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退位時只是小毛孩,也沒什麼能力,為何影響力卻那麼大

2021-01-16 張生全精彩歷史

溥儀退位之前,整個清朝江山已經千瘡百孔,被列強輪番欺負了很多年,並和列強籤訂不非常多的不平等條約。同時,清朝又被國內的反對力量衝擊了很多年,先是太平天國,接著是捻軍,接著是革命黨。

可以說,清政府已經嚴重喪失了威信,不僅在國際上說不起話,讓老百姓怨恨,而且國內的官僚機構也不再聽它的指揮。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慈禧向各地發出號召,讓各地督撫趕緊回京勤王。誰知道那些有能力的督撫們,基本上不動身。那些動身的,也不過是想利用這次機會,與慈禧套套近乎。以至於慈禧六神無主,不得不倉皇出逃西安。

所以說,清政府退位的時候,公信力其實已經相當低了。

(溥儀劇照)

清政府的公信力低,當時的溥儀甚至根本就沒有公信力。畢竟他只是個小毛孩,而且還是被慈禧立起來的傀儡,而且他爹載灃本身軟弱無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溥儀實在算不得什麼。

但事實上剛好相反,溥儀當時的影響力非常大。為什麼說他的影響力非常大呢?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其一,袁世凱給予溥儀及清皇室非常優厚的待遇。袁世凱可不可以對溥儀及清皇室進行判刑呢?完全可以。畢竟清政府把當時的中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崩潰邊緣。袁世凱如果要處罰清皇室和溥儀(溥儀雖然小,但他是皇帝,他該擔責),全國人民一定會支持。但是袁世凱沒有這樣做。不能不說,其中有個重要的原因,是作為皇帝的溥儀,有很大的影響力。

其二,張勳擁戴只有11歲的溥儀復闢。張勳復闢的時候,溥儀只有11歲。還是一個小毛孩,也不能處理政務。但是張勳就敢於擁戴他復闢。雖然說,張勳復闢的目的,還是想利用溥儀掌控國家政權。但是首先溥儀要有可以利用的。如果溥儀沒有影響力,價值不大,張勳也不可能拉這一張「虎皮」。

(張勳復闢)

其三,張作霖見到溥儀的時候下跪。溥儀已經退位,張作霖是堂堂的大元帥,手裡掌控著百萬雄兵。而且此人天不怕地不怕,就算面對日本人,他想拒絕也就拒絕了。但是當張作霖見到溥儀的時候,卻給他下跪。由此可見,溥儀在張作霖這樣的軍閥心中,影響力確實是很大的。

其四,日本人把溥儀拉到東北當偽滿皇帝。日本人把溥儀拉到東北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溥儀的影響力,安撫老百姓,讓東北的老百姓能夠循規蹈矩,乖乖地聽從日本人的統治。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溥儀的影響力有多大。如果溥儀的影響力不大,日本人是絕對不會扶持溥儀來做這件事的。

那麼,溥儀本身是個末代皇帝,當初又是個小毛孩,為什麼卻還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溥儀舊照)

其一,皇權思想根深蒂固。

說準確一點,並不是溥儀這個個體有多大的影響力,而是溥儀是曾經的皇帝。雖然清朝滅亡了,但是皇權思想在人們的心中,卻還根深蒂固。這種意識,是留在血脈裡的,是短時間裡很難消除的。以至於到了現在,這種思想還存在於一些人的腦海之中。

而那時候帝國剛剛解體。再加上輿論宣傳不到位。可以說,當時的人,身子雖然已經在民國了,但是他們的腳,還在皇權時代,對皇權相當迷信。

而張勳、日本人等等,也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迷信,才不斷地把溥儀扶起來,以達到他們的目的。

其二,對帝國時代的懷念。

雖然說,清朝把國家搞得千瘡百孔,讓老百姓深受苦難。但是,那畢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那個國家裡,雖然內有百姓造反,外有列強入侵,但國家並沒有散,那個國家的整體框架還在。

除了國家的整體框架還在外,人們習以為常的秩序還在。傳統的那種倫理道德還在。這對於大多數人來,就不會感到張皇失措,心裡就會很安定。

但是,清朝滅亡以後,整個國家處於四分五裂之中,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同時,各種價值觀錯亂顛倒。因此,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人,就特別懷念清朝時期的場景。而懷念清朝時期的場景,當然就對溥儀有非常親切的感覺。這也是溥儀影響力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三,溥儀的遭遇讓不少國民同情。

溥儀作為一個末代皇帝,他可以說一生顛沛流離。

溥儀剛3歲就被拉到皇帝座椅上當傀儡皇帝。6歲又「被下課」,成了末代皇帝。接著,1924年又被馮玉祥攆出紫禁城。1928年,孫殿英挖了他家的祖墳,他四處呼籲,可是沒人理他。接著妃子文繡又要和他離婚,還公開對外說他性無能。等等。

