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億年前2.4釐米巨型跳蚤 只吸恐龍血(圖)

2021-01-08 人民網

  1.65億年前,恐龍還統治著地球。跟那些龐然大物相比,史前巨型跳蚤體長才2.4釐米,微不足道,但卻是現代跳蚤體長的8倍。還有一種叫「恐怖蟲」的,雖然體型小,但是長有一對類似螃蟹的大鉗子,它生來不為吸血吃肉,一生就為傳宗接代……五一期間,這些稀奇古怪的蟲子化石,將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公開展出。市民可以前往參觀,一睹這些全球科學界著名小蟲的神奇風採。

  最大的跳蚤以恐龍血為食

  「吸血鬼」跳蚤在現代昆蟲世界很繁盛,有2500多個種或亞種,但是想要遇到一塊古老的跳蚤化石,卻極其艱難。「這是因為跳蚤是寄生昆蟲,以吸食動物的血液為生。因此它會隨著寄主消亡,不像其他的動物有著很硬的骨骼,容易保存下來形成化石。」

  不過,此次古生物所的特展卻展出了三塊跳蚤化石。有兩塊來自白堊紀,一塊來自伯羅紀的巨型跳蚤化石。這可是1975年出生的古生物專家黃迪穎研究員,在搜尋了數十萬塊化石後無意中發現的。

  這其中有體長2.4釐米的巨形跳蚤,距今1.5億年前,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跳蚤,而現代跳蚤通常最大體長不過3毫米。黃迪穎說,根據研究,它們是騎在恐龍背上撒野的巨型昆蟲,可能以吸恐龍血為食,而且雌蟲比雄蟲更要大很多。另外,它們沒有翅膀,觸角很短,但是具有更多的節數(16-19節,而現代種類11節)。它的口器向後,「嘴」很像是吸管,腳爪很長,發育著櫛狀剛毛;胸部和腹部發育大量鬃毛,一致整齊的後排,像是被梳理過一般。

  而對這個世界上最老跳蚤研究的一個新發現就是,恐龍時代的雄跳蚤具有跳躍能力,而雌跳蚤卻不會跳。「巨型」跳蚤化石的研究成果被美國《Discover》(發現雜誌)評為「2012年全球100大科學故事」之一。

