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記者張聞 李行健)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在10月1日的北京上空,在國慶70周年慶祝大會閱兵式、群眾遊行結束後,天安門廣場上放飛了7萬羽和平鴿。看著展翅高飛的和平鴿,不少觀眾好奇:這麼多的鴿子從哪裡來?又將飛到哪裡去?
金先生家住北京西城區牛街西裡,這裡距離天安門廣場5.4公裡,最短路線要經過12個紅綠燈,開車大概15分鐘。而他養的和平鴿從祖國的心臟飛向天空,再飛到這裡——自己的小窩則僅僅需要3、4分鐘。這些鴿子可能是參與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活動後,最早回到家的一批「特殊的表演者」。
金先生的北京信鴿協會會員證,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捲起了毛邊。但這本小冊子,可是收集了不少珍貴的印章。這些年來,北京有大型活動需要和平鴿放飛環節,老金和他的鴿子們大多會參與。相應的,小冊子上便會留下一個個紀念紅戳。一個多月前,金先生又接到了「新任務」——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提供「家養信鴿」。
記者:什麼時候通知您的?需要借您家鴿子?
金先生:一個多月前,快兩個月了。這個不是借,是參與。一個是榮譽感,一個是國家活動,我作為會員必須得參與,這是義務。
金先生只是眾多北京鴿友當中的普通一員。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群眾遊行指揮部廣場部氣氛營造處副處長楊暘介紹,這次在群眾遊行尾聲放飛的7萬羽和平鴿來自北京市16個區的2022戶鴿友:「和平鴿這項工作可以說是非常接地氣的。首先,我們的鴿子都來自老百姓的家中;第二個,我們的放飛員都是普通的養鴿戶。」
大家所說的「和平鴿」,品種其實是信鴿。它們本就「自帶導航」,具備極強的歸巢能力。不過金先生也說,就算信鴿有天賦,想要不迷路仍舊需要訓練。「我走三環走了幾趟,在西鐵營那邊,早晨起來拿著家裡的小推車去的。從那給它們撒開,然後它們自己飛回來。主要是由近到遠,要是沒有訓過的話,是不敢出籠的。」
為了達到口令下達後7萬羽和平鴿同時出籠一飛沖天的效果,這次放飛的流程和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大慶、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大慶、「九三」閱兵相比,做了細節上的微調。楊暘介紹:「以前我們的和平鴿放飛畢竟是一項體育運動,沒有動作口令。但是這次規範化要求有統一的口令,保證口令一下我們這7萬羽和平鴿能夠同時飛出來。」
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7萬羽和平鴿放飛後,會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空短暫盤旋,然後瀟灑地朝著東西南北四散。如此效果又是怎樣達到的呢?楊暘解密,原來鴿籠的擺布大有學問:「在平板貨車上搭載有兩個鴿籠。每一個鴿籠放3500羽,兩個鴿籠就是7000羽,一共10輛車。車在廣場東西兩側紅飄帶的尾端內側,呈南北方向排列,車頭衝南,放飛的開口方向衝向天安門廣場內。開籠之後,和平鴿相向飛行,在廣場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處形成一個盤旋。盤旋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家的方向。和平鴿的屬性是歸巢,所以這個鴿子的家,比如說是在延慶的,它一定是往北飛,鴿子如果是大興的它一定是往南飛。」
歷史大場面的恢弘畫布上,每一筆點綴也會在百姓生活裡留下一道轍。9月30日,金先生和他的愛鴿短暫分離。10月1日,20羽和平鴿飛回牛街西裡上空。老金一吹哨,它們就一隻一隻地歸家了。或許下個十年,人們關於國慶的記憶裡,還會有幾秒鐘屬於藍天、白雲、和平鴿。
昨天(2日),已經有不少北京的信鴿愛好者陸續通過網絡向關心著這些信鴿的網友們報平安,表示自家的小鴿子已經到家,但也有一些還沒找到家。希望它們最終都能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