總之,作為末代皇帝,溥儀完全沒有了尊嚴。這種沒有尊嚴,讓他被很多遺老遺少同情,而這也因此增加了他的影響力。

總之,溥儀因為身上有「王朝」與「皇帝」這兩個符號,就算他本身沒有什麼能力,他依然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清史稿》《我的前半生》等)

相關焦點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的12名鐵帽子王,為何只有兩人站出反對?
    由此可見鐵帽子王的權勢浩大,他們與皇權的關係非常微妙,這些人世受皇恩,一代皇權遭到威脅,這些人理應站出來,可在溥儀退位的時候,這些鐵帽子王中有人不聞不問,有人反對,更有甚者居然還有人勸退位。當時溥儀雖然小,但他知道退位就意味著他失去了一切。接下來本人就來一一為大家解釋宣統皇帝當朝時被逼退位的十二位鐵帽子王的表現。
  • 1923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他的後宮宮女都去哪了?
    溥儀退位之後,他宮裡原來的上千名宮女到哪兒去了,這溥儀小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他的人生還是非常傳奇的,辛亥革命時雖然把他從皇帝的寶座上趕了下來。但是對於他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溥儀但出於人道主義及其它考慮,最後還是允許溥儀,繼續留在紫禁城裡,享受君王待遇。在紫禁城裡還是皇帝,和以前沒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不用再管什麼國家大事了。
  • 溥儀妻子回憶:溥儀在協和臨終前,一直喊河車丸,河車丸是啥
    一旦出現了朝代更換,那麼末代皇帝的下場無疑是悽慘的,他們往往會被新朝視為巨大的威脅,要麼早早剷除,要麼就終生軟禁。不過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卻不在此列,由於新中國講究民主自由,溥儀即便是清朝的皇帝依然享受著中國公民的權力,並沒有遭受任何迫害。不過後來溥儀的妻子接受採訪時透露溥儀死前不斷喊著河車丸,那麼這個河車丸又是什麼,為何會讓溥儀念念不忘呢?
  • 退位後的溥儀在皇宮中留影:與內弟嬉戲打鬧,婉容身穿民國服飾
    1908年12月2日,年僅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即位,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在皇帝寶座上也就待了短短的三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太后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
  • 溥儀的「大內高手」一腳踢死日本狼狗,有神秘武器卻自身難保
    提起大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總是給人一種軟弱無能的感覺,甚至後來還成了日本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溥儀也有一些非常開明和勇敢的舉動。比如,雖然他被迫退位,被軟禁在皇宮中,但是,當他聽到滿清的遺老遺少不願意剪掉辮子時,就帶頭剪掉長辮子;主動要求安裝使用電話;邀請胡適先生來到宮中,跟其學習英語,學寫新體詩;大力整頓內務府。不過,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溥儀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最終還是踏上了歷史的倒車。
  • 明朝崇禎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儀為何沒有葬在清西陵?
    有那麼個意思,來一個抓一個,畢竟能來的這都是有能力,有骨頭的人,李自成他也不喜歡那些個骨頭軟趴趴的跟個鼻涕蟲一樣的傢伙。你比方說當時的兵部尚書張縉彥,這個玩意,開城門有他,帶著一隊官員就差整一花環迎接了,跟能迎接新帝登基一樣的積極。如果有必要爬地上嘣嘣嘣的都能給你來三響頭,就為了撈個好處。這些個東西,要多少有多少的,整個一跳樓大甩賣的東西,不值錢的。
  • 為何故宮一到半夜,上空全是烏鴉叫聲?溥儀1句話揭示真相
    為何故宮一到半夜,上空全是烏鴉叫聲?溥儀1句話揭示真相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之後,清朝滅亡,就意味故宮將再也不是皇帝的居住場所。現如今的故宮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每天都有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遊客前來遊覽,但是有一點十分奇怪的是,故宮為何一到半夜,上空都是烏鴉?
  • 溥儀與太監罕見「同框」照片:圖四小太監向溥儀「跪安」
    說起「末代皇帝」溥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退位之後,雖然他已經不是皇帝,但是按照與國民政府的約定,他依舊住在皇宮之中,國民政府還每年給他400萬銀元作為宮廷開銷的經費,他在紫禁城中依然享受著皇帝應有的待遇。而太監是皇宮中的特殊存在,專門伺候皇帝飲食起居,也算是皇帝應有待遇中的一種。
  • 張作霖見溥儀,磕頭行禮後問了溥儀一個問題,讓他面紅耳赤
    清政府急調袁世凱率北洋新軍鎮壓,但袁世凱卻在前線與革命黨人達成了協議:袁逼清帝退位,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位置就歸他。為了逼清室就範,袁世凱除了動用武力,也在談判桌上為他們爭取了許多優待特權。其中有一項就是保障清朝皇室的私產,溥儀退位後仍在紫禁城居住。這一系列的優待條件,便是《清室優待條例》,是清朝滅亡後保障皇室權益的法案。
