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是一個張揚中國精神的人,當他驕傲地說出「MynameisLee,BruceLee」時,絕對比「Bond,JamesBond」更富魅力。世間最不堪的是英雄末路美人遲暮,他一直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神話,而早殤也在一定程度上最終成就了他想要的神話……
1973年7月20日23∶30,李小龍逝世於香港伊莉莎白醫院,年僅33歲。他在好萊塢浮沉數載,四部半帶有影壇革命性質的功夫影片傲然出世,讓全世界為之驚服。「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為了替中國武術爭一口氣!」他的夙願終於得償,而由之引發的全球功夫狂熱至今不退。李小龍的影片正如他的名言:「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糟糕學業重文輕理熱愛電影
1940年,李小龍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唐人街,此時,他的父親,粵劇名醜李海泉正在紐約中國城戲院演出。1945年,一家人遷往香港九龍定居。李小龍十分厭惡讀書,重文輕理非常嚴重,尤其不願意遵守校方的紀律,上學經常因為賴床而遲到,經過多次退學轉校後,李小龍才勉強讀完初中。
但是,李小龍對電影、跳舞和練武的嗜好卻讓人對他刮目相看。李小龍早在出生後不久就曾在銀幕上露過臉,當時好萊塢倫理片《金門女》需要一名東方嬰兒,機緣巧合下他客串「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從此他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先後在20部影片中飾演童角。李小龍演電影與讀書截然不同,表現出極強的敬業精神。李小龍在1955年遇上了詠春宗師葉問,成為葉問的徒弟後更對武術瘋狂熱愛,太極拳、擊劍、西洋拳等樣樣痴迷。他17歲時更在校際拳擊比賽中奪得冠軍。
美國尋夢打架之外攻讀哲學
1958年11月,年僅18歲的李小龍因為在學校經常打架,被父親送往美國讀書,當時的他身上只有100美元,住在父親的老友家。此後李小龍簡直像換了一個人,他一改厭學逃學的作風,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
1961年秋季,李小龍進入華盛頓州立大學,放棄了醫科、法律、商科等熱門專業,選擇了哲學專業。
不久,李小龍建立了自己的武館,當時他太年輕、名氣太小,所以問津者寥寥。後來他帶著幾個學武的學生,不斷去西雅圖的幾所大學做示範表演,宣揚「截拳道」的優點,情況終於好轉。有一次,李小龍在短短11秒內就擊敗了一名出言相譏的日本空手道黑帶三段武師,於是他才聲名鵲起。慕名投到李小龍門下的學生越來越多,包括擅演西部牛仔、警探、強盜、體育健將等硬漢的好萊塢明星史蒂·麥奎恩,還有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可李小龍本人在好萊塢的事業卻徘徊不前。
猛龍歸港武林盟主雄霸影壇
事業的低谷,使李小龍對好萊塢深深地失望,1970年初,李小龍挾《青鋒俠》第二主角名義回港走了一趟,在當時無線電視皇牌節目「歡樂今宵」中表演寸勁、側踢等。其身手及獨特氣質令觀眾無法忘記。當時嘉禾電影公司高層覺得這是個可造之材,稍後便派專員到美國找他談拍片事宜,首部電影的角色更是為他度身而設的,這部電影就是當年破我國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的《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打破香港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李小龍一夜之間成為高懸於港島上空的巨星。李小龍又驚又喜,他希望能拍出一部適合於各個階層的電影。於是,就有了他回港後的第二部電影傑作《精武門》。《精武門》公映後大破《唐山大兄》保持的紀錄,漸漸地李小龍不滿足只做個明星演員,他開始籌劃創建自己的製片公司,自編自導了第一部屬於自己的影片《猛龍過江》。李小龍又赴美國談妥了《龍爭虎鬥》一片,這部電影不僅由他主演,還使他成了與華納公司平起平坐的合伙人。影片最後幾經磨難才拍成,李小龍從此成為世界級的大明星。
神秘猝死親友揭開暴斃真相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女友丁佩家裡暴斃,關於死因至今眾說紛紜,而當年李小龍的親友都有自己的看法。
杜惠東(嘉禾宣傳部經理):
吃藥和做電擊是死亡原因
「他在1973年的時候突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大概是吃藥太多了。最後幾天他脾氣很暴躁,人也很瘦。他一天吃100多顆藥,香港醫學界後來才感覺到,當時他的身體很棒,身上一點脂肪也沒有,吃的可能就是後來體育界的禁藥類固醇。
「他拿自己來做實驗。就是他的那個高壓電的肌肉震蕩機,這個機器破壞了人身體的神經系統和生理系統的和諧。李小龍既吃西藥,又用這種機器,他的死亡也就不意外了。
「那天他拍戲拍到6時,和嘉禾的老闆鄒文懷約好8時一起去吃飯。其間李小龍跑到他的女朋友丁佩家裡。大概到7時,李小龍說很熱,出了很多汗,喝了杯凍啤酒後,他連衣服鞋都沒有脫就進了房間躺下了。丁佩跑到外面去化妝、打電話,再回去看時發現他面龐已經發冷。後來法庭開庭訊問李小龍的死因是不是有謀殺成分,結果最後是判為死於意外。」
黃握中(同事):
猝死前他性格怪異
「當時李小龍的性格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變得不太正常。記得有一天在嘉禾片場,李小龍走到羅維面前說:『我想用刀把你的肚皮剖開,看看你的心是什麼顏色……』他的身體確實有問題,有一次他去洗手間,結果很長時間沒有回來,錄音主管周笑龍發見他躺在地上,好像剛剛醒來的樣子。李小龍抓住周笑龍的手說,你今天見到我躺在地上的事永遠不能傳出去,不然我就打死你。」
名詞解釋
1.雙截棍
李小龍旅居美國期間,曾向亦師亦友亦徒的美籍菲律賓雙截棍和短棍名家———丹·伊魯山度學習了雙截棍與菲賓律短棍。美國一本武術專著曾如此介紹雙截棍:「揮舞著的雙截棍的一端,其落點可產生1600磅的力,而人骨頭只需8磅半的力就可擊碎。並且,一旦連接雙節棍的鐵鏈或皮條纏繞到對方的脖子上,只需輕輕一拉,便足以將人絞死。」生活中的李小龍常攜帶雙截棍防身。
2.李三腳
「李三腳」並非說他一腳就可以由低處踢到高處連發三腳,而是說他有三次轉身踢腳,每一次轉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快如閃電,對方如果不是精於騰挪躲閃的話,實在不易招架。
3.截拳道
接照字面上解釋,「截」就是潛步接近或半路攔截;「拳」是指拳法或拳的風格;「道」則是基本的招術及方法。說到底,截拳道只是一個「Way」(方法),而不是「destina-tion」(目的)。有關截拳道之「道」,李小龍說過:「靜的時候像鏡子,反應的時候像回聲。你的一切皆在我之中,我卻在你身邊。你不知道我的動作,但是我的動作就是你的動作的結果。」
4.鳥啼貓叫
李小龍在激烈的搏擊中,還會發出獨特的吼叫聲,像貓叫或像鳥類攻敵時的激啼。這種聲音,是鄒文懷提議,李小龍參與設計的,目的就是要與眾不同。一開始觀眾愕然且有些反感,但很快就習慣了,並且欣賞起來。
代表作品
《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
本版撰文整理 記者 李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