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火熱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如今這個熱度基本冷卻,雖然尚有餘溫恐怕人們還是對裡面人物的際遇所不能選擇而感到遺憾。影視作品能夠引起轟動在這個年代其實非常不容易,三十多年來,人們吃過見過太多的東西以後,能被打動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不過在看完這部戲以後倒是一直對祁同偉說的那部叫《天局》小說裡的勝天半子非常感興趣。
一開始我以為只是劇本的虛構,世界上並不存在這本小說,後來我發覺我還是孤陋寡聞,原來真有這部小說,不過它並不長,他是作家矯健的一部中短篇小說集裡的一個獨立的篇章,名字就叫《天局》。作家矯健是山東人,有趣的是山東居然有兩個叫矯健的作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的筆名。
寫出《天局》的矯健是山東乳山人,1954年生於上海。1981年畢業於煙臺師院中文系。曾回老家插隊務農。後歷任中學教師,煙臺市文學創作室專業作家,《膠東文學》主編,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主席,省作協主席團委員。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河魂》、《紅印花》、《金融街》等,《矯健中短篇小說集》、《老人倉》等作品集。短篇小說《老霜的苦悶》獲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人倉》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矯健短篇小說八題》獲解放軍文藝獎,長篇小說《紅印花》獲1997年山東省精品工程獎,電影劇本《闕裡人家》獲天馬影視文學獎,電視劇劇本《飛越》獲中央電視臺優秀劇本獎。
以前我並不知道這個作者,但是自從看了這部電視劇,我就很刻意的去尋找這部書,當然出版商的敏銳是高於我們這些讀者的,估計矯健自己都不曾想到,自己當了那麼多年的作家,居然到了花甲突然翻紅。
讀矯健的作品絕對不是失敗的選擇,不知道為什麼之前沒有看到,只能說是金子終究會發光的。很多人看過小說後,嘆息最多的是說祁同偉只讀懂了一半,所以才有最後的慘敗。我倒是不這樣認為。
這篇寫於八十年代的作品,真的有點劃時代的意義。可能對於不了解圍棋的人們並不知道,雖然圍棋發源於中國,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圍棋事業一度停滯,被韓國日本無情碾壓。直到八十年代,圍棋才開始重新在國內崛起。
談起這篇當時一氣呵成、幾無冗筆的得意之作,矯健說:「創作《天局》的初衷,是通過人與天地棋盤角力,展現人類極致的精神之光,尤其是篤信人定勝天的執著精神。當年棋聖聶衛平在北大荒下放時,常常徒步幾十裡路,去找好手對弈,這些真實發生的圍棋故事,也被寫進了《天局》主人公混沌的人生經歷。」
一個人,出生是不能選擇的,假如可以的話,這個世界就沒有矛盾了。但是出生以後,誰都想有所選擇。古人三字經開頭說:人之初,性本善。我總覺得有些不妥,那是沒有徹底入世的一種愚鈍,七情六慾還沒有生成時的單純,一旦開始了生活的艱辛,你就不得不開啟自己的博弈之路。
即便《紅樓夢》銜玉所生的賈寶玉,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大觀園生活後,面對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遭遇,也不得不有所選擇,這個時候他不知道有沒有也想勝天半子。
我們有多少人,就像書中的混沌一樣,一身的好本領,但是不得其法,因為各種原因,反而不如一些人浮於事,卻懂得人情世故,奸猾老練的人過的愜意。他們往往如鋼鐵一般,寧折勿彎,結果最後搞得自己支離破碎。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不太了解剛柔並重,這些東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在旅途,不是每一處都是風景,更多的是疲於奔命,幾千年前的賢者孔子就曾經問道於老子,天下萬物什麼是最強的,老子張嘴讓孔子瞧,一語不發。孔子的弟子認為老子不僅僅年邁,而且沒有禮貌,偏偏孔子悟出了其中的真諦。
孔子後來教導自己的弟子,說老子張嘴給他看,他發現老子滿口的牙齒都掉光了,而柔軟的舌頭還在。我們當年正如這堅硬無比的牙齒,去咀嚼各種食物,最後還是擋不住它的老去,反而自身的內斂和謙卑沒有得到發揮。
天下不爭,無可與之爭。並不是叫我們不去奮鬥,不去拼搏。而是凡事要適可而止,行止有度。你所能達到的境界,退一點還能留出更大的空間,而你全部佔滿了,最後自己也不能迴旋。
春秋五霸轟轟烈烈,最後還是被秦一統天下,就是不懂得收斂,大到朝代,小到家庭,由弱到強,由盛及衰,都是最後忘記保留餘地這一步。
生命的不公,往往會讓很多人內心壓抑,想要反抗,沒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並不矛盾,但是審時度勢,比莽撞要好的多。
我們既是下棋的人,又可能是棋子,但是最終孤傲的博贏了半子,卻輸了性命,意義又何在?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在我看來是最荒謬的一句口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易經》裡潛龍勿用,就是積蓄自己的能力,收斂自己還不成熟的能力,等到時機達成,你大可以飛龍在天,那個時候,豈止是勝天半子。
人生最大的驚喜,不是你拼盡全力,而是你還有機會再來一盤,所以我不怕與天鬥,但我更願意天人合一,順應大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