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為心理學經典著作,《夢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為人類潛意識學說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小編抱著學習的態度,秉承還原經典書籍的原則,按照原書的段落結構,從中提煉各章節主要論點進行概述及心得分享,後附本章節精華筆記。(由於第六章篇幅較長,按節分篇製作)
第七章:夢的過程的心理學
7.1 夢的遺忘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對夢的記憶不僅是片斷的,而且是記憶很不準確或是被歪曲的。因此存在著一種危險,即我們要確定其價值的事物恰恰被完全忽視了。作者認為精神事件的發生絕不是任意的,若一個成分不為某一思路所決定,那麼我們便很容易發現決定它的另一思路。
夢的工作通宵機警,只留下一個短短的夢。在醒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夢的遺忘越來越多;儘管我們努力地回憶,夢還是被遺忘了。作者相信,夢被遺忘的成分都能因分析而重新憶起;至少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由夢的殘片重構整個夢念,雖然不能重構夢本身——但這是無關緊要的。這就要求在分析工作中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和自制力,僅此而已——但也表明,夢的遺忘並非沒有敵對的[如抵抗]目的在起作用。
因此夢的遺忘是有傾向性的,並服務於抵抗的目的。
本節中作者強調切不要以為解釋自己的夢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即使沒有任何精神動機的幹擾,要觀察自己的內心現象或其他平時未加注意的感覺,也需要有實踐的經驗。要理解「不自主觀念」就更加困難了。任何人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熟悉本書所提出的各種要求,並根據本書的原則努力在分析過程中克制任何批評意見、任何先入之見,以及情感的或理智的任何偏見。要理解潛意識思想線索的豐富性確屬不易,所有這些思想都在我們的心靈中積極活動著以求得以表現。尤其是要理解夢的工作的機敏,它往往用同一表現形式來表達多種意義。
關於是否每個夢都可以進行解釋,作者給予了否定的回答。作者認為在對一個夢進行解釋時,會受到造成夢的偽裝的精神力量的對抗。於是問題就變成兩種力量之間的抗衡,即我們的理智興趣、自制能力、心理知識以及夢的解析經驗等能否戰勝內心的抵抗。
作者認為夢之所以能夠形成,是因為夜間抵抗作用削弱了,睡眠減弱了精神內部的稽查作用。在夢的解析過程中所發生的每一聯想,都會與夢的工作有關。
最後作者提出了夢的解析程序:放棄任何在平時支配我們思想的有意觀念,集中注意於夢的單個成分,並記錄隨後發生的任何與之相關的不自主聯想。然後用同樣的方法來處理夢的另一個部分。我們任憑思想自由地發展,從一個主題跳向另一個主題,但同時堅信,不必對聯想作主動的幹預,我們最終必將能夠出現夢所由產生的夢念。
本章精華筆記
在夢的解析過程中,對夢中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字詞的形式,我們都賦予應有的意義。即使在夢的內容顯得毫無意義或不足以做出解釋——好像我們無法對它做出正確的描述——時,我們也對這種不足本身給以應有的考察。如果患者第一遍對夢的描述使我難以理解,我便讓他複述一遍。複述時,他很少採用原話。而他用不同的話所描述的夢的那部分內容,正是夢的偽裝的弱點所在,對我而言,描述上的這些變化,其作用正如哈根眼中齊格菲上衣繡標一樣,可以作為夢的解析的起點,我要求患者對夢加以複述,這便向他表明,我準備不惜苦心來解決他的夢;於是,在抵抗的壓力作用下,他便倉促地採用一些相對無關緊要的話來代替那些更富揭露性的話對夢加以複述。這樣,他在複述時不再使用的表達引起了我的注意。患者設法阻止夢的解釋,而這正好為我提供了一個基礎,來評估其偽裝的用意所在。在解釋的過程中,夢者突然想起夢中被疏漏的部分,並說是被遺忘了,直到現在才想起來,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以這種方式從遺忘中重新喚回的夢的成分往往是夢的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也處於得到解釋的邊緣,並因而也比夢的其他任何部分面臨著更大的抵抗。夢的解釋往往不是通過一次分析就能完成的。在對一個夢進行一系列聯想後,我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因而在當天對這個夢的分析就很難再有進展。此時最明智的做法是暫時中斷分析,過些天再重新開始,於是我們就有可能注意到夢的另外一些內容,並由此達到夢念的另一個層次。這種方法也可以稱為「分段」夢的解析法。夢的遺忘主要產生於抵抗,而不是清醒與睡眠兩種狀態之間的相互不同。即使在最徹底解釋的夢中,往往也會留下一段晦澀之處,這是因為,在解釋工作中我們發現,此處有一個難解的夢念叢(atangle of dream-thoughts),它也無助於我們對夢的內容的理解。這就是夢的關鍵點,夢由此伸向未知的深處。我們由分析而知的夢念,在性質上是沒有止境的;它們必然在各個方向上分支展開,進入我們思想世界的錯綜之網。夢的願望正是從這一錯綜之網的某一密集處產生,正像蘑菇從它的菌絲中生長出來一樣。夢的解析程序是,放棄任何在平時支配我們思想的有意觀念,集中注意於夢的單個成分,並記錄隨後發生的任何與之相關的不自主聯想。然後用同樣的方法來處理夢的另一個部分。我們任憑思想自由地發展,從一個主題跳向另一個主題,但同時堅信,不必對聯想作主動的幹預,我們最終必將能夠出現夢所由產生的夢念。在癔症和偏執狂中,與夢的形成及其解釋一樣,也不會發生漫無目的思想序列。也許,在器質性腦損傷患者身上,會產生觀念的偶然自由聯想;但對精神神經症患者而言,這種聯想可以解釋為稽查作用對思想序列的影響結果,而這種思想序列正是被某些仍然處於潛意識之中的目的性觀念推進到意識之中的。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一章:解析夢第一人竟然不是弗洛伊德!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二章:夢的解析方法大揭秘!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五章(4):典型的夢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六章(1):夢的凝縮作用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六章(9):潤飾作用
如果您也是心理學愛好者,喜歡經典,熱愛學習,歡迎收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