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人物
獨臂俠嘴叼彈弓射擊每天打1000發鋼珠
在彈弓江湖裡,大家都稱呼彼此的網名。男弓手有「孤狼」、「秒殺」、「麻將」、「春春」、「貓頭鷹」,女弓手則叫「筘月」、「么么」、「二姐」。
「宏運」是老楊的網名,今年44歲,剛從一家企業的門衛崗位上買斷工齡。他是200號弓手中唯一一個用嘴咬著彈弓比賽的。小時候他得了小兒麻痺症,隨後右半身偏癱,右手不可使用。
「命中的感覺太好了。」說罷,他掏出一把定製彈弓,左手四指挽住皮筋,大拇指往包裡搓出一粒鋼珠,在手指翻騰下順勢被皮筋包裹住。張嘴,上下兩排牙齒死死咬住,瞄準,發射,「啪!」遠處一片樹葉被彈落。
他手裡的弓是自己設計的。弓口比普通彈弓再向外延長几釐米,「我用嘴,必須增大皮筋拉距才會有力量、射得遠。」
他說自己每天在家對著靶箱打「一碗」鋼珠,大約1000發,因為用嘴,皮筋兩天就要咬爛重換。技巧是他自己摸索的,從2014年接觸彈弓,如今已「上癮」。為保護牙齒,老楊每天刷固齒粉,打弓時戴上拳擊牙套。
這是老楊的第三次比賽,為此他提早兩天從老家達州渠縣出發,坐火車到成都,再轉車到青白江。比起從前最多得60多分,老楊這次進步到90多分,「還是沒發揮好,緊張了。」
女弓手有30人,比賽設有女彈弓手專項賽。
彈射之道
從看不起到著迷,射擊教練愛上打彈弓
範富建是四川省射擊隊手槍速射班教練,曾代表四川省在全國錦標賽手槍速射個人比賽獲得季軍,經過了20年專業手槍訓練。「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瞧不起彈弓。」範富建掏出一把木質彈弓,緊握在手。2012年,他在郊外看到有人打靶,用的彈弓,精準度不輸手槍,這引起他的興趣。「開始了解後,發現小小彈弓學問很大。」他捏搓著皮筋說,彈弓在傳統意義上屬於冷兵器,和手槍不同,皮筋要受溫度、綁的位置、粗細等因素影響,皮筋差之毫厘,靶標可能就失之千裡。
「客觀來講,彈弓高手在近距離(10米以內),準確度非常高。15米以外的射擊,手槍就更準一些。」一個科技含量不高的玩意能有如此高的準確度,是吸引範富建的地方。他說事實上手槍在扣動扳機的一瞬間,普通槍手握槍把會有顫動,而彈弓輕巧靈活,可控性比手槍更強。
但不論是彈弓還是手槍,在射擊比賽時,「比的就是心態。」範富建說。
主辦方提供的彈珠和皮筋。
江湖規矩
入會首先看人品不能打鳥是底線
要回溯成都平原上彈弓民間組織的發起人,避不開王道達。今年已64歲的他在2006年時,就和朋友三四在德陽「搞了小團夥」。2008年底,他在德陽成立了第一家彈弓俱樂部,取名叫「德陽童樂彈弓俱樂部」,王道達說這是「尋找童年的樂趣的意思」。幾乎同時期,成都的「四川彈弓競技人民弓社」也成立了。
兩個團隊經常相約切磋技藝,漸漸地,四川省內其他市區也開始有了彈弓愛好者,紛紛自立門戶。一個彈弓江湖逐步形成。
王道達最後成為中華彈弓競技四川聯盟盟主,和眾盟友一起,制定盟會章程——章程的紅線是,不準打鳥。
聯盟成立至今,一共除名過兩位弓友,皆因破了底線。
「有人以為出錢就能入會,不對。我們看的是人品。」王道達雙手環抱,瞪眼點頭,他說如今盟會已有超過2000人,會員入會必須通過考察期,若一旦發現打鳥,「基本判了死刑。」盟會聲望在外,「絕不能被好事之徒毀了。」
華西都市報記者 何艾琳 攝影張磊實習生龐琪
互動
彈弓是否應該禁止?
彈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冷兵器,而現在彈弓常作為娛樂以及健身活動。根據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以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比如麻雀在2001年也已被列入國家《「三有名錄」》,這意味著獵捕麻雀屬違法行為。
有人用彈弓在野外打鳥被當地森林公安部門處罰,除此之外,彈弓仍然有其他安全隱患。不少新聞報導關於彈弓在市區內射擊,導致家中玻璃粉碎,甚至傷人事件。但是另一方面,許多彈弓愛好者卻呼籲能夠使彈弓競技普及開來,拒絕打鳥,倡導「以弓會友,綠色競技」。
華西都市報記者 何艾琳 攝影張磊實習生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