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人口持續老化,內務部門昨天(9日)示警,臺灣老化指數指標在今年2月首度破百,達到100.18,代表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臺灣22縣市中,有15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意味著臺灣有6成8的縣市,街上的老人比小孩還多。
2026恐躋升超高齡社會所謂老化指數,係指老年人口對幼年人口的比例,當老年人口大於幼年人口時,指數便會大於100。今年2月指數達到100.18,較去年同期2月底的93.50增加6.68,反映臺灣老化情形嚴重。
臺內務部門指出,臺灣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在1993年超過7%,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後老化速度持續增加,直至去年5月底,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數的12.78%,今年2月更攀升至13.33%。
如果依據「國發會」2016年提出的人口推估,老年人口比例將在明(2018)年超過14%,正式步入「高齡社會」;而2026年恐將再超過20%,屆時臺灣也會與日本相同,躋升「超高齡社會」之列。
嘉義縣最老 新竹市最年輕臺內務部門官員表示,臺灣社會的高齡化與低生育率如加速發展下去,人口老化恐一去不復返,很難逆轉,首當其衝的是青壯年人口養育負擔重,時間拉長一看,將面臨產業勞動力缺工、社福資源偏向老人福利,屆時臺當局財政恐更形吃緊。
根據臺內務部門統計,2011年只有3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但至今年2月,除了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新竹縣、嘉義市、連江縣外,其餘15個縣市的老化指數都破百。
臺北市老化指數 「六都」之冠全臺名列「最老」縣市前3名為嘉義縣(177)、雲林縣(141.87)、南投縣(139.48),而「最幼」縣市的前3名則是新竹市(63.87)、桃園市(67.62)及新竹縣(70.59)。而「六都」之中,臺北市的老化指數則最高。
臺內務部門官員分析,人口老化最嚴重地區,集中在嘉義、南投、屏東等傳統農業縣,主要是因工業化發展,青壯年人口逐漸往北部移動,尋找工作機會,進一步「落地生根」。
該名官員也說,近年「六都」升格後,臺當局對「六都」的資源挹注較一般縣市多,有能力規劃產業發展,待產業進駐後,進而造成人口的「磁吸」效應,如果其他縣市未有妥適產業規劃,缺乏就業機會,青年人口外移會更嚴重,老化當然加劇。
(原題為《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 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臺灣
相關推薦
評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