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項目順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下午兩點28分,最後一根長6.6米、重達四噸的鋼梁在起吊機的操作下,緩緩安放到46米高的上博東館主體結構的頂端,主體鋼結構正式封頂,整個工程由此進入外牆安裝的新階段,預計整個工程將於2021年10月完成土建竣工,2022年10月向公眾開放。
上海博物館東館是「十三五」時期上海市建設的重大文化項目。項目選址浦東聯洋社區10號地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佔地面積4.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1.3萬平方米,擁有地上建築6層,地下2層。
該工程於2017年9月開工,歷時三年的建設,項目部完成了近3.2萬平方米地下室結構施工以及主體結構總量高達2.8萬噸、最大跨度達43.2米的鋼結構體系吊裝、拼裝作業。
建設中的上博東館建築整體呈矩形體塊,造型簡潔挺拔,覆蓋立面的大理石表皮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濤起伏,既暗合上海這座城市「海陸交匯」的地理位置,也象徵著上海「勇立潮頭」的海派精神。建築立足於城市空間整合和內部功能組織,改進了常見的博物館封閉式流線設計,為市民帶來了一座全新的開放型博物館。
東館建成後,不但能大大提升上海博物館文物收藏的展出比例,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也能與周邊的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上海圖書館東館、世紀公園等文化設施形成集群效應,成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更加注重觀眾的參與感和參觀體驗。開放式的文物修復展示使得博物館的日常後臺工作得以呈現在公眾眼前。此外,東館還將更加注重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借鑑國外自然科技類探索館經驗,專門增設了針對青少年的體驗空間,使孩子們能在互動體驗中增加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認識。另外,還將有更多的教室、圖書閱覽、數字影院等設施對公眾開放。
未來,上海博物館將以打造「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為發展目標。上博東館的建設將堅持這一定位,以常設展為主,重點展示優勢門類,構建海內外體系最完整的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並增強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色,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及教育體驗功能。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章海燕 實習編輯:龐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