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是比較容易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的。比如「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這句老話從字面上看無非就是「順手捉到一隻麻雀,不死也要脫層皮」的意思。「順手捉雀」怎麼就和「死」「脫層皮」這些不好的字眼聯繫起來了呢?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迷信誇大的成分呢?
而且在我國古代,很多鳥類被賦予美好的意義,被人民推崇,例如鳳凰被賦予高貴,做為達官貴人的象徵圖案;鴛鴦被賦予愛情的意義,通常作為新婚之人的標誌圖案。人民認為鳥類具有靈性,不同的鳥類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也代表著人民的美好意願。
麻雀是一種在農村十分常見的動物,其也讓農民十分的討厭,因為這種動物經常出現在房前屋後,而且都是成群的出現,對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都說麻雀是一種性子很烈的小鳥,是養不活的。如果你抓到了一隻小麻雀,它們會絕食,或者是不斷撞擊籠子等方式來把自己折磨死。有些麻雀如果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抓了,甚至還會給它餵食毒藥,幫助同伴來解脫。
過去人們認為無緣無故的捉到一隻鳥,會是一個人的運到,如果不能好好的養活它而等鳥死掉以後就會容易給家裡人帶來厄運的!這是因為過去的人們會認為麻雀等鳥類會是「現世現報」,也就是會有現世報應的,也就是這句老話所說的「不死脫層殼」,一般會容易得大病,即便不死也會煎熬一陣子後才能痊癒的,而且往往很多人也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並相伴後半生!
根據動物學家研究表明,麻雀是一種對待感情十分專一的動物,一生中基本上只找一個伴侶。若是伴侶夭折了,它們寧可孤獨終老也絕不和別的麻雀成雙入隊。所以自古以來農村老輩人十分敬重麻雀!中國古代特別強調「貞潔」,可能是麻雀這樣的生活作風感染了崇尚貞潔的古代人吧。
所以人們認為殺害麻雀是不厚道的,說「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很可能是為了保護麻雀不受到傷害。其實這樣的思維是符合我們現代文明社會要求的,麻雀也是國家保護動物也不可以任意傷害了,像是過去那種用電網電鳥的行為情節嚴重也是要構成刑事犯罪的!
在農村裡有很多類似這樣為了保護動物,而編出來的具有謊言性質的「老話」,比如「燕子不進愁門」、「進家的蛇不能打」等等,其實這些也都是古人想出來的,是為了保護這些小動物的。當然了,如果在野外發現有受傷的小鳥了,那是可以把它帶回家的,等它把傷養好了之後,再把它放飛大自然,這樣是積善行德的好事,是當然可以做的!在您的家鄉有這個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