  • 太監:皇上,皇后娘娘生了個公主 溥儀大怒:將孩子立刻處死!
    辛亥革命後,大清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宣布退位,從此中國結束了2000多年來的封建專制制度,迎來了中華民國。而退位後的溥儀則受到了中華民國的優待,保留皇帝尊號不變,可以繼續生活在紫禁城裡,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溥儀退位的時候只有6歲,一轉眼已經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年滿16歲了。
  • 清朝都亡了,《清帝退位詔書》還有什麼用?看下內容,你就明白了
    宣統三年十二月,公元1912年2月,隆裕太后臨朝稱制,代6歲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宣告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宣告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就此終結,古老的中國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娘娘從不親力親為,還爆出溥儀驚天大秘密
    就拿孫耀庭來說,他是我國最後一位太監,也是結局比較好的一位太監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溥儀皇帝是在1911年的時候退位的,但這個時候他的生活條件並沒有發生改變,還是繼續生活在紫禁城的後半部分中,雖然已經不是皇帝了,但是他還是偷偷的招募了太監,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孫耀庭就這樣淨身進入了皇宮中去伺候溥儀,這個時候孫耀庭僅僅十六歲,在現在年齡還是非常小的,正是上學的年紀。
  • 溥儀不怪袁世凱,不恨馮玉祥。出任偽滿洲國的皇帝是想找他報這血海...
    對於任何一個曾身居高位的人而言,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甘心,也難怪辛亥革命後,溥儀想盡一切辦法希望復闢。 那麼,從這個角度上看。溥儀一生最痛恨的人,應該是當年逼迫他退位的袁世凱。要知道,雖然辛亥革命是導致清朝滅亡的直接原因,退位詔書也是隆裕太后頒布的。但中間起到關鍵作用的,其實是袁世凱。
  • 末代皇帝溥儀回憶悲慘童年:餓急了吃魚飼料,身體被宮女掏空
    但是也有一些小夥伴受到網劇的影響,羨慕古代人的生活,恨不得穿越到古代中去,利用如今學到的知識,在古代大展宏圖。其實我們也是受到了古代影視劇的一些「欺騙」,古代人的生活並沒有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好,尤其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統治社會下,人們的生活還是比較苦悶的,生活的好的也只有那一些王公貴族的統治階級,平民百姓的生活很難,難到我們難以想像。
  • 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
    原標題: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
  • 103歲清朝老御醫,秘方毫無保留贈送國家,曾做溥儀專屬醫生
    說起御醫,大家肯定想到太醫,其實太醫就是被稱作御醫,但是在太醫中,真正的御醫宛如鳳毛麟角那麼稀少,所以,能做御醫那可是極其了不得。 這名御醫名字叫愛新覺羅·鸚烈鵬,是當年後金建立者努爾哈赤第六子後人,出生於1916年,眾所周知,這個時候,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已經滅亡了,所以,鸚烈鵬出生後就沒有高貴光環,只是一個普通小孩子
  • 從努爾哈赤到溥儀,清朝12帝按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即便後來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相對當時與他並存的明朝來說,他也只是一個割據政權的首領而已。不過,既然歷史上把努爾哈赤也定義為清朝「12帝」之一,我們就來給他們按照能力和貢獻來排個名次。這個名次應該以什麼標準來排呢?
  • 溥儀被關5年間,從來不動手關門,稱怕髒
    那麼古代帝王到底有多高貴呢?那些粗俗的事,像如洗臉刷牙,穿衣幹活等自然是不能做的,因此,它們往往會被交由宮女及內侍打理。但世事無常,中國皇帝最高統治者的特權只延續到清朝。溥儀作為中國的最後一任皇帝,其生平事跡備受後人關注,最為人所熟知的,想必就是他回故宮還要買票的事跡了。然而大家不知道的事還有很多。
  • 光緒死之前得知,下一任皇帝是侄子溥儀,沉默了半天說了8個字
    所以無論是幼年還是成年,光緒都只是名義上的皇帝,是一個傀儡皇帝,這對少有大志,渴望為國為民做一番大事業的光緒來說,無疑是十分痛苦的。,此時的溥儀,年僅兩歲多,生母是慈禧心腹重臣榮祿的女兒。    光緒臨終前得知自己的繼承人是年幼的侄子溥儀時,沉默了半晌,說了8個字:又是一個傀儡皇帝。
  • 張作霖與溥儀交往:見面下跪磕頭,喊皇上好!
    他們就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和末代皇帝溥儀。本應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卻演繹了一段你來我往、相互利用的歷史短劇。由此也有了他與剛剛登基的小皇帝溥儀的初次接軌。小皇帝溥儀賞賜張作霖頂戴花翎,並以總兵記名,擢升為洮南鎮守使。此外,溥儀還賞賜給張作霖龍袍一件,可見對其的肯定與重視。辛亥革命後,溥儀雖退位了,但很多清室遺民不忍清廷走向終結,故一直積極地進行復闢活動。曾沐浴著「浩蕩皇恩」而爬上高官顯位的張勳便是清廷的堅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