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廣州疾控i健康)發文,呼籲廣州居民齊齊「找蟲、找人」——找到錐蝽,找到潛在的美洲錐蟲病患者。
據了解,錐蝽能傳播一種名為「錐蟲病」的疾病,隱匿期可達20-30年不說,急性期可引發腦栓塞甚至猝死!
那麼,
你見過它們嗎?
錐蝽長這樣
▼
看得不夠清楚?
再來!
▼
▲錐蝽和卵
▲不同品種,全面了解
牢記這張,是特徵
▼
▲頭部似錐
這就是錐蝽。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錐蝽的若蟲和成蟲都會吸食人血,因為專門叮咬人的面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如唇部、眼瞼等,所以也被稱為「接吻蟲」。
錐蝽會傳播什麼疾病?
錐蝽傳播美洲錐蟲病,又名克氏錐蟲病、恰加斯病。美洲錐蟲病主要流行於中南美洲,由克魯斯錐蟲引起,主要傳播媒介為吸血獵蝽,於1908年由Chagas醫生發現,故稱Chagas病。
該病隱匿性極強,隱匿期長達20-30年,難以被發現,重症患者預後不良。急性期有發熱、顏面水腫、淋巴結炎、貧血等症狀。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結腸及肺、腦栓塞,猝死等發生。
這種病的傳播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患者或儲存宿主→錐蝽→人的方式傳播;另一是通過輸血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實驗室意外等情況下發生傳播。目前,至少有40種已知的吸血錐蝽可能造成本病傳播。
美洲錐蟲病確診率低,無疫苗可以預防,並且到病程晚期沒有特效的藥物。因此,有學者把它稱為「新型愛滋病」。
美洲錐蟲病與愛滋病完全是兩回事!
第一,傳染途徑不同。
愛滋病由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主要通過性傳播,而恰加斯病主要是通過錐蝽傳播。不過,二者又都可以通過血液或母嬰傳播。
第二,病原體不同。
愛滋病是由愛滋病病毒引起,而恰加斯病的病原體是錐蟲,一種原生生物。
因此,實際上,恰加斯病並沒有那麼可怕。錐蝽叮咬可能會引起類似蚊蟲叮咬造成的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值得注意的是,錐蝽只是錐蟲病的傳播媒介,但並不代表所有錐蝽都攜帶錐蟲,只有在該病流行區才有部分攜帶,在非流行區被它咬一口也不一定有問題。
廣東發現過錐蝽咬人的案例嗎?
在廣州,錐蝽被俗稱「木蝨王」,經市疾控中心小範圍調查了解到,在市內多個區都有市民見過類似錐蝽的昆蟲,有被叮咬的案例。2016年,在鄰近廣州的順德,發生一起錐蝽叮咬人事件,經調查,這是在順德首次發現並記錄紅帶錐蝽。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須對美洲錐蟲病在全球的擴散引起重視。美洲錐蟲病以拉美地區最為嚴重,但隨著全球化進程,該病已經擴散到了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已出現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錐蝽分布的地區,錐蟲病可經各種途徑傳播,出入過拉美地區的人員均有可能被感染。該負責人透露,錐蟲病傳染源一旦輸入,極有可能造成本地傳播。
因此,市疾控中心呼籲「要趕緊找蟲找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在哪裡可以找到錐蝽?
它們多藏身於牆壁或木質物件縫隙等地,在夜間外出活動。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雞窩等處,易於發現它們的蹤影。也有人說,曾在舊木屋、自家花盆旁以及在農家樂的木堆旁發現它。
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通過此次調查,希望清晰了解錐蝽在中國的分布情況,配合相應的措施,爭取將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居民們看到錐蝽,請拍照後用礦泉水瓶或其他帶蓋容器裝好,記好採集時間和地點(如20180626,22:00,海珠區海幢街30號608房),聯繫所在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
如若確定為錐蝽,疾控部門將提供每隻8元的獎勵金和健康諮詢服務。
主要預防手段
根據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給出的建議,錐蟲病的主要預防手段如下:
1.改善居住條件和房屋結構,如在建築物的牆面塗敷石灰等塗料,修復和更換屋頂等,或室內噴灑殺蟲劑,可防止錐蝽在室內孳生和棲息。
2.儘可能消滅動物儲存宿主。旅遊者應避免在簡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帳或殺蟲劑。
3.為避免輸血傳播,血庫應進行血液的克氏錐蟲血清學檢查,亦可在輸血前24小時於血液內加入1:4000的龍膽紫以殺滅錐蟲。另外,對獻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婦應及時進行血清學檢查。
4.急性期應及早進行抗錐蟲治療,用於治療的藥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為了健康,
趕緊轉發,
提醒更多人,
特別是在廣東工作的親友!
來源:廣州疾控i健康、人民日報、網絡綜合等
見習編輯:劉佩責編:敖文景
▓ 版權聲明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予以刪除
微信推送太少
下個新衡陽APP更及時
了解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