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現在的醫療條件進步,環境也比以前衛生很多,而且營養得到了加強,應該沒有以前那麼容易生病了,但是事實上,還是有很多人的抵抗力是越來越差了,可能是因為濫用抗生素,加上從小生活的環境過於乾淨,所以抵抗力顯然沒有以前那麼好。一生病就要去醫院,吃藥打針之類的。
在醫院看病的時候免不了會看到很多鬼哭狼嚎的小屁孩們,看到他們對打針的恐懼,我們似乎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也很害怕打針,不論是打疫苗還是打治療感冒的針,可能針頭還沒扎進來了,就已經心生莫大的恐懼了,眼淚也是怎麼哄都止不住,勇敢安靜的孩子畢竟是少數。
不過大家可能也發現了,為什麼每個人都是小時候打針的時候被打在屁股上,而長大了,就打在胳膊上了呢?這裡面有什麼區別嗎?為什麼小孩子不能都打在胳膊上?和緩解疼痛顯然是沒有關係的,甚至感覺打在屁股上比打在胳膊上還要疼。
其實裡面真的有門道的,護士姐姐告訴你裡面的具體原因。首先,之所以要打針而不是吃藥,是因為有些成分只能通過藥物注射進人體才可以被有效吸收,才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打在屁股上和打在胳膊上也是有區別的,大人打在胳膊上,是因為成人的胳膊肌肉已經發育完成了。
但是小孩子的胳膊很柔軟,打在小孩的胳膊上,不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而打在屁股上就不一樣了,屁股畢竟有很多肉可以防止針扎到骨頭之類不該扎的地方。不過據說還有人打針是打在腦袋上的,不知道大家有聽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