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平度市東閣街道尚家上觀村傳來喜訊,該村被譽為「平度愛迪生」的民間發明家陸佔平,改良發明的「智能汽車尾燈」繼獲得中、日、美三國發明專利授權後,又順利拿到德國發明專利授權書。
「這四個國家是世界汽車產銷大國,申請專利具有權威性,特別是德國,汽車技術、產業發達,對專利申請把關、審核要求極高,前後申請歷時時間近三年,這也標誌著該項技術已獲汽車主要生產國的認同。」陸佔平說。
「與傳統車尾燈相比,我發明的這款智能汽車尾燈,應用時顯示面積加大,更容易引起後方車輛與行人的注意,將大大降低追尾、剮蹭等事故的發生。」陸佔平邊演示發明成果邊介紹,傳統汽車的剎車、倒車、轉向功能,在汽車尾燈上有著固定的分區,分別顯示為紅色、白色和黃色,以此組成汽車燈光語言向後方車輛和行人傳遞該車駕駛員的操作信息。
「應用這項發明後,車輛在剎車、倒車、轉向時,車燈發光面積會增加數倍。以剎車為例,傳統模式尾燈只有一部分亮,而我發明的這個汽車尾燈全屏顯示裝置會整個全亮,更加醒目、清晰,距離很遠就能看到。」陸佔平說。
樣本統計顯示,簡易程序處理的追尾交通事故,佔簡易程序處理的交通總事故的20%左右。而因汽車尾燈顯示面積不夠、穿透性不強導致的後車追尾事故,又在追尾交通事故中佔較大比重。「他的這個發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識別度,能顯著降低追尾事故概率。」通過見識陸佔平「智能汽車尾燈」演示,有著十幾年駕齡的老司機劉長傑說,有過高速上與前車追尾經歷,至今想起依舊心有餘悸的他,對「智能汽車尾燈」的推廣應用充滿了期待。
在陸佔平自家的「實驗室」,記者看到,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間裡,滿滿的都是「新鮮物件」,淘汰的汽車中控改裝成了音響,廢棄的掛曆封面變成了錶盤……陸佔平笑言,都是閒來無事做的小「玩具」。據了解,今年62歲的陸佔平自稱「獨立發明人」。30多年前他在平度師範學習期間,陸佔平其人其事就是學校師生們的熱議話題。當時,愛鑽研的他看到傳達室的師傅上下課時來來回回地去敲鈴,既費時又費力,他就利用課餘時間琢磨製作出了「自動打鈴裝置」。之後,他又為學校研發了自動打水裝置,既省力又節水。為此,學校還破例給這個愛鑽研的學生兩間實驗室,作為特殊獎勵。
「生活中有很多不完美的事。發現了,就想去完善一下,自己鼓搗。」說起發明,陸佔平的眼眸裡閃現出光芒,變得非常健談。「1989年,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專利,氣體爐灶電子點火安全保護器,初衷主要是減少煤氣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陸佔平說,這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授權,並在由團中央、國家計委、國家科技部、國家科協四部委組織的「第三屆全國青工五小智慧杯」競賽中獲得二等獎。隨後這項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全國灶具行業,至今仍然產生著廣泛的社會效益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首戰大獲成功,陸佔平備受鼓舞,就此一頭扎進了研究發明的海洋暢遊。1998年,他成功研發「配電室電力故障無線尋呼報警裝置」,次年獲得國家專利,一舉解決了農村電網配電室故障頻發的問題。之後三年,他經過無數次實驗,又把這一報警裝置改進升級為「微機控制配電室電力故障報警裝置」,並於2002年1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而像防雨、防腐、防竊電、耐衝擊、耐高溫、耐老化的新型智能配電箱、簡便易學的「微機控制無線遙控語言教學裝置」、安全實用的「新型燃氣爐灶電子點火安全保護器」……30多年來,陸佔平發明創造有100多項,國內外授權的發明專利已達17項,有的已經授權,有的已經轉讓給企業。
陸佔平坦言,發明創造的路上,有苦有樂,一路汗水,但他堅持了下來,有始有終,才有了今天的成績。「每當腦子裡有了新的靈感,立馬找紙就記下來,就去搞試驗,不睡覺不吃飯也要做出來。而一旦進入狀態,就什麼都不記得了,經常到凌晨一兩點,起身的時候,腰酸背疼。有時候晚上睡著覺突然冒出個靈感,就馬上爬起來做實驗,幾十年就這麼過來的,而投入的資金,也高達上百萬了。」(半島記者 韓小偉 通訊員 孫科強 劉軍增 王舒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