色,下腹白色,喉嚨棕紅色。家燕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
金腰燕
金腰燕體長 18 釐米,臉側和腰為橙黃色,下體有黑色縱紋,飛行時候橙黃色的腰明顯。在深圳市區較為少見,主要在大鵬南澳等地繁殖。
小白腰雨燕
小白腰雨燕體長 15 釐米,由於長時間在空中飛翔,腿已經退化,短小無力,它們大多以懸掛下落的方式起飛。研究顯示,同為雨燕屬的普通樓燕(普通雨燕)可以持續在空中飛行長達 10 個月而不著陸。
記者 李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