相關焦點

  • 侏羅紀時期蚊子吸取花蜜 最大跳蚤2.4釐米(圖)
    侏羅紀時期蚊子吸取花蜜 最大跳蚤2.4釐米(圖) 跳蚤化石。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科學家利用保存在琥珀裡的一隻蚊子所吸的血,提取出了恐龍的DNA,並成功複製了恐龍。侏羅紀時期的蚊子能吸血嗎?
  •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2014-07-03 09:56:55來源:現代快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1.18億年前澳洲跳蚤和中國遠古跳蚤同祖先(圖)
    1.18億年前澳洲跳蚤和中國遠古跳蚤同祖先(圖) 2014-05-30 09:23:38你知道1.18億年前的跳蚤長什麼樣嗎?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藉助顯微鏡,解讀出了澳大利亞的1.18億年前的跳蚤,它們長著短劍般刺吸式的「嘴」,個頭7毫米左右,公跳蚤會簡單跳躍,母跳蚤不會跳。它們還和中國遠古跳蚤同一祖先,中國1.65億年前的道虎溝跳蚤有可能是它的「祖宗」。
  • 專家發現1.65億年前"光滑隱翅蟲" 容顏不改(圖)
    1.65億年前的光滑隱翅蟲  南京專家發現1.65億年前恐龍時代的「光滑隱翅蟲」 ■歷經滄桑變化,它卻和後代幾乎沒什麼變化,就像吃了防腐劑  如今的光滑隱翅蟲  細節對比  1.65億年前的內蒙古寧城道虎溝地區,這裡氣候溼熱,在一個湖泊的周圍,生活著一些體型較小的哺乳動物和帶毛恐龍。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迄今最古老「巨型」跳蚤化石
    英國《自然》(Nature)雜誌2月29日在線發表了南京古生物所黃迪穎研究員等人的論文——「中國中生代多樣化的過渡期巨型跳蚤」。蚤目是昆蟲綱中一類外形高度特化的昆蟲,成蟲無翅,體小而側扁,通常體長1-3毫米。跳蚤是外寄生昆蟲,吸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鳥類的血液。
  • 熱河生物群(燕遼生物群)發現世界上最早巨型跳蚤化石
    論文顯示黃迪穎研究員等近年來在中國內蒙寧城中侏羅世道虎溝動物群(距今約1.65億年)和遼寧北票早白堊世熱河動物群(約1.25億年)中發現巨型跳蚤化石,這些跳蚤體型十分巨大,通常體長在1.5釐米左右,有的種類甚至可以超過2釐米,這幾乎達到了現代蟑螂的大小。該發現將蚤目的化石記錄至少提前了4000多萬年。
  • 遠古跳蚤化石大如馬蜂 20萬塊化石中篩選出9塊
    >  跳蚤老祖宗來自1.65億年前  「這些是跳蚤化石,你們可以拿著化石的邊緣,千萬不要摔壞了啊。」9塊化石中,最大的跳蚤超過2釐米,最小的是8毫米,是一隻公跳蚤。相比之下,1.65億年前的跳蚤要比1.2億年前的跳蚤塊頭大。  這些化石來之不易,「我看過的化石不下20萬顆,這些是從裡面篩選出來的。」黃迪穎說,2008年清明,他和一個化石愛好者逛化石市場,出於職業敏感,他一眼就認出一顆來自遠古時期的跳蚤化石。
  • 跳蚤"老祖宗"大如蟑螂 後腿力量小跳不動(圖)
         早白堊紀的跳蚤化石。   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從近10萬塊化石中,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跳蚤化石。化石分成兩種顏色,灰白色的化石來自內蒙古寧城的侏羅紀道虎溝動物群,距今 1.65億年;黃色的來自遼寧北票早白堊紀熱河動物群,距今 1.25億年。
  • 臭蟲最早出現在1.15億年前,恐龍或也曾被它吸過血!
    據《衛報》5月16日報導,最新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一項研究發現成床蝨最早出現在1.15億年前,恐龍或也曾遭到它們的侵擾。
  • 「夫妻沙螽」見證1.65億年前愛情
    上圖:鳴螽。1.65億年前,一對沙螽(讀zhōng)「夫婦」正在頭碰頭說著「悄悄話」。突然周圍的火山噴發了,漫天的火山灰將它們「掩埋」起來。它們形成的化石被古生物專家在內蒙古寧城發現。昆蟲是自然界種類最豐富的類群,從出現至今已有4億年的歷史,人類自然無法觀察它們漫長的演化歷程,然而化石卻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的「物證」。
  • 中國發現最古老跳蚤化石 寄居在恐龍身上不會跳
    圖片由黃迪穎提供  在1.65億年前的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氣候溼熱,一片湖泊的周圍,生活著一些體型偏小的哺乳動物和帶毛恐龍。和它們「共同生活」著的還有一種生物跳蚤。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黃迪穎研究員和他的團隊,找到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跳蚤化石,將跳蚤的化石記錄至少提前了4000多萬年。「那個時候的跳蚤個頭可以說是『巨型』,普遍體長都在1.5釐米左右,有的種類甚至可以超過2釐米。」
  • 跳蚤「認祖歸宗」地位「下降」:跳蚤的祖先找到了,不吸血!
    白蟻其實是特殊的蟑螂,蝨子其實是囓蟲,鳥其實是一類特化的恐龍,恐龍沒有滅絕!「而跳蚤其實是一類特化的蠍蛉,其祖先不吸血!」12月21日最新發表在《古昆蟲學》(Palaeoentomolog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跳蚤是從吸食植物花蜜的長翅目祖先演化而來,最終成為如今吸食動物血液的寄生蟲。
  • 揭神秘三眼恐龍蝦:2.5億年前恐龍時期生物(圖)
    原標題:揭神秘三眼恐龍蝦:2.5億年前恐龍時期生物(圖)   像魚又似蝦,腹部細長,耙唧唧軟綿綿,這種似乎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裡的奇特生物,近日又在彭州一片水田中大規模出現。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驚訝地表示,這是三眼恐龍蝦,是二億五千萬年前恐龍時期生物,是一種甲殼綱動物。  「2008年汶川地震後,這些怪物就突然出現了。」彭州市天彭鎮西郊鄉來壽村五組的村民劉李傑說,這些東西大約7釐米長,頭上有個大背殼,下身的肢體像蜈蚣的腳一樣多。「它們遊得快,身體光滑,徒手根本抓不住。」
  • 跳蚤:祖先可能不吸血,曾是「大個頭」!
    記者4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為人們展現了跳蚤這類常見寄生昆蟲不為人知的進化史。研究發現,跳蚤的分類學「地位」比通常認為的更低。它們的祖先可能並不吸血,體型可達現代跳蚤的4倍左右。
  • 世界上最大的蚊子,遠古巨蚊長40釐米(吸恐龍血) 盤點世界上最「大」的生物
    在電影中,科學家通過對蚊子化石中的恐龍血進行採集,最後通過科學的手段將恐龍進行了復活,由此可見,蚊子在千萬年前就已經存在了,根據對化石的研究發現,最早的蚊子化石是形成於白堊紀時代的巖層中,可見蚊子在地球上的歷史,並且根據對化石的對比發現,遠古時代的蚊子大約是現在普通蚊子的三倍大小左右。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古代跳蚤大如蟑螂
    作者:距今約1.25億年   巨型跳蚤化石(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南京3月1日電 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將於近日刊登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主持完成的「中國中生代巨型跳蚤」研究論文。
  • 跳蚤的近親「祖先」竟然是蠍蛉,曾愛喝花蜜如今卻嗜吸血
    根據這項研究的作者,與人們普遍認為的相反,實際上,跳蚤可以歸類為一種蠍子,它是在二疊紀到侏羅紀(2.9億到1.65億年前)的某個時間開始以脊椎動物的血液為食時進化而來的。現存的跳蚤近親是蠍蛉科的成員,這是一種罕見的類群,只有7種原產於南半球。與嗜血的跳蚤不同,成年的納米齒蠍(nannochoristids)以飲食花蜜為生,過著平靜的生活。
  • 跳蚤「降級」終將修改教科書
    現生跳蚤 蔡晨陽供圖跳蚤在起源和演化的生命之樹上到底處於哪個位置?面對這一問題,國內外研究人員先後給出了不同答案。「修改教科書只是時間問題」跳蚤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現代跳蚤體形很小,通常體長1~3毫米。然而,1.65億年前最大的跳蚤體長可達2釐米,1.25億年前的跳蚤體長可達9毫米,為什麼跳蚤的體形越變越小呢?
  • 恐龍都不堪其擾 或許這些小蟲才是侏羅紀的「王中王」
    所有的恐龍身上都有體外寄生昆蟲(寄生在體表的昆蟲)嗎?這些寄生昆蟲對恐龍有什麼危害? 1.65億年以前已經出現了跳蚤 「科研人員很早就關注有關恐龍等脊椎動物的外寄生昆蟲,大約在1970年前後,國外就有相關的化石標本報導,但這些化石標本雖然呈現出跳蚤的相似結構,但缺乏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沒有保存適於吸血的刺吸式『口針』結構,因此在學術界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