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傅6月22日到該院看「感冒」,自述出現頭疼、乏力、胸悶、吃東西老被嗆到等症狀。
「起初他沒有說曾被狗咬傷,經心臟、頸部、咽喉部檢查,沒有發現器官性病變。」醫院急診科張賽飛醫生向澎湃新聞介紹,就在她準備進一步檢查時,發現陳師傅對空調出風口有害怕反應。她端來一杯水,陳師傅也表現出逃避、胸悶加重等症狀。
「怕風、怕水是典型狂犬病症狀。」張賽飛馬上詢問其是否曾被狗咬傷。陳師傅這才說,兩個月前曾被一隻寵物狗咬到手背。他告訴醫生,當時在小區巡邏,發現一隻小寵物狗的兩條後腿被樹枝纏住,他上前幫忙解開。沒想到,小狗剛掙脫就咬了他手背一口。「流血了,但我馬上反覆衝洗擠壓了。」陳師傅當時告訴張賽飛,覺得寵物狗不會攜帶狂犬病毒,所以沒有打疫苗。
22日晚,陳師傅被確診為狂犬病,次日轉院至寧波市第二醫院急性傳染科。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狂犬病發病後還能存活的報導,病死率幾乎百分之百。」張賽飛告訴澎湃新聞,狂犬病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動物咬人時唾液中的狂犬病毒侵入人體而致感染,潛伏期一般在三個月內。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經性,破壞人體的神經系統,最終因呼吸肌麻痺、延髓性麻痺而死亡。人類對此普遍易感,狂犬病一旦發病,進展速度極快,多數在七天內死亡。
6月25日,確診狂犬病三天後,陳師傅去世。
狂犬病是人被狗、貓、狼等動物咬傷而感染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是20-90天,人發病時主要表現為興奮、恐水、呼吸困難和進行性癱瘓直至死亡。一旦發病治療上目前無特效藥物,病死率極高,幾乎近100%。據地壇醫院病案室統計,2014年到2016年該院接收的狂犬病患者就有27人,從10歲的小孩到65歲的老人,無一例外都是因為貓、狗咬傷後沒有進行疫苗注射,而最後發病死亡。
地壇醫院感染急診科主任王凌航介紹:「狂犬疫苗注射對於被貓狗咬傷的患者來說非常重要,臨床中多次遇到傷口處理不得當甚至不進行疫苗注射,最後導致死亡的病例,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據悉,疫苗注射門診,不但可以進行傷口評估、處置、疫苗注射,如果疫苗發生不良反應還可以進行及時處置,同時對嚴重的傷口還可以依託普外科支持,從預防、評估、疫苗接種、不良反應處置、發病患者收治各方面實現狂犬病的一體化防控。
貓、狗咬傷後如何處理呢?王凌航介紹,首先要用清水或是肥皂水徹底衝洗傷口,至少30分鐘。同時緊急就醫打疫苗,注射疫苗使人體自身產生免疫力,消滅病毒,越及時越好。必要時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即使是被「健康」的貓、狗咬傷,也要進行同樣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