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持倉成本價計算往往被投資者忽視,那麼你的股票成本價到底是多少呢?在股票投資市場,持倉成本是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一個數據。做好持倉成本分析能有效地判斷股票的行情性質和行情趨勢,並能有效地判斷行情發展中重要的支撐位和阻力位。那麼什麼是持倉成本?股票持倉成本怎麼計算呢?且看本文內容。
一、什麼是持倉成本?
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
股票的持倉成本就是流通盤在不同的價位有多少股票數量。對股票進行持倉成本分析具有極其重要的實戰意義。持倉成本能有效地判斷成交密集區的籌碼分布和變化及能有效地識別主力建倉和派發的全過程,所以投資者一定要全面掌握持倉成本的分析方法。
1、股票持倉成本價計算:持倉成本價
釋義:持倉成本價是指某一證券持有期內的成本價格。其包含了持有期內每次交易的盈虧。
算法:持倉成本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賣出所得資金總和)÷(股份可用數)
2、股票持倉成本價計算:買入均價
釋義:買入均價是股票交易成本價的一種計算方式。其體現的是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
算法:買入均價=(持有期內買入所用資金總和)÷(持有期內買入數量總和)
二、股票持倉成本價計算方法
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託系統均使用以下兩種方法計算:
1、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佣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舉例:
用戶某日以10元買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費用50元,則成本價為(1000*10+50)/1000=10.05
如用戶第二日賣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餘部分股票的成本價不變,賣出部分股票直接計算盈利,不攤薄到剩餘股票的成本價。
舉例:
用戶第二日以11元賣出此股票500股,交易費用25元,兌現金額為500*11-25=5475,此時盈利部分直接計入資產總額,持有股票的成本價不變仍為10.05元。
如用戶第二日繼續買入此股票,則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會根據其買入的成本情況,進行攤薄。
計算公式: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舉例:
用戶第二日以10.50元買入同一股票1000股,交易費用52元,則成本價為{(500*10+25)+(1000*10.5+52)}/1500=10.385,如用戶第三日以11元賣出800股,交易費用為49元,兌現金額為800*11-49=8750,盈利部分直接計入資產總額,剩餘持有的700股成本仍為10.385元。
2、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佣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舉例:
用戶某日以10元買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費用50元,則成本價為(1000*10+50)/1000=10.05
用戶第二日股票虧損0.5元,並以9.5元賣出1000股,交易費用為49元,而用戶賣出後又以9.3元的價格買入1000股,交易費用為48元,則成本價為{(1000*9.3+48)+[1000*(10-9.5)+49]}/1000=9.897,用戶持倉成本價格增加到9.897元。
用戶第二日股票盈利0.5元,並以10.5元賣出1000股,交易費用為51元,而用戶賣出後,又以10元的價格買入1000股,交易費用為50元,則成本價為{(1000*10+50)-[1000*(10.5-10)-51]}/1000=9.601,用戶持倉成本價降低為9.601元。
如用戶第二日股票盈利0.5元,並以10.5元賣出500股,交易費用為25元,剩餘500股,而用戶賣出後,又以10元的價格買入1000股,交易費用為50元,則成本價為(500*10+25)+{(1000*10+50)-[500*(10.5-10)-25]}/1500=9.9。
3、如買入金額小於盈虧金額,則成本價為負值,此種情況需要T+0操作,進行高拋低吸。