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記者 李丹
在美麗的冰城哈爾濱,有三位這樣的異國留學生,除了完成學業,還竭盡所能地發揮力量,在業餘時間致力於志願服務。無論是幫助小學生了解跨文化交際,領略異國風情,還是在疫情期間當期外賣員,法立斯、阿哈默德和迪娜都承擔起了正能量角色。4日,在國際志願者日到來前,記者走近他們,聽他們娓娓講述三個溫暖故事。
A
「咚咚」的小鼓 這裡是美麗的印度尼西亞
「同學們看我,我坐在什麼上面?是一個座位、一個箱子?不,這其實是一面鼓……」在課外的志願課堂上,法立斯化身跨文化交際老師,為同學們帶來1小時的別樣異國風情,「孩子們很熱情,想了解很多,比如我們國家吃什麼,有什麼節日,希望有機會能到我的國家做客。」像這樣的活動中,法立斯是個活躍分子。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法立斯今年26歲,作為東北林業大學國際學生聯合會副主席,平日裡經常組織同學們參與志願活動。從3年前來到哈爾濱學習、生活,攻克漢語關、做專業研究,到接受眾多好心人的幫助,感受中國的風土人情,這個笑起來很溫暖的小夥子,開始了人生的另一面。
法立斯是一個熱心腸,熱心到把自己的妻子娜迪亞一起拽進了志願者隊伍。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學校開始封閉管理,為了保障在校外國留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國際交流學院特意在宿舍區臨時開設了微型超市。學院徵集微型超市志願者,作為國際學生聯合會的學生幹部,這對90後夫妻投入了「抗疫」前線,率先加入志願服務隊伍。法立斯除了負責統籌管理國際學生公寓兩個微型超市的運營外,周一至周六還和娜迪亞在自己所住的新公寓樓微型超市做4個小時的「收銀員」「理貨員」工作。「這兩個孩子真不容易,3個月來,幾乎天天看到他們,同學來買東西,他們總是熱情周到,沒有同學時他們就在清點商品、對帳,總是在那兒忙碌著。」國際學生新公寓1號樓宿管阿姨王彥華感嘆道。全心全意服務,毫無怨言付出,他們的舉動深深感動了周圍的同學,志願者服務隊伍由原來的4名,增加到了現在的12名,這些志願者維護著微型超市的有效運轉,也守護著100餘名留校學生的食品日用安全。
2月16日,由國際學生聯合會主席茹仙和副主席法立斯發起,國際學生聯合會組織的「口罩捐贈」募捐活動在東林國際學生中快速開展。因為大多數學生都已經返回了自己的國家,募捐採取線上形式進行,同學們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自願將捐款轉到固定帳戶,法立斯又主動提出由自己來承擔帳目匯總與公布款項明細工作。「收到捐款的總額已經大大超過了之前的預期!」法立斯在給老師的微信裡感嘆到。在募捐的五天裡,上百名國際學生共計捐款10161元。
B
「你要的是火龍果,我買的是蘿蔔」
「這個要一個蘿蔔、一顆白菜,那個是一斤芹菜,還有兩個土豆……」被同學們叫成「老大哥」的阿哈默德來自蘇丹,43歲的他在疫情期間是同學們的「快遞員」,每周兩次,每次工作兩小時,35名同學就是他的「客戶」,他為「客戶」們買菜、買生活用品。一開始,分髮菜品的工作瑣碎而繁雜,甚至出了不少樂子,「有同學要的什麼東西,但是他不知道名字,所以就說一個果實,裡面肉是紅色的,嘿,我想應該是蘿蔔,我就給買了一個送回來,實際上,同學要的是火龍果,這事情鬧得我們哭笑不得。」
阿哈默德說話很幽默,中文有時平捲舌分不清楚,自己先害羞得笑起來。對待工作,他評價自己是一個認真的人,拿著手機,每天登記同學們的所需用品,訂購到貨,又和同為志願者的幾名同學一起分發,花花綠綠的包裝袋鋪滿一樓大廳。比照訂貨單,阿哈默德再一一分發,隔著宿舍門,阿哈默德可能不知道對方的樣子,卻經過四個月服務建立起來不一樣的友情,「我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義,大家喜歡叫我『大哥』,我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我自己應該承擔起一份不一樣的責任,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C
辣媽變身知心朋友 一個手機的近距離問候
「溫度怎麼樣了?吃沒吃藥?有沒有好好吃飯啊……」33歲的迪娜來自埃及,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要照料家庭;作為一名在校博士生,需要做大量的課題研究。然而讓許多同學驚訝的是,迪娜居然壓縮自己的時間,當起了志願者。在疫情期間,迪娜成為校外學生的聯絡員,除了生活供給需要,還需要每日核實學生的信息,30多人的工作量,讓迪娜有時也很疲累。
作為一名母親,迪娜做志願的時除了本職工作,給予同學們的是關懷。來自非洲的大衛因為感冒進而溫度偏高,迪娜在排查時知道後,通過手機指導大衛,並送去多類藥品,到時間電話通知吃藥、測量體溫,「工作其實挺繁瑣的,但是我覺得是挺有意思的,因為我在求學的路上送給別人溫暖,跨越國界,更有意義。」在哈爾濱求學期間,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迪娜遇到了很多小問題,為難之時,迪娜得到了許多熱心人的幫助,正是這種熱心,讓迪娜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
在採訪結束時,記者也採訪到三位外國留學生的老師——國際學生輔導員徐涵,她告訴記者,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東北林業大學的留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地挑戰。疫情爆發時學校留校同學130餘人,全部為國際學生。學校便組織國際學生們加入到防控隊伍中,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封校管理、每日測溫、人數統計、防疫知識科普、分髮菜品、每個宿舍樓設立微型超市、建立學生一對一聯絡群、免費安排所有學生核酸檢測、指導學生註冊健康碼、免費發放防疫物資、每日健康打卡、學生可以申請外出後的每日外出申請統計等等,學校在這期間採取了一系列的防疫措施,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志願者同學們的幫忙,「他們都在主動幫助學校共同完成這些任務,希望能為同學們做些什麼,當微型超市志願者,協助老師統計每日外出情況,為同學們分髮菜品等等,從疫情開始一直到現在他們一直在努力為大家提供幫助。通過疫情我們團結在一起,也因為疫情讓我們作為志願者的身份,心貼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