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是知了猴較多的季節,對於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吃完晚飯,拿著手電筒,帶一個瓶子,自家周圍轉悠一圈,運氣好的話,能捉到幾十個,不論是自己留著吃,還是賣給收購的小販,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其實,關於知了猴,相信不少朋友有這樣一個問題,知了猴是從地下的洞中鑽出來的,知了猴鑽出來之後,地下形成一個洞口,但是洞口處卻沒有多餘的土,那麼洞中的土去哪了呢?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也問了不少朋友,得出的答案有幾點,大家一起來看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答案一:洞中的土被知了猴吃了,知了的卵落入土壤中以後,大概經過3年的時間,會形成知了猴,在這麼久的時間裡,知了猴在土壤中生長發育,又沒有食物的補充,而土中會含有一定的營養物質,所以,洞中的土被知了猴吃掉了。
答案二:洞中的土被知了猴帶出了外面,當知了猴從洞中爬出後,身體上會攜帶有一定的土壤,而這部分的土壤就是洞中的土,但是有個疑問,有些洞很深,土壤應該很多,而知了猴身上攜帶的土壤有限,剩餘的土去哪了呢?
答案三: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隨著知了猴體積的增加,洞中的土壤被擠壓到了周圍的洞壁上,因為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疏鬆性,再加上知了猴自身會分泌一種黏液,所以,土壤本身沒有減少,只是知了猴讓洞中的土壤變實了。另外,除了讓洞壁的土壤變實之外,在知了猴向上爬的過程中,土壤也會掉落在洞口底部一部分。
以上3種答案是大家認為可能性較大的情況,筆者個人覺得,第三種答案的可能性比較大,雖然第一種和第二種答案也有可能,不過第三種更具有信服力。
關於知了猴,近幾年來,有著這樣一種說法,知了猴越來越少了,主要是因為過度捕捉所引起的,以前捉知了猴,大家沒有想到用膠帶,而近些年來,大家在樹上纏上膠帶,導致知了猴能變成金蟬的數量減少,進而產卵數量下降,知了猴的數量也越來越少。
另外,今年知了猴是否還讓銷售、食用,未有明確的答案,不過,能很明顯的感覺到,今年市場上銷售知了猴的情況已不多見。不論什麼情況,知了猴作為生態環境中的一部分,如果消失了,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影響。
最後問到開頭的那個問題,如果有動物學家或者對知了猴有研究的朋友,對於知了猴從洞中鑽出后土去哪的問題,如果有更加準確的答案,歡迎在下面評論,